關於支線機場管理問題頻發及難整改的原因分析

民航資源網

關於支線機場管理問題頻發及難整改的原因分析

前些日子,我在網上一個民航支線機場安全管理的QQ群裡看到了這樣一句牢騷話:“檢查起來這也問題、那也問題、哪裡沒問題?整改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樣改才行?”。我在瀏覽文字和漫畫的時,沒仔細想,一笑了之。但後來回過頭來一琢磨,覺得不對呀!一群負責支線機場安全管理的人為什麼有這種感慨和迷茫呢?於是,我便提起筆來寫下了以下觀點和文字,與大家商榷和共勉。

支線機場安全管理問題頻發的原因分析

眾所周知,在各行各業,安全都是永恆的生命線,這樣安全管理理所當然就成為永久的話題,在任何時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應該把安全來開玩笑的。在民航支線機場更不例外,一直強調安全就是基礎,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沒有發展等等一切。因此,從理論上講,在支線機場無論上到高級管理層、下到普通員工在思想上都很重視安全管理工作,可為什麼會出現 “檢查起來這也問題、那也問題、哪裡沒有問題?”的現實情況呢?

筆者認為,在支線機場安全管理過程中,有的基層單位或部門檢查起來問題多不外乎是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該單位一線的員工或基層管理人員都將此類問題習慣了、麻木了、視而不見了。有的同志不按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進行保障、自己覺得怎樣方便就怎樣來,只要能省事、能偷到懶就行,根本不考慮這些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是多少人經過多少次實踐而得出的經驗總結,並不是如他們所想象的和看似的可有可無,它往往就是安全的一道至關重要的防線和堤壩。如機務放行人員在飛機推出機位前必須圍繞飛機做完整的一圈巡視檢查的流程就是如此,一點都馬虎不得。再比如,投入運行保障的設備帶小故障運行問題,有的當班員工為了圖自己偷懶省事,發現了小毛病而不願修,雖然問題明擺在這,心想“只要在我值班時不出事就行,等下一班來處理吧”, 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等到下班就走人,而接班的人,如果也和前者一樣,這樣久而久之,出問題是必然,不出問題才是不正常。等到事後分析時,大家都說這問題隱患早就存在,只不過是當事人運氣不好,倒黴碰上了大問題而已。他們殊不知:千里長堤潰於蟻穴,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

則是該單位或部門的安全管理人員工作沒有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點上:一是工作能力和思想沒到位。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往往一人管一大片業務模塊,除了受自身的思想、專業、能力、精力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外,甚至有的還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認為下去檢查督促是去和人家過意不去的、是找人家的茬,這樣就導致基層安全管理人員平時就根本發現不了問題,即使發現了問題隱患要麼因時間和精力顧不過來、沒有引起足夠適當的重視,要麼就根本不想去管,聽之任之;二是工作方法和作風沒到位。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工作重心錯位,平時坐在辦公室,不到一線去,把安全監管巡視變成安全報表記錄,等一線把安全報表和風險隱患單上報了過來再進行統計,對一些員工反映的問題僅是做好記錄而已,只有等到出了問題要對上下一個交代時,才到一線去搞事故調查;三是工作缺乏韌勁。基層單位的安全管理人員有的怕提問題,生怕提出問題多讓領導心煩,或怕領導要其自己想辦法解決;有的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發現了問題隱患,也提出來了,但受單位人、財、物限制、甚至是上級領導的意見或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也只好將其束之高閣。這樣長持以往,等到上級監管單位來檢查自然是這也問題、那也問題、哪裡沒有問題。

  支線機場安全管理問題難整改的原因分析

民航支線機場的安全管理也是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為原則的。只要檢查發現了問題,當然就得馬上整改。可為什麼有的問題“整改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樣改才行?”的感慨和迷茫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監管檢查人員和支線機場運行保障人員對規範和標準的理解不同,導致整改單位或部門心不甘、情不願。筆者也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有家支線機場在新建機場時,就在消防蓄水池旁邊建設了一個氣象觀測場,等到運行了好五、六年後,該機場要進行航空安全審計時,一名監察員就提出該觀測場不符合規範標準,理由說是“氣象觀測場旁邊不能有大面積水體,要求整改”,當時該機場的航務部門的負責人也據理力爭,說這僅是個幾百平米左右面積的消防蓄水池,不能算作大面積水體,民航規範標準上的大面積水體原則上是指水庫、湖泊、大江大河等,且該氣象觀測場都已運行了幾年,數據一直都很穩定正常。他還特意指出這是消防蓄水池,如填塞,消防又不達標。“但人微言輕,無濟於事,只得按照監察員的縮小消防池水面面積要求進行整改。於是,機場方花了好幾萬便在消防池中部位置,構築了一道鋼筋水泥堤壩,將靠近氣象觀測場的一邊水池說抽乾,該氣象監察員才勉強簽字過關通過相關的審核。針對此類情況,整改單位不能硬碰硬,要加強與監管檢查人員的溝通,爭取達到一致滿意的結果。

二是各模塊檢查監管人員僅從自身專業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缺乏全局意識,使支線機場整改單位或部門左右為難。就拿上面這個案例來說吧,按照氣象模塊監察員的要求,抽乾的水池本來要用泥土填滿,幸好負責消防模塊的監管人員來檢查,說僅保留一半水池,蓄水量達不到要求,要整改。無奈之下,又將靠近氣象觀測場的水池注滿。後來,氣象模塊的監察員又重提此事,恰好機場方再著手籌劃二次擴建,則提出待二次擴建中再重新選址遷建氣象觀測場,就這樣,這個機場氣象觀測場就一直運行到現在,不但設備運行良好,而且各項數據仍然相當準確。此外,據瞭解,目前關於氣象觀測場選址規範(新版)徵求意見稿上也好像取消了這一條款。針對此類各模塊檢查監管人員僅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的情況,可由機場公司出面與監管單位領導進行整體協調,確保將問題一攬子解決。

三是支線機場在落實上級檢查監管部門提出的有的整改意見確存在難言之隱。主要難在這些點上:第一,上級檢查監管單位的規範標準要求太高,如支線機場的專職消防戰鬥員的配備和醫療救護設備的配備等,整改單位如果要按檢查單落實,無論從機場的財力、還是從人員隊伍上都很難滿足,即使有的機場採取了一些變通或等效的方法,(諸如採取人員兼職、將公益職能歸位全權委託地方),甚至都很難滿足規範標準要求。第二,機場經營管理模式的多樣性也影響問題整改的進程與效果。如監管部門下了整改通知單,支線機場則拿著整改單向管理自己上級呈報告,要求整改所需的人、財、物;而上級公司或主管的政府部門其實力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上級財大氣粗,即使是九牛一毛的事,亦走一下程序,也不可能立即可以到位整改,更何況還有窮家難當的、惺惺相惜而捆綁成的機場集團公司,則更為難上加難;如加上有的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及公司領導的認識不到位,那整改的事情就更難辦,這樣檢查監管則成了一紙空文,最後有的整改項目甚至是久拖不決、不了了之。諸如此類問題,支線機場不妨開誠佈公地和相關單位溝通,闡明目前的困難情況與問題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爭取早日解決存在的問題。

總之,機場安全管理是我們每一個機場生產運行保障管理者的責任,我們務必守土有責。不管擺在我們面前有多少困難,我們都沒有理由退縮和推諉。如今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從局方行政監管方式到企業法定自查的變化,支線機場的管理機構也對安全的底線思維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從“你要我安全”逐漸轉變到“我主動要安全”,積極履行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大對自己機場合約商的監管,營造出了較好的安全生產的內部環境和外部氛圍。目前,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宗旨,強化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帶領好自己的團隊,朝著既定的安全和服務的目標奮勇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