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融資難成為當下熱點話題,關於郭樹清談民企貸款比例不符合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你怎麼看?

OneSky


民營企業融資難,是實情。主席郭樹清最近,談民企貸款比例不符合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這是客觀存在的。

筆者和民企和國企都打過交道,對此是深有體會:

1)比如湖南某裝備製造民企,負債率超過100%,董事長每天就是忙著去哪借錢還債,但就是借高利貸,也沒有人肯借了;

2)國企就好些,即便負債率也是如此,一方面有母公司免息貸款;一方面有銀行信貸。

正如和銀行朋友交流,國企有保障,再怎麼負債,牽涉到方方面面,如國企員工安置等,上面不會輕易讓倒的。

但是,即便高層再鼓勵民營融資,也難以改變目前民企融資難的局面。

畢竟銀行也是國家的,屬於國企,也要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若借給民營企業,萬一其倒閉,資金打水漂,各方面風險太大了;給國企,至少還在國企內部,無非從一個國企,流到另外一個國企,風險明顯小了許多。


胡兄財觀


民營企業脫困,關鍵點不在於銀行的主動性,也不在於銀行和政府是否幫忙,你要知曉,面對民營企業可能的壞賬,你還是需要基層信貸的銀行職員自己去判斷的,不能因為融資難融資貴,就下達任務,一定要貸款多少多少。這在個人看來是有問題的。也不能在政府層面鬆口“可以借錢不還”。副總理劉鶴的話可以作為行為準則:“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最近我們過分聚焦於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然而也要了解這種救急方案是應該有底線的,其底線是儘量不要出現新的違約。

民營企業為何融資難和融資貴?國有企業背靠財政的大樹,銀行自然樂意借貸,而寬鬆政策和利潤驅動,銀行是可以同時滿足國企和民營的貸款需求,銀行只是不樂意借貸給民營,為什麼不樂意?因為最近幾年有一些民營企業出現違約,有些企業本該倒閉,結果地方政府為了地方GDP不準倒閉,反而讓銀行增加貸款輸血。銀行發現這種續貸方式只會讓債務雪球滾大,逐步逐步的,就接受教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如何讓銀行不怕?你免除放款人責任不行,你得讓銀行覺得貸款有利可圖。這其中幾點:其一,讓銀行知道國企也會違約,打破國企剛性,讓銀行考慮道德風險,這方面的案例渤海鋼鐵破產重整。其二,給民營企業增信,關鍵是讓銀行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擔保品,那麼就要推進一定的產權登記制度或者說資產證券化制度,讓資產能夠更加快速的變現。其三,這一點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應該要及時兌付抵押品,股權質押你不讓強制平倉,利潤導向的銀行是不敢再給第二家企業做股權質押。

先要恢復信用,再去解決困難,如果“借錢可以不還”,那麼未來再違約怎麼辦?所以,對於防控風險為主銀保監郭樹清的談話,我認為重點不在於貸款目標,其是監管層,我們更關心的還是其守住風險底線,牢記“借錢是要還的”。


凱恩斯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和銀行人,我覺得郭主席說的話比較切合實際,只是民營企業貸款能否佔貸款總額的25%仍然是一個有待考證的數據,我們不能只看官方表面的數據,實際上貸款總額可能比表面上的數字還要低。

民營銀行的作為也被越來越越多的官方傳媒表述為“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我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提供了90%以上的就業崗位。科技創新方面,民營企業專利數佔我國專利總數的80%,佔發明專利的60%,70%的新產品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創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民營企業。目前的貸款數量確實與民營銀行的作用不相符合。

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較多,有民營企業自身貸款抵押抵押物不足、經濟現狀不好、財務管理不規範、信用觀念不強等因素的影響,也有銀行信貸門第觀念和怕擔風險等因素的影響,而且政府儘管出臺了大量的財稅金融優惠政策,但不少落實起來較難,這幾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局面。

所以要解決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多管齊下,政府、銀行應共同用力:

一是督促銀行金融機構形成主動支持民企和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意識,消除信貸門第觀念

二是進一步營造民企和小微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寬鬆環境。主要是降低民企進入國有壟斷領域的門檻,並提高民企入股國企的比例,讓民企有機會進入能源、交通等領域與國有企業實現公平競爭,給民企拓寬生存發展通道。

減少一切市場阻力,消除一切行政性、體制性障礙,消除一切歧視性政策措施,保護民企財產權和投資利益,讓民企敢於放心大膽地投資;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切實減輕民企和小微企業負擔,為真正破解民企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奠定堅實基礎。


財經深思


郭樹清的講話是對人行易行長講話的呼應,易行長認為現階段應當先解決民營企業貸款的可得性,接下來郭主席的說法更加具體;民企貸款佔比與其所佔經濟比重不符。二種說法的意思基本一致:民營企業貸款比重需要提高。

我曾經從事了幾十年的銀行信貸工作,如今也成為中小民營企業的一份子,對於民營企業貸款的“難”深有體會。

民營企業貸款難,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門檻高。沒有幾千萬的銷售,銀行都不會正眼看你。二是擔保難。銀行對抵押情有獨鍾,但民營企業重資產的畢竟少數,找人擔保又怕受牽連。三是回報要求高。銀行通常會要求貸款企業配合完成任務,以更隱蔽的手段變相提高利率。四是週轉不確定性高。貸款到期還進去後 你都不知道能不能再貸出來,什麼時候貸。

這些年銀行做大企業,磊大戶做平臺,日子過得滋潤,資金“脫實向虛”玩得很溜,根本看不上民營企業。以本人的工作經歷,民營企業授信申請的通過率不到十分之一。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郭主席的數據。

老實說,這幾年銀行是有點膨脹了,錢是賺的很多,但是真正支持實體的貸款是少之又少。幾乎所有銀行總喜歡以民營企業風險大來搪塞自己惜貸的理由,在我個人看來,銀行自身也是導致民營企業風險增大的原因。

首先是銀行的引導作用。銀行自己都把資金投向虛擬經濟或房地產,你憑什麼說實體企業去投就有風險?其次是銀行的抽水作用。貸款利率高企, 不斷吸取實體企業資金,有時甚至抽貸,還說企業資金鍊緊張風險大,這樣風險能不大嗎?最後是銀行的蠱惑作用。企業本來經營好好的,你去慫恿他搞什麼股權質押,貸出資金來進行套利。結果套利出了風險,銀行臉一板,說“風險自擔”。

以上,都是銀行之前對待民營企業的做法。所幸高層看到了,第一招金融去槓桿,把資金拉回實體;接下來第二招,要求銀行擴大對民營實體企業的貸款,這是釜底抽薪,讓銀行這個“壞小子”迴歸主業,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我拍手叫好!

有人說逼銀行貸款給民營企業不符合市場規律,我認為這些都是銀行利益的代言人,其觀點不值一駁。管理層的表態,決定了其舉措的戰略高度,我堅決贊同。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首先這個問題,是之前一系列政策的延伸,聯想起最近的一些新聞報道,原來很多新聞的出現,都有一根線索,一脈相承,如果順藤摸瓜,或許還能預知未來,就像唯物辯證法所說:偶然之中蘊含著必然。

首先,本輪去槓桿,信用收縮以來,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爆倉的爆倉,違約的違約。

直到吳某人錯誤言論的出現,民營企業的輿論焦點,可謂是推到了風口浪尖。

再到北大著名大學教授的言論,由此,一項重大任務落在了我們面前。

然後領導開始佈置任務,一把手先發表講話,傳達重要指示精神。

副手隨後宣佈工作計劃,詳細解讀實施方案和分配任務。

最後下面的人開始逐項落實,先是證券行業發聲,拿出方案和行動來。

再是銀保監會牽頭,銀行業,保險業發聲,拿出方案和行動來。

最終,央行也出來發話了。

這正如國有企業運作流程一樣,先接到任務,領導做指示,部門分頭落實,最後項目成功展示。所以更多化解民營經濟困境的行動已經在路上了,現在我們只需要等待,等待更多方案成果展示。

以上!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點贊關注哦,謝謝!


鄧行長


郭拋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找到了一些老數據:

10年前的2008年,民營經濟所佔全國GDP的比重已經超過65%。當時的民營企業新增貸款,佔全部貸款餘額的比重為16.2%。

但2009年由於“4萬億”刺激政策的出臺,再算上之後的經濟刺激政策,國企元氣恢復,民企所佔GDP經濟貢獻的比重也有所回落,導致目前縮回到60%。

但幾輪刺激政策所釋放的大部分錢,如樊綱(時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所說:“非常自然地就是交給國有企業去花”。

我們還可以注意一個數據,那就是民營企業的稅收,當時也已經佔全國稅收的60%左右。

2008年上半年前5個月,

至少10年前,民營企業已經如此重要,但為什麼貸款比例始終上不去呢。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民企的經營風險太大,不符合銀行對風險的“低偏好”,萬一壞賬太高,銀行沒人能承擔這個責任。

說說自己的經歷

我有一個哥們,好幾年前以前是做通訊器材的,偶爾還參與一下當地的政府採購,掙點小錢。

他當時就跟我吐槽:

像我們中標了,就需要採買原料去生產,當地guo企進貨,一出手就是5000套,廠家二話不說就賒銷,您先賣著;
像我們小公司一次最多進50套,廠家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商量,那我們也得答應啊,因為中標了就必須馬上生產,違約可不是鬧著玩的。。。。
進貨難,銷售也難啊;
當地guo企進的多,還是賒賬,成本低,走貨快;我們價格沒法壓太低,賣不動就庫存積壓,有時候客戶反而要求向我們賒賬。。。。向銀行借錢,根本不可能,最主要是你沒有“足值抵押物”,人家都不理你。。。所以我頂多就是玩玩信用卡,你懂得。。。

小民企的這些問題,都會導致一個結果:中小企業生存難,倒閉概率大。

而銀行業本身就是個風險偏好極低的行業,對風險的極度敏感,導致銀行不可能把絕大多數的錢借給生存能力遠不如國企的中小民企。

聊聊最近出事的“雛鷹農牧”

雛鷹農牧在2010年登陸A股中小板,上市的時候風光無限,被譽為養豬第一股,債權評級AA,簡直是民營企業的代表。

民企做到雛鷹農牧的份上 ,算是到頭了吧?

但就是這樣一個公司,最近幾年沒有熬過資本的洪流,被爆債權違約——沒錢還了,怎麼辦?雛鷹農牧想出一招“欠債肉償”,用自家產的火腿禮盒、肉製品抵債,真的很諷刺。

上了A股的民企都出現債務危機,你讓銀行怎麼大批量給其他中小民企放貸?

強制讓銀行給民企輸血,不如從根本改善民企的生存環境

最近銀保監會“老大”的表態,還放出了“三年後爭取一半的新增貸款給民企”的豪言壯語,真的令我等民企聽來熱血沸騰,民企當然也確實需要來自銀行機構的輸血。

不過,廣大民企融資難的問題,真的不是簡單給商業銀行上一個“貸款KPI”就能解決的。

因為目前銀行拿的,絕大多數還都是普通居民的存款。我國的居民存款率,也在40%以上。銀行是需要對居民存款負責,萬一過度房貸給民營企業,導致壞賬率一升再升突破紅線,未來可怎麼跟老百姓交代??

直接給風險偏好很低的銀行,加上民企貸款的KPI考核,銀行不說但心裡不願意啊!

於是,我們就看到今天A股一開盤,銀行股就帶頭猛砸!

這就是他們的表態!

解決民企融資難題,讓銀行輸血當然是方法之一;

但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是為民企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能不交的錢就不交,能少交的錢就少交,民企雜七雜八的負擔小了,比什麼都好使。


金投手


小微民營實體企業的現狀

能出席中央座談會的民營企業的企業家都是成功者,他們這些民企航母基本不缺錢。而絕大多數小微民營企業的現狀是掙扎在水深火熱的生死線上,要想救救我們這些小微民營企業,關鍵難題是如何解決銀行信貸的嚴重問題:一是中央連續出臺搶救小微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新聞媒體不斷髮聲支持小微民營企業。但具體到地市級以下的各銀行仍然是我行我素,對民企快到期貸款依然繼續進行斷貸、減貸、抽貸、減額業務流程(武威郵儲銀行為例)不管不顧企業好壞、死活。與中央強調的扶持政策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中國小微民營企業的貸款都是超額抵押物抵押貸款。如:民企買地建廠投入1000萬元,向銀行貸款時由銀行指定準人的評估公司來評估,評估價值減半隻能在500萬元左右(潛規則),銀行再給民企抵押融資時再減半貸款,只能貸到300萬元左右。三年期這筆貸款一年到期時抵押物仍在銀行,但貸款銀行卻又給你減額、減貸、抽貸,這種情況還是較輕的。民企貸款一年到期銀行就要求必須先借錢(高利貸)還貸之後才能給續貸(有些銀行和高利貸是通的,借高利貸日息一毛五分左右)。如果民企巴結不好只要銀行斷貸,民企就要重新從其他銀行另行貸,銀行最快也需3-6個月,五、六個月以上貸或不貸這個小微民企投資建廠資產就成高利貸公司的財產了。所有小微民營企業主自殺、跑路、倒閉都是由銀行業這種弊端製造的悲劇。三、新聞報道說給民營企業貸款增長多少,形勢喜人。但現實很骨感小微民營企業這幾年只有銀行業抽貸、減貸、減額、斷貸的份。幾乎就沒有一家民營企業貸到款(武威市郵政儲蓄銀行為例可看他們數據)。大銀行借錢給小銀行、國有銀行借錢給農商銀行等地方性銀行,只要互相談好利率,這種“同業拆借”走的是民企貸款流程,貸款就是這樣同步增長了,新增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就是這麼來的。這就是現在小微民營企業的現狀。有些地區民營小微企業的現狀更慘。只有懲治這種現象的發生,強力盡快把中央政策督查落實到市縣級地區銀行,民營企業才能有活下去的生活和希望。嚴肅糾正以國企為標準的信貸監管標準要求,把民企資產等同銀行信貸的機制相匹配,取締一些銀行業的霸王條款,互相都要建立誠信機制(只要求企業講誠信,而銀行隨意違約抽貸、減貸、斷貸卻沒人管)才有民營企業的活路。對小微民營企業而言,貸款難難於上青天!什麼時候黨和國家支持、扶持小微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才能落地到我們最基層銀行,小微民企能否活過今冬,這些都是未知數?但願這些政策不要停留在口號和新聞媒體上。


齊祿德


這個問題很突出,也很現實,個人認為,這還只是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的冰山一角,作為一個註冊公司兩年的創業者,我深深的感到,銀行的貸款不是一般的難,而是根本就沒有機會獲得貸款。

問題中講到民營企業貸款佔比25%,據我對銀行貸款制度的瞭解,這25%其實有99.99%是資產抵押貸款,因為現行的貸款制度是,沒有資產抵押不給貸款,所以對於我們這樣的沒有資產抵押的民營企業主,銀行的融資貸款就像是天上的蟠桃,只有想想的份。

那麼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呢,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政策的扶持,民營企業只能向私人借貸這一條路,而這唯一的路也不好走,即使借到了也是杯水車薪。

個人認為,我們國家的貸款制度亟需改革,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制度,應制定放寬對民營企業貸款的門檻,讓民營企業可以有機會獲得低門檻的貸款,從而更好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民富則國強,民弱則國弱,我們應該要重視了。


王雷新視角


拯救民企的有效辦法就是拯救中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低落,打擊資本流入,企業發展資金緊缺,也傷害投資者,使生產企業和消費資金鍊雙重緊缺!國家要拯救的應該是市場(資本市場、消費市場等),培育市場,監管市場,繁榮市場!而不是使市場低迷!企業應在市場中求生存發展,讓市場推動企業成長,而不是借錢給企業,再揹債務,企業必須努力生產適合市場的商品,方能長期發展!股市長期低迷,至使1億的家庭消費降級!股市長期低迷,至使很多企業資產大縮水,傾家股權質押,處於風險邊際!股市長期低迷,打擊民間資本投資,削弱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的功能!誰說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應抽嘴!槓桿才是名副其實的虛擬經濟,泡沫經濟,才是空手套狼!只有拯救市場才是拯救生產企業的公平有效辦法。


手機用戶62452857358


覺得國慶節後開始打亂拳!

特別是關於民營企業融資

很多人在談到民營企業融資佔比時好象根本沒有考慮到資產負債率,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相比由於資本積累時間不同而必然導致巨大的總資本差額,而資本額不同,同等槓桿率下貸款總額當然應該會有差異,因為資產負債率決定長期和根本的償債能力啊!何況,民營企業的多數是緊跟市場表面追求當期淨現金流和損益,往往忽略資產負債管理,導致在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其資產減值預期嚴重,當然不該再對其加杆槓也就是再增加融資了!

還有,社會信用增長過快帶來的遠期影響必然是利率上行,而分配不合理又導致產業結構失衡、產能相對過剩、經濟持續低迷,進而帶來資產收益率曲線下滑,這一升一降導致多數企業借得多虧得多,龐氏騙局能玩多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