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為什麼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衝擊時評


歐洲國家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是擔心日耳曼人國家勢力太大,威脅到歐洲的和平。

歷史上的德意志,在中世紀是一個龐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其領土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北部等地。這個帝國不但長期是歐洲的霸主,也曾多次向意大利等地用兵。

由於諸侯割據,神聖羅馬帝國在13世紀後逐漸成為一個鬆散的諸侯國聯盟,奧地利長期居於帝國皇帝寶座,普魯士則是與奧地利爭雄的一國。又經過幾百年的鬥爭,普魯士在1866年打敗奧地利,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又在1870年打敗法國,合併德意志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而奧地利被踢出德意志後,改名奧匈帝國(包括今天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後來德國和奧匈帝國組成了一戰中的同盟國。1918年戰敗後,德國被割走大片領土,奧匈帝國則瓦解成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國。

協約國建立的凡爾賽條款,專門強調德國和奧地利不能合併。後來希特勒在1938年合併德奧,被視為踐踏凡爾賽條約的重要手段,這一步之後就要準備戰爭了。而二戰後,反法西斯同盟再次強調了德奧必須分開。

站在當時的角度,奧地利如果和德國合併,首先將增加德國的實力,包括經濟和人口。從地理上,德奧一體,不但對捷克構成了三面包圍,而且還能進一步威脅意大利、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兩國合併也能刺激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促使他們企圖合併更多的日耳曼國家,如北歐、荷蘭、比利時等。因此,歐洲各國為了防止戰爭策源地重燃,堅決要禁止德奧合併。

至於今天,其實德奧合併影響已經不大了。德國面積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只有8萬平方公里,加起來也沒多少,從人口來說,奧地利人口只有德國十分之一,加上影響也不大。從國際態勢來說,美國一家獨大,俄中勉強制衡,歐洲其他國家只有抱團才有力量。歐洲一體化都在搞,德國和奧地利合併不合並意義不大。現在還堅持不合並,無非是處於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尊重,和對法西斯的反感罷了。


巴山夜雨涮鍋


很多人都說:“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是讓全世界都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由此可見,奧地利跟德國的關係非同一般!而德國和奧地利的關係,就像俄羅斯與白羅斯的關係一樣,都是同宗同族、同語同文的親兄弟,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要是德國跟奧地利這對德意志兄弟合併成一個全新的德意志國家,對歐洲的其他國家就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將會取代俄羅斯成為歐洲的頭號威脅!無論是法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等歐洲國家,還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都堅決不反對德奧合併,維持歐洲幾千年來的碎片化、中小型國家林立、沒有一家獨大的地緣格局,不僅符合美國的利益,更是捍衛德國除外的其他歐洲國家的根本利益與生存保障的千年戰略!

一、歷史上德國的侵略性太強

現如今,全世界的人有一個幾乎的共識,在所有的大國中,最具侵略性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俄羅斯,而最人畜無害的大國則是已經被拔掉了獠牙,偃武修文的德國。

但實際上,自古以來的德國也是極具侵略性,跟俄羅斯比起來毫不遜色,人類自古以來最大的浩劫一戰、二戰都是德國發動的,只是二戰戰敗後,德國被美國、蘇聯、應該、法國聯手閹割,成為了現如今重經濟輕武備的半主權國家。

二、德奧的三次合併都被破壞

在歷史上,德國與奧地利的合併嘗試了三次,無一例外,都遭到了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與破壞,最成功的一次是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此舉得到了多數奧地利民眾的支持。

二戰結束後,作為勝利者的同盟國為了遏制日後德國的再度崛起,並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對德國實施殘酷的清算,給他戴上多重枷鎖,其中的一個枷鎖就是決議讓奧地利永久中立,這就在根本上斬斷了德國與奧地利合併的任何可能!


三、德國的工業能力太過強大

歷來,德國的經濟實力都很強大,特別是工業能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幾十年來,德國一直保持著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位置,身後的法國、英國絕無超越的任何可能。

以金融經濟為特徵的美國、英國,經濟根據日益空虛,都住在緩慢的衰退進程之中。而以工業經濟的德國及其他大國,國力蒸蒸日上,也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貿易順差大國。

2017年,德國的GDP為35954.06億美元,奧地利則是4027.93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30位,兩者相加高達39981.99億美元,僅比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少3439.61億美元,如果德奧合併,GDP超越日本指日可待,那就進一步拉大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差距。

四、德國的人口更多發展潛力更大

扣除俄羅斯(歐洲人也沒把俄羅斯當作歐洲的一份子),德國是歐洲第一大人口國,擁有8267萬人,奧地利的人口則有875萬,兩者相加高達9142萬,而法國只有6689.6萬人、英國則是6563.7萬人。德國的人口在歐洲國家中佔據比較明顯的優勢,發展潛力也更大,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跟德國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五、不能接受歐洲出現一家獨大局面

幾千年來,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分裂史、碎片化,小國林立,從未有過統一的歷史,儘管拿破崙、希特勒都用武力嘗試過,最終都失敗了。至於早期的羅馬帝國,也僅僅是局部統一。因此,歐洲人從來都不知道統一這兩個字的真正的含義。

碎片化的歐洲,小國林立,戰爭從未間斷,給人民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難。歐洲通過數千年的戰爭與分合,得出了一個安身立命的經驗:絕不容許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普魯士帝國崛起後,這個經驗被所有的歐洲人奉為圭臬:防火防盜防德國!因為德國人的侵略性太強了,對所有的其他歐洲國家都是巨大的威脅!特別是一戰、二戰結束後,德國除外的歐洲人取得了一個高度共識:確保歐洲和平的戰略是——要麼德國統一歐洲,要麼分裂德國。


飛狼


因為德國和奧地利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如果兩國合併那麼德國將在歐洲地區迅速崛起。一個強大的德國不符合歐洲國家的發展利益,因此歐洲國家不讓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1.德國和奧地利歷史上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這個帝國境內通行德語。由於奧地利一開始是神聖羅馬帝國南部新開發的一個地區,這裡人口較少,因此一部分生活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人民,

被遷移到奧地利進行開發,就這樣奧地利慢慢地強大起來。神聖羅馬帝國類似於今天的獨聯體,而奧地利和普魯士是神聖羅馬帝國中兩個最強大的邦國。由於奧地利的實力非常強大,因此奧地利的國王長期擔任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不過這個皇帝只具有象徵意義,他直統治的只有奧地利地區,而普魯士地區並不接受這個皇帝的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從1460年開始向歐洲地區擴張,土耳其相繼佔領了希臘、烏克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波黑、科索沃、阿爾巴尼亞等歐洲國家。1526年土耳其開始侵略捷克和匈牙利,並且打死了這兩個國家的國王。



2.由於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而歐洲國家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因此匈牙利和捷克的人民決定與奧地利合併,就這樣匈牙利和捷克成為了奧地利的領土。此後奧地利領導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且佔領了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匈牙利、羅馬尼亞、烏克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區。180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指揮軍隊,滅亡了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而奧地利慢慢地形成了奧匈帝國,普魯士隨後也迅速崛起,並且組成了德意志聯盟。雖然奧地利和德意志聯邦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但是兩國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所以兩國的民眾交流非常密切。特別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的國境線根本就形同虛設。1889年一個改變世界歷史的人物出現了,這一年希特勒在奧地利出生

。希特勒從小在奧地利長大,20多歲時前往德國謀生。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多次負傷,慢慢地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領導人,1938年希特勒用和平的手段使奧地利和德國合併,二戰後兩國又重新分開。



3.德國目前擁有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8270萬人口、2017年GDP是36518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四名;奧地利國土面積8.3萬平方公里,有876萬人口,2017年GDP是4093億美元,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中排第28位。德國是經濟大國、

科技大國、工業大國、人口大國、教育大國、政治德國,如果德國與奧地利合併,那麼德國的綜合國力將會更加強大。強大的德國一定會對俄羅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在歐洲地區的利益產生挑戰,因此世界各國都反對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杜達特洛夫斯基


德國與奧地利在歷史上有著非常深的淵源。歷史上,目前的德國和奧地利都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關係上來說兩國可以視為“兄弟之國”。

在德國的統一進程中,奧地利曾經發揮重要作用,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對丹麥發起的戰爭為德國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由於普魯士與奧地利的矛盾、以及“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小德意志”戰略,兩國並未合併為一個國家,奧地利更是與匈牙利合併成為奧匈帝國。

一戰結束後,德國成為戰敗國、奧匈帝國解體使奧地利重新成為獨立國家。在凡爾賽和約中,協約國特別提出“德國與奧地利不能合併”的條款——很顯然,這一條款的提出是見識了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以及一戰時德國與奧匈帝國同屬同盟國集團對歐洲其他國家的重大威脅。

1933年納粹黨執掌德國政權後,由於覬覦奧地利連接中歐和東歐的地理位置、以及奧地利的經濟和人口資源(當然還有希特勒是奧地利人這個特殊因素),德國對奧地利一直有所圖謀、並對其進行滲透和控制,最終在1938年實現對奧地利的吞併。儘管英國、法國等國家對此選擇綏靖,但對於德國吞併奧地利的結果卻不可能視而不見——別的不說,一個國土面積、人口和經濟實力都在歐洲位列前茅的新興強國,任周邊哪個國家也都不願意看到。更何況,德國吞併奧地利後,以此為跳板對東歐發起進攻易如反掌。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教訓、以及德國和奧地利合併後對其他國家事實上的嚴重威脅,所以歷史上歐洲其他國家對德國和奧地利合併非常忌憚。


軍機圖


在歷史上,德意志地區的各個強權曾多次謀求統一,都被歐洲其他大國干涉。在1871年之前,德國還不能被稱為一個政治實體,而是眾多的諸侯的統稱,在當時被稱為德意志地區。

德意志地區本來是統一的,公元962年奧托大帝加冕,稱為“羅馬皇帝”。皇帝此時擁有相當大的權利,以致於可以挑戰羅馬的教皇的權威。公元1157年起,腓特烈一世在帝國頭銜上加上了“神聖”二字,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繼承自中法蘭克王國的意大利早已四分五裂,成為了眾多的城邦,為了獲得北方日耳曼人的保護(他們在500年前被洗劫過),他們也加入了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

不過,歐洲宗教傳統的強大,使得皇權與教權的對立不斷加深,其核心點是對帝國內部主教的任命權的爭奪。這種任命權直接決定著帝國的收益——賣官鬻爵是世界各地同行的法則,教皇可以出售主教職位獲得收入。皇權與教權的分離以及明爭暗鬥,最終引發了神聖羅馬帝國中央集權政治與地方分離主義勢力的博弈。最終在1356年,查理四世頒佈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為標誌,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央集權的努力功虧一簣。

這是在法律意義上對中世紀德國政治分裂局面的確認,是德國在未來統一問題上悲劇性的根源,註定了德意志未來600多年中不得統一的命運。在歐洲其他國家紛紛加強中央集權時,神聖羅馬帝國這種自廢武功的做法,使得帝國外部勢力有太多的機會介入帝國內部事務,以致於伏爾泰說,這個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1356年的金璽詔書作為一種制度性遺產,深深影響了德國統一以前的發展歷程,其所確立的選帝侯制度也間接形成了日後在德意志諸侯中一時瑜亮的普魯士、奧地利。

神羅境內的分封體系非常繁雜,七大選帝侯是這些貴族體系裡最尊貴的爵位和稱號,因為只有這7個選帝侯才能有資格競選皇帝。但是,由於天主教的婚姻和繼承製度下,七大選帝侯經常絕嗣,以致於旁系、外戚屢屢通過婚姻繼承選帝侯的權利。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就是以外戚的身份獲得了選帝侯之一的波西米亞國王的稱號才得以在1526年建立,而幾乎同時建立的普魯士公國也是基於同樣原因,在選帝侯勃蘭登堡家族絕嗣後,霍亨索倫家族以外戚身份繼承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不過,此時哈布斯堡王朝佔據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疆域廣闊,勢力龐大,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中以一己之力橫挑幾乎歐洲所有大國。此時的普魯士公國還只是波蘭王國下的公國政權,還不能參與德意志事務。在1660年,趁著瑞士和波蘭發生戰爭,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獲得了獨立地位,開始參與歐陸事務。

(一時瑜亮的普魯士、奧地利)

1701年,因為西班牙王室王室沒有子嗣,法國、奧地利都想以外戚繼承西班牙王位,引發了持續12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哈布斯堡王朝以冊封普魯士大公為國王的代價,換取了普魯士出兵8000人助戰。普魯士自此成為德意志諸侯中的一員,參與德意志事務。時隔200年後,普魯士在德意志諸侯這個身份上,取得了與奧地利同樣的地位。由於奧地利立國時間更早,且是由婚姻繼承得來,更為注重封建正統,因為“正統原則”對奧地利有利。普魯士立國時間晚,且是先有軍隊,再有國家,是軍國理念的產物,因此相對而言侵略性更強。

從1701年至1871年,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王國參與了多次歐洲重大事件,包括“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三次王朝戰爭”等,在法國、俄國的遏制下,德意志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尤其是1848年革命之後,在法蘭克福召開德意志諸侯會議上,為促進經濟發展以及應對法、俄的侵略威脅,德意志統一已經成為共識,區別只在於“大德意志方案”還是“小德意志方案”。

由於奧地利帝國對制憲會議的反動政策(奧地利封建傳統勢力更為強大),使得與會的德意志諸邦國開始傾向於“小德意志方案”,即是排除了奧地利之外的統一方案。此後更是在三次王朝戰爭後,以普魯士國王為德意志皇帝(不是德國皇帝的那種實權皇帝)的第二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成立,歐洲的均勢被打破。

(一戰時的對峙集團)

在第二帝國成立後,同文同種,都處於中歐面臨地緣劣勢,使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天然具備結盟的意識形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1867年在普奧戰爭後成立)的結盟,使得法國200多年來一直避免在中歐形成一個勢力強大的帝國的努力付諸流水。歐洲被阻隔成東歐俄國、西歐法國的局面,歐洲中部形成了一個冉冉升起的國際霸權國家,而且這個霸權國家奉行軍國主義。這意味著,只要這個霸權國家開始挑事,其他國家就不得不拼命暴兵來做應對——都不過日子了,都來打仗吧。

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爆發前,德國的咄咄逼人的進攻策略,就讓英法大感難堪,為此英國甚至放棄了長期以來對俄國的不友好態度(全球爭霸),於1907年最終建立了三國協約集團。

饒是如此,在經歷了4年慘烈的交戰,雖然協約國最終取勝,但也是慘勝而已。法國三分之一的青年死在戰場,三分之一的青年傷殘,還有三分之一的青年在見識到戰場的慘烈後萌生了佛系思想,以致於法國在二戰開始前盛行綏靖主義策略——法國人的鮮血在一戰時就已經流盡了。而英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硬生生把一個債權國打成了負債國,大英帝國的國庫被打空,從而為美國的上位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作為三大協約主力之一的俄國,更是在1917年就全面崩潰了。在1918年時,當所有的協約國領導人都認為德國人的鮮血已經流乾時,德國又在西線發動了規模龐大的攻勢,幾乎扭轉戰局。軍國主義的頑強與可怕的戰鬥力,使得戰後英法美各國在提到這件事時還有後怕。

正是因為第二帝國的軍國主義在大戰中表現出來的驚人戰鬥力,才使得歐洲各國對法國過分剝削德國的做法感到擔憂。法國無力阻止德國的復興,在凡爾賽合約上,就約定了國際社會必須要阻止德國與奧地利的合併,希望這能夠使德國的勢力受到一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的“限制”。

然而,法國的設想最終演變成了更為慘烈的二戰,第三帝國的軍隊幾乎兵不血刃就合併了奧地利。在戰鬥中,只有600萬人口(奧匈帝國已經在1918年解體,奧地利是純粹的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奧利地,有1/4的人口參與到了第三帝國的戰爭。在柏林戰役結束時,第三帝國的南方集團軍還在維也納和布拉格做困獸之鬥。

(第三帝國的幽靈)

第三帝國迸發出的戰鬥力,再一次讓蘇美英法對中歐地區的強大的統一強權產生了更為嚴重的忌憚心理,必須要維持中歐地區的分裂局面,完全毀滅德意志國家統一的可能性成為各大國共識。因此在紐倫堡審判大會上,普魯士王國的法統被中斷,軍國主義、納粹主義等思想被立法禁止。同時,德意志地區被分成東德、西德、奧地利三個部分。東、西德執行了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在正常情形下,東西德經過40年的發展,除了血統一樣,在社會認知、價值觀、思想文化體系已經形成完全不同的族群,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德國已經不可能再統一了。

在持續做了40多年的人畜無害的小白兔來取悅蘇聯和美國後,德國迎來了統一的契機。在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阻撓下,東西德終於在蘇聯的默許、美國的支持下完成了統一。然而,這種程度的統一已經觸及到了歐洲的底線,歐洲人時不時就拍出來二戰的電影就是在提醒德國不要忘記過去的斑斑劣跡。尤其是蘇聯二戰閱兵還把默克爾給請過去,看著200多面當年的納粹德國的軍旗被倒拖走過紅場。默克爾此時的心理不知道是如何想法,然而在官方表態上,肯定是對納粹主義表示憤慨的。

(德國製造)

一個分裂的德國,經過短暫的恢復後,就重新回到了歐洲權利的巔峰上,德國以強勁的經濟實力,在歐元一體化的過程中,獲得相當大的匯率優勢和成本製造優勢,完成了經濟整合歐洲的重要步驟。如果此時,德國再統一了奧地利,對於歐洲國家對第三帝國的幽靈的刺激程度會使得歐洲成立反德國聯盟。這在東西德統一時,法國就迅速與波蘭、捷克建立起外交關係,被德國媒體稱為針對德國的“小協約國集團”又再一次成立了。

可見,不僅僅是歐洲其他國家沒有忘記,包括德國自身,也不會忘記慘重記憶裡的一戰、二戰。這種情形下,德國如何能統一奧地利呢?


而知而行


非常有意思的是,現在德國人有8000萬,而奧地利只有800萬人。你知道德國人這麼多,從哪裡來嗎?

實非常多的德國人來自奧匈帝國的屍體,解體後形成的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這些人原來是奧匈帝國的臣民,應該算奧地利人。

作為一個叱吒風雲歐洲數百年的奧匈帝國,繼承了神聖羅馬的衣缽,算是德意志民族的領袖,是正宗的日耳曼帝國,遠比混雜了斯拉夫、波羅的海的普魯士王國純粹。而且使中東歐國家迅速日耳曼化,今日的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已經深刻的日耳曼化,成為精神上的德國人,與其東邊的斯拉夫兄弟格格不入。

奧地利被崛起的普魯士痛扁後,居然跟德意志帝國和好如初,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凡爾賽合約中被徹底肢解,中東歐出現了一大堆國家,也留下了一堆德國少數民族。

這些原來的奧地利人被認為是德國人,二戰後被徹底驅逐出境,成了地地道道的德國人。

奧地利也成為一個純粹的德意志民族國家。

一戰後,世界仍然懼怕德奧合併,二戰後,德奧合併其實沒那麼可怕。

真正的可怕是東西德合併,當時,英法都發出戰爭的咆哮,結果美蘇一承認,法國只能忍氣吞聲。


鷹的家園


奧地利與德國的民族、文化、語言基本相同,兩國1871年以前都屬於德意志聯邦。所以德國內部一直有建立一個包含奧地利的大德意志帝國觀點。

1938年,希特勒的納粹德國,進軍奧地利,受到一些奧地利民眾熱情歡迎。很多奧地利人支持奧地利加入德國。二戰結束後,德奧合併也宣告失敗,奧地利成為永久中立國。

奧地利地處歐洲中心,國土大部分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美麗的多瑙河蜿蜒流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資源豐富,經濟發達。

歷史上的奧地利曾是德意志地區霸主。普魯士崛起後,開始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地區領導權,並在卑斯麥時期,成功把奧地利擠出德意志聯邦。二戰前的德奧合併,是兩個同文同種國家,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融合。

歐洲其他國家,對鐵血好戰的日耳曼民族心懷恐懼,不願意在歐洲出現一個大德意志帝國,所以竭力阻止德奧合併。早在一戰結束的《凡爾賽和約》中,就明令禁止兩國合併。二戰後的《雅爾塔協議》也有相關調款,以防止德國將來無法控制。



現在的德國,政治,經濟,外交都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奧地利人民也生活安定富足,雖然沒有德國的影響力,維也納依然散發音樂之都的光彩。兩個兄弟國家和平相處,其實這樣也挺好。


滄海歷史春秋


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幾百年來一直很微妙,他們互相通過各種手段兼併對抗並最終維持了某種平衡。在這種平衡的基礎上歐洲各國還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一旦平衡發生破壞那麼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平衡爭奪戰。

遊離歐洲本土的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整合就非常的敏感,一旦發現歐洲大陸的某個國家有統一歐洲大陸的意圖英國必然會出手干預。歐洲大陸的傳統大國就只有法國和德國,英國的盯防對象主要也就是法國和德國,哪一個國家有崛起的趨勢英國就會聯合另一家進行對有可能崛起的一方進行打壓。

說到德國與奧地利合併首先就不符合歐洲其他大國的利益,而且德國本身就有著雄厚的基礎,並且德國與奧地利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兩個國家,他們之間有先天的親和力,尤其是在高層有意的推動下。如果把奧地利給整合進來一種默契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很容易就會產生各種爭端。尤其是德國還是二戰的發起者,二戰戰敗後德國的恢復也是很快的,這一切都值得其他大國警惕。

歐洲國家對戰爭的認識還是很深刻的,尤其是法國二戰時完全被德國所滅亡。倘若德國出現再次強大的跡象英法必定會聯手進行干預與打壓,德國與奧地利別說是合併了就是有這個念頭都不可以,歐洲人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異域邊緣


德國本來就是歐盟裡面最強勁的成員國,若是再併入奧地利那將會迅速強勢崛起。

兩次世界大戰表明,太過強大的德國必將打破歐洲的和平均勢,不符合歐洲其他國家,甚至是俄羅斯、美國的利益。

因此,德奧合併的外部條件並不具備。幾百年前,現在的德國處在邦國、貴族林立的諸侯割據狀態,加上奧地利的版圖一起統稱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這個分散的帝國以日耳曼民族為主體,德意志地區與奧地利名義上同屬於一個帝國,彼此之間同文同種,語言和文化同出一脈。

而德意志又有“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的概念,區別就在於是否包含奧地利。

普魯士統一德國共打了德丹、普奧、普法三場戰爭,“德丹”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一起打丹麥。

而“普丹”則是普魯士打奧地利,把它踢出了“大德意志”。

所以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統一的德國是“小德意志”。


統一的德國迅速迸發出恐怖的戰爭潛力和擴張野心。

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部分國土,威廉二世流亡荷蘭。

但短短20年間,破敗不堪的德國卻在希特勒手裡重新崛起,並在1938年成功地利用英法的妥協綏靖心理,促成了德國與奧地利的合併。

希特勒的身份是德國元首,但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奧地利人”,在奧地利出生、長大、找工作,維也納就有希特勒年輕時候求學面試的畫作。被德國合併的奧地利成為了希特勒的強效戰爭機器,第三帝國在戰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到被同盟國打成廢墟。

戰後,不僅奧地利、捷克蘇臺德等被希特勒吞併的版圖吐了出來,而且連原德國領土——東普魯士也被蘇聯佔據,成為了俄羅斯最西邊的領土——加里寧格勒。


竹山清溪澗


德奧合一,差一點用武力統一歐洲

1.德國與奧地利同宗同源。今天的德國是以普魯士王國為基礎成立的。1871年,普法戰爭勝利以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登基加冕成德國皇帝,統一的德國才正式形成。而在此以前,德意志地區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名義上為神聖羅馬帝國。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普魯士軍事實力最強,奧地利綜合實力最強,奧地利王室哈布斯堡家族長期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論是普魯士、奧地利,還是以普魯士為主建立的統一德國,主體民族都是日耳曼人。所以,今天的德國與奧地利同宗同源。

2.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差一點武力統一歐洲。希特勒,可謂是家喻戶曉,是導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鮮為人知的是,希特勒是奧地利人,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混不下去以後,才跑到德國。結果,一路青雲直上,成為了德國總統兼總理,被稱為元首。1938年,希特勒領導的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合併後,150萬奧地利軍隊自願加入德國軍隊!從此,德國勢力大增,開啟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車。

吞併奧地利以後,希特勒舉行閱兵

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將在歐盟一家獨大

1.歐盟的核心一直是法國與德國。1952年,以法國和德國和解基礎上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這是歐盟的開端。法國與德國一直是歐盟的兩大核心,這種雙核心制,避免了一家獨大,保證了歐盟平穩運行數十年。法國與德國各有所長,形成平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政治地位高於德國;德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排行世界第四位,經濟強於法國。


2.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後,一家獨大。2017年,德國經濟總量為3.65萬億美元,奧地利為4093億美元;德國現有人口8267萬,奧地利現有人口875萬;德國領土面積357376平方公里,奧地利領土面積83878平方公里。如果合併,新德國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美元,人口超過9000萬,領土面積超過43萬平方公里,綜合實力遠遠超過法國。德國一家獨大,不符合其他歐盟國家利益。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

所以不論是歷史上的經驗教訓,還是現實利益,歐洲國家都非常害怕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