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區別故先考和故顯考?

天天好心情125559475


該怎麼區別故先考和故顯考。關注民俗文化,請關注上善若水!

在農村的墓地的墓碑上和家庭的正堂侍奉的神位上,都刻有或寫著某世祖往下右邊寫著考XX府君,左邊寫著妣某氏,往下歸中寫著二位神主。
先考與先妣和顯考與顯妣都是對已故先人的美稱。《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後以“先考"稱之父”。清.徐乾學《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元大德,朝始詔改皇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之義”。



先考與先妣和顯考與顯妣的區別是,先考是對已故的先人的尊稱,顯考是在此之前長輩都已去世,即是你已有孫輩,但在去世時仍有長輩在世,是不能稱顯考的,只能稱先考。死後健在的長輩也包括岳父岳母。

如果你瞭解了先考與顯考,你就可以從神位看出還有沒有長輩在世,例如:某世祖往下左邊妣某氏孺人,右邊顯某某府君,在中間下面二位神主,你就知道其先輩已去世完了。

不知友友您那裡有什麼規矩,如有不同,請在評論區交流!


XGC上善若水


故先考和故顯考都是指已經去世的父親,都是對已故父親表達的一種緬懷和尊敬之情,但二者是有區別的:

一、從字面上來分析:


故,是指已去的,考,是指父親。區別在於“先”與“顯”二字。

“先”,在傳統說法中有一種稱祖先為先人。


意思是已經逝去的前輩,而故考,是已逝的父親,那先用在這兒表示是一種尊敬或是諱稱。

“顯”,字典意思是顯揚,傳揚,和成語揚名顯達的意思差不多。



記得有一句“不求聞達於諸侯”,顯然,這個“顯”字蘊含著對人德行的一種讚美。

太上立德,顯主要來表示已故父親的德行,紀念父親的德高望重。

二、從喪葬文化上來講,先與顯的區別。

先與顯是站在死者的角度來看,“顯”指死者的長輩都已經去世了,而後代中有了孫子輩。稱之為顯考。


這個長輩,包含死者自己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岳父母,嶽祖父祖母嶽外祖父外祖母都已經去世,才能用顯。

用顯字,要注意二點,一是死者上面已無長輩,二是下面已有孫子,才能用顯,二者不可或缺。

反之亦然,“先”指死者的長輩只要有一在人世,就算有了孫子,那也只能用先。


意思是他先走一步,顯的話還輪不到他。就只有稱為“先”了。

在我們這兒,只有所有的前輩都過世了,才能說成了真正的“大人”,否則,就不是,如果父母未亡,死了也是化生子,意味著難超生。

記得有一句成語叫如喪考妣,就是指象死去了父母般的痛苦。考,是父親,妣,指母親。


一般情況下,在立碑、祭祀、七月半為死去親人寫‘包袱‘(用白紙包了冥幣紙錢後需在上面寫上故顯考、故顯妣字樣)時會用到這些稱謂。


記得今年七月半,因有書君父親去世,自此,和愛人一起,從此以後長輩中再也無親人。


在寫“包袱“時大哥說,"你們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沒想到最先做了大人。


“每封冥錢上都寫的是"故顯考“。


而前年公公去世時全部寫的是"故先考“,因那時公公96歲的丈母孃還活著,所以只能寫"故先考“,並且死後還是"化生子"。



此,公公在生時沒少嘮叨,說丈母孃太長壽了,讓自己死後都做不了"大人”。


想想也是,無論多大,只要有父母親在,就都是孩子。


瞭解以上二點我們可以從碑文上簡單的分辨死者的情況,也可方便自己在做傳統活動時表達對前輩思念和敬意時用。


當然,“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或許你們那兒有不同的說法,歡迎留言補充交流。


有書課堂


該怎麼區別故先考和故顯考?

在建行漸遠的老家,有這樣的風俗,就是先人去世後滿三年才能立碑,有的地方還有一方去世後不立碑,需要夫妻雙方都去世後才能立碑。這些都屬於地方的喪葬習俗,有時候因為地域的不同所以風俗也不盡相同。

我們往往會看到農村墳地裡立的碑上的碑文有的用“故先考、故先妣”,而有的碑文用的是“故顯考、故顯妣”字樣,那這“故先考”與“故顯考”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建行漸遠就依照我們當地的習俗來說一說在喪葬文化中這兩者的區別。

考、妣泛指故去的父母,有一成語叫“如喪考妣”,意思就是指猶如死了父母一般痛苦,所以

考、妣指的是去世的父母,考指去世的父親,妣指去世的母親。

而“先”與“顯”的區別則是站在死者的角度去看。用“顯”是指死者的長輩已經不在世,而且後代中已經有了孫輩。碑文上才能刻成“顯考”或者“顯妣”。也就是說,死者為男性的話,在他死的時候,他的父母、岳父母都已經去世;死者是女性的話,她去世時,她的父母、公婆都已經去世,這種情況,碑文才能刻“顯考、顯妣”,如果有一位長輩尚在,就不能用“顯”,只能用"先"。

還有一點也應引起注意,那就是死者的長輩都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死者尚沒有孫子輩,也不能在碑文上刻成“顯考”或“顯妣”,只能用"先考"或"先妣"。

而“先考、先妣”則是指死者的長輩尚在人世,不論是父母、岳父母或者公婆,只要有一人尚在人世,就算是死者也有了孫子輩,但他比長輩先走一步,那碑文上只能刻“先考”或者“先妣”。因為只要他的長輩還有一個人在,他死了的話,只能叫先走,在這個家族裡,還顯示不到他,只有稱“先”。

因“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我們當地,先考與顯考之間的區別可能與別的地方有所不同,希望有不同見解的朋友留言交流學習。


建行漸遠


這幫人太能扯說半天沒說到根。

父為考,母為妣。

爺爺叫祖父,所以叫祖考。奶奶,祖妣。

爺爺的墳就可以稱為祖墳,因為叫祖父,太爺叫曾祖父,沒看有人問你家曾墳怎麼怎麼樣,都是祖墳怎麼怎麼樣,因為在風水和殯葬文化中爺爺管孫子。

好回到正題

少亡者為先,壽終為顯。

橫死者為先,正寢為顯。

無子者為先,有子為顯。

先故者為先,同寢為顯。

夠條件的才能為顯,按老規矩家有舉人秀才的才能有規模的祖墳,牌樓,故人者碑文才能用顯。


風水龍


看來這個問題還必須要千夜尋用最簡單的文字來回答了,免得許多答主一派胡說,或者一知半解誤導人。所謂考,就是已故的男性長輩,不僅僅是指父親,也包括祖父、曾祖父、高祖及更遠的長輩;所謂妣,就是已故的女性長輩,也包括祖母、曾祖母、太祖母及更遠的長輩。先考先妣是兒女給自己故去的父母立碑時用的正文開頭,記住,在這裡只能用“先”字。比如這個格式:

考 妣

公 母

某 某

某 氏

大 孺

碑文的右側為逝者的生歿庚,左側為立碑人之姓名,如“孝男某某率孫某某立”,再刻下立碑之日期,諸如“某某年清明”或“某某年寒食”。文字由上至下,不可橫刻。

若是你給自己的祖父或曾祖父甚至是高祖一輩立碑,格式一樣,只是要把“先”字改為“顯”字才合規範。立碑人姓名也就成“孝孫某某”或“曾孫某某”了。

不知千夜尋的回答讓你明白否?


千夜行


中國有句成語叫“如喪考妣”,“考”原意指父親,“妣”原意指母親,“如喪考妣”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痛苦。

據《考工記》解釋:“考,成也;妣(讀音 bǐ),媲也。”

古人為什麼要稱父親為“考”呢?那是因為古人認為父親把子女養大成人了,也就完成了自己的應盡的義務。

而母親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影響子女,為家庭的幸福和睦,做出了特殊貢獻,她的德儀跟父親的功業是可以媲美的。

父母都有故去那一天,《論衡· 四諱》說“死亡謂之先。”。“先”是“亡”的諱稱,在已故父母的稱謂前加上“先”字表示尊稱。

我國很多地方都會在父母去世時,在入殮的棺槨的正前方,有的寫上“故先考(妣)”;還有的寫上“故顯考(妣)”。

很多人在為已故父母立石碑,或者立牌位時,都有不同寫法。

“故先考”和“故顯考”都是指已故的父親,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一、古時候有區別:

在我國古代,“顯考”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1、古時稱已故高祖為顯考

在《禮記· 祭法》裡寫道“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

孔穎達解釋道:“曰顯考廟者,高祖也。”

高祖,這裡指曾祖(爺爺)的父親。

2、指去世的父親

隨著時代變遷,殯葬風俗習慣也跟著沿習和演變,人們對已故父母又有了不同的稱謂。

在曹植《責躬》裡寫道“於穆顯考,時惟武皇。”

武皇,就是曹植的父親曹操。曹丕稱帝時,封他的父親曹操為武帝。他就尊稱先父為“顯考”。

二、現代的區別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把已故父親都稱作“先考”或“顯考”。

雖然稱謂統一了,但是“先考”和“顯考”以前是隨便混用的,它們的用法,在某些地區有著嚴格的區分。

1、先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先考”

首先,後人為已故的父親立碑時,首先要看父親的雙親(包括岳父母),是否都在世。如果父親的長輩有一個尚在人世,那麼這個後人只能稱呼已故父親“先考”。

其次,當已故的父親的雙親(包括岳父母)全都去世了,但是他還沒有孫子輩,那麼後人還要稱呼已故父親“先考”。

二、已故父親在什麼情況下用“顯考”

如果故去的父親,他的父母雙親(包括岳父母)都不在世,而且後代中已經有了孫輩,這時候就可以稱呼“顯考”了。

“先妣”和“顯妣”的區別同上。

顯考和先考意思相同,但是有很大區別。

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這些並不完全瞭解。

有書君認為現代人無論是否瞭解這些喪葬文化,也不必太介意“先考”或者“顯考”的稱謂。

只要父母在世的時候,能夠孝順父母就好。

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農村山坡地頭有墳冢的地方,經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墓碑,墓碑上的碑文常雕有“故先考”、“故顯考”、“故先妣”、“故顯妣”的字樣!碑文是喪葬文化的一種,在民間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遣字造句十分講究,各個地方在排文格式以及稱呼上稍有差別,表達的都是對亡者一種極大的深切懷念、追思和尊重!

我在這裡把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地區有關先考與顯考的區分作一闡釋,因為“民風五里不同,鄉音十里而異”,見識有限,不一定完全準確,還請有識高士不吝斧正!

一般情形,在父母亡故三年以後就要立碑作傳,這既是弘揚孝道,也是喪葬文化的樸素傳承!對墓碑沒有具體要求,經濟條件好的可以立大一點兒的、講究一點兒的碑,條件差的就立個“令箭”碑也很常見!這裡不做贅述!立碑的時候,亡父年齡如果沒超過六十歲,一般都會用“顯考”稱謂,母親則用“顯妣”稱之!如果立碑撰寫碑文的時候亡父已經過了六十歲,就要用“先考”的稱謂了,母親則用“先妣”!六十歲不到就天人路隔,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非正常死亡,或歿於疾病,或亡於事故,所以子嗣追思之情更深切、更痛苦!而六十歲以後的離逝大多屬於“正常亡故”,後嗣祭奠時的悲痛相對要弱一些,畢竟“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這是自然定律,再傷心也挽留不了。自然規律鐵定無情,跟“死於非命”的那種折故大有區別!

以上僅個人觀點,見識有限,如有錯解,還請海涵!


到海方知浪渺茫


顯考,直釋為親生父親。先考,1,第一代來此發跡先祖,2,客家遷居第一代父親,3,先考,不一定為親生父親。

如父親亡,掉商人,見其亡人靈位,如親生父親,當用顯考,如寫成先考,則走姬之閒,為曰後笑柄,認為孝子不是亡人親子,或是養子,繼子。。。一字之差,差十萬八千里,別看他們老師,大學生,教授,未必識真。

從此兩字之別,中國人用字之講究,實為有天文之學,太陽黃道。所以,有話言:欺天欺地欺人,不能欺黃道。黃道乃真正的天位。親人亡故之靈位,及墓碑,中間碑字是黃道尺度量的,不明黃道尺,大學教授又幾何?

(道遠幾時還鄉,路遙何時通達)此為一黃道尺,一字配一字,數字,見走字底為真。(再位不在位)數字,見(不)走姬。(生老病死苦)見病,死,苦,走姬。所以,先考,顯考,先妣,顯妣,內行人,一見就知,如是親生,寫錯字,貽笑大方。如不是親生,寫錯字,稱之欺黃道,持筆人被天貶。。。


user4938513644063


【咬文嚼字】(1)

提出這個問題讓喒們回答,這是要考考喒們的古文底子的節奏哦!

那麼既考試之,則回答之。一笑。

(一)先說說“顯考”...

顯考,有兩種意思。

一、古時稱高祖為顯考。有古籍為證。《禮記· 祭法》: “故王立七廟,一罈一墠(shàn),曰(yuē)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孔穎達疏:“曰顯考廟者,高祖也。”高祖,這裡指曾祖的父親。

二、舊時對去世的父親的尊稱。也有古籍為證。曹植《責躬》詩:

“於穆顯考,時惟武皇。”武皇,就是曹植的父親曹操。曹丕稱帝時,封他的父親曹操為武帝。

(二)再說先考...

先考,指去世的父親。另外,先妣,指去世的母親。

先,在這裡是對去世者的尊稱。《論衡· 四諱》:

“死亡謂之先。”

先考,先妣,也稱先父,先母。這個先父先母不是說的先前的父母,而是說的是去世的父母。

(三)綜上所述,顯考和先考用在某些地方是同義詞,但是又不完全相同,還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是不能忽視的。

故,這個字古代在這裡也是包括了死去的意思。

最好還是用先考來說明是去世的父親,用先妣來稱呼去世的母親。

但是,千萬不要稱去世的父親為顯父,那又錯得厲害。


梅月竹風


本人家鄉風俗:先與顯並用。墓碑文一般格式為:《以家母(已過世)為例》中間一行大字為:先妣X母X老孺人之墓。(前面的X是夫家姓氏後面的X是本人姓氏。)左邊上寫:妣生於X年X月X日X時、卒於X年X月X日X時。右下方寫:孝男XX暨孫XX奉祀。中間還在大字兩旁橫寫墓的座向,有酉山卯向、艮山X向等。(按羅盤指針定位)此外還在碑的左邊寫上:X年X月吉旦立。男姓只換一考字(即先考、先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