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不畏死,披肝沥胆照青史——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陈独秀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都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原名庆同,字仲甫,笔名实庵。安徽怀宁人,独秀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起名“独秀”呢?原来他的故乡安庆城西南60里,有座独秀山。此山并不险峻,只是平地而起,一枝独秀,故名独秀山。陈庆同以“独秀”为笔名,并非自命不凡,自诩“一枝独秀”,而是借“独秀”之名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铮铮铁骨不畏死,披肝沥胆照青史——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据传,上世纪50年代时,毛主席曾坐船沿长江过安庆,问左右:“先有陈独秀,才有独秀山,还是先有独秀山,才有陈独秀?”左右一时答不上来。其实早在1914年陈庆同就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发表文章。后来,他又用“独秀”为笔名,有时加上姓,就成了“陈独秀”。

陈独秀17岁那年,通过院试成为秀才,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第二年再试,又不中。从此陈独秀放弃了科举,此后不久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屈辱战败、割地赔款,这一切强烈的刺激了国人的自尊,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的积贫积弱,强烈的意识到中国要想改变必须要向西方学习,很多的青年学子纷纷出国留学。

铮铮铁骨不畏死,披肝沥胆照青史——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陈独秀也受此影响,于1902年赴日留学,就读于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陈独秀在日本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意识到清朝以腐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中国要想富强必须要推翻满清。

陈独秀是个敢想敢做的人,既然不想做大清的子民了,就不应该在脑后再拖着一个被外国人嘲笑为“猪尾巴”的辫子,他率先剪掉了辫子,他不但自己剪了,还联合张继、邹容二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姚向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控告,蔡照会日本外务部。于是,陈、张、邹等因此被日政府强行遣送回国。

回安庆后,陈独秀创办安徽爱国会,抨击时政。很快地引起当局不满,两江总督端下令缉捕陈独秀等人,陈独秀的朋友吴汝澄,得到端方电令后,连夜把消息透露给陈独秀。陈独秀等人得到消息后逃往上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和同在北大任教的李大钊等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在其其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开始宣传社会主义。

1921年陈独秀选为中央局书记。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有赖于共产国际的帮助。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主要是两党革命宗旨不同、革命依据不同、盟友不同等。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

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服从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随后陈独秀等人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3月21日,当国民党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工人武装暴动,4月12日,工人纠察队和蒋介石直接冲突,发生四一二政变,国共分裂。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这纯粹是“栽赃”,明明是苏联人在背后瞎指挥,出了问题让陈独秀来“背锅”,从此,陈独秀失去了领导权。同年,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被国民政府逮捕,拒绝招降,于7月4日被乱刀砍杀。不到一年,次子陈乔年也在上海被害。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至此,陈独秀再也没有回到那个他亲自发起创立的共产党。

1932年10月15日,在国民党巨额悬赏多年后,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创办非法政党的罪名逮捕,随后移交南京政府。已经成为名动全国的大律师的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胡适之、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去电蒋介石,请求将其释放。此外,知名的学者罗素、杜威等人也向蒋介石做出同样请求。

1933年4月,公开开庭审判,章士钊在法庭慷慨陈词,赢得旁听一片赞誉。结果,陈被“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13年。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

在南京狱中,陈利用国民党的优待条件,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1937年陈独秀提前获释。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均被拒绝。陈独秀为此对好友说,党内的熟人都已经离去或逝去,现在对共产党已不熟悉。

1942年5月12日中午,陈独秀用医生介绍的偏方,以水泡制蚕豆花茶水,据称可治高血压。但其所用之蚕豆花有部分已发霉,用开水泡过后,汁水呈黑色,且味不正。陈独秀喝了此水中毒,最终因病于5月27日在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的气节是值得称赞的。古人讲“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陈独秀都做到了,他铮铮铁骨,在面对国民党的审判时没有贪生怕死、低头求饶,而是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他的答辩风传一时,甚至于被收到教科书当中。他拒绝了名利的诱惑,而是甘于清贫,这种气节,问世上有几人能做到?

陈独秀的身上具有传统读书人的风骨,“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当他的理想不能得到实现时,就退而教书育人,他在教书与研究中了却了一生。他的一生有成就,也有遗憾,他为了理想不屈不挠,他是吾辈读书人之楷模,在那英雄辈出、群星璀灿的年代,他的光芒划过那黑暗的夜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抹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