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一河两岸,49公里的美酒传奇

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是一条美丽的河。

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河水,才有了这样的美酒?

2100年前,赤水河畔,中郎将唐蒙,站在河边,凝望河水,千古一问。

沿着这条河,唐蒙寻到了酱酒之根,找到了美酒之源。

探寻酱香之秘的起点——赤水河

2100年后,探寻高品质酱酒的秘密,这条河,依然是我们的起点。

01

源自云南省镇雄县罗汉村山箐的赤水河,总长500余公里,流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汇入长江。

在云南至贵州270公里处,坐落着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茅台。向下行49公里,是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青花郎的诞生地。

一河两岸,两大酱香白酒隔河相望已千年。

02

为什么500余公里赤水河,却只有这49公里处,诞生了这两大高品质酱香白酒?

这很神奇,但要从头说起。

03

先说酱酒起源。

说起酱酒的起源,必然说起2100年前唐蒙与枸酱的故事。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唐蒙受命出使南越后,来到夜郎国,将“蜀人以为珍珠”的“枸酱”进献汉武帝,受到汉武帝大肆称赞,随后“枸酱”成为贡品。

其中,据考证古时的夜郎国就是如今的茅台镇至二郎镇一段,而“蜀人以为珍珠”的“枸酱”酒,也是目前唯一的有据可考的最早关于“酱”酒的文字记录和直接证据。

这说明,这49公里作为酱酒的发源地,至少已存在了2100年上。

或许当年酿造原料与今天的原料有所差异,或许当年的酱香与今天的酱香之香并不相同,没有关系,历史背后的偶然,总是蕴含着必然——数千年间,唯有这49公里,才有这酱香美酒,一定有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必然因素!

郎酒——惠川老糟房

04

比如特殊的地貌。

茅台至二郎这一段,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只有这种地貌,才形成了河水在岩层中缓慢浸润而净化以致甘洌清香、略带回甜的结果。

富含200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原生态河流

而岩层特有的滤水性质富含碱性,属碱度水,适合高粱等农作物生长。因此,这条天然的原生态河流,成了两大酱香白酒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质保障,也形成了“茅台”、“青花郎”独一无二的风味特色。

监测指标显示,酿造“青花郎”使用的水系含有200多种清澈无污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水为酒之血,这样的水,自然为高品质酱香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和与众不同的品质基因。

05

比如绝佳的生态环境。

从茅台到二郎的这49公里,气候绝佳,属于天然的“酒谷”。

在这49公里,年平均气温17.6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7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40.6摄氏度。

炎热季节持续半年以上,冬季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00天,年降雨量仅有700-760毫米,日照时间长,年可达1400小时。

罕见的生态环境正好满足了一款好的酱香白酒的生产要求——炎热、少风又高温。

只有这样的区域,才有利于高品质酱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才会有高品质酱酒需要的丰富的微生物群,才会有酱香白酒那独特的风味特征。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白酒是一个地域资源型产业,特定的地域有特定的天然禀赋,水源、气候、空气、土壤、微生物等种种元素叠加,才会形成独特的区位环境,和独特的风土特征。

郎酒庄园一隅

06

以及独有的土壤。

从茅台到二郎,沿岸满山尽是紫红色的土壤。它覆盖于地表,约50公分厚,酸碱适度。

这种土壤被专家把称为紫色砂页岩,是海拔高度、岩石冲击后成土母质以及雨水冲刷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为什么说这样的土壤适合高品质酱香白酒呢?

检测证明:这里的土壤里含有机质1.5%左右,呈多粒状结构,易溶解、吸收;碳氮比8-9,质地中性;盐基饱和度约70%-80%,中性至微酸性。

独有的紫色砂页岩为赤水河提供了多种有益矿物质

这种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土壤松散,孔隙大,渗透性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入大地奔向赤水河时,在被层层过滤、吸收、转化中,不仅还原为清甜可口的天然山泉,还顺便带走了土质中的多种有益矿物质。

07

正是这些独特的、唯一的、绝佳的因素,才让这49公里被称为高品质酱香白酒的“龙脉”与“黄金产区”。

茅台镇到二郎镇49公里的酱香型白酒黄金产区分布图

才有了两大酱香白酒茅台与青花郎的传奇。

走近两大你会发现,他们的酿造原料(当地米红粱)、酿造流程(12987)、酿造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他们储存时间(5年以上)一脉相承,几无二样。

而翻看两家企业的发展历史,更会发现,不乏互相扶持帮助的感人事迹(郎酒派酿酒师到茅台协助)。

事实上,在这一河两岸并不要遥远的49公里,两家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来都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因为他们同祖同根,同脉同源。

茅台镇与二郎镇所在地理位置

08

一河两岸,49公里,两大酱香白酒茅台与青花郎,赤水河畔两颗璀璨的明珠,千年守望,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