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之子李自成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最终攻破了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自缢而亡。而李自成在灭明前所遇到的种种有利因素使其堪称“天选之子”。

崇祯十年,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以求限制农民军的流动性,然后各个击破,最后歼灭农民军主力。李自成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几乎无法逃脱明军的围剿。结果在这时候,清军加强了对明朝边境的进攻,明军在边境大败,围剿李自成成为了明朝政府的次要目标,不少明朝精兵悍将转向了北方边境。

不过此时的李自成也没有多少军队。他在山中娶了老婆,做起了山大王。上天似乎有意助李自成成事。在崇祯十二年和十三年,连续的大旱与蝗灾使得百姓辛苦劳作而一无所得。由于受灾面积过于巨大,加之明朝官僚系统的腐败,明朝政府对于饥荒束手无策。百姓无法生存下去只能揭竿而起寻求暴力解决。李自成在这时候抓住机会进军河南,在河南迅速的重整旗鼓,兵力快速的恢复。

李自成在恢复自身实力的过程中提出了“均田免粮”和“追赃集饷”的政策。这在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眼里看起来当然没什么了,实施这两个政策以来有利于团结更多的贫苦百姓,而来有利于激发部下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李自成的做法眼中挫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们保护自己土地和财产的意愿被充分激发。当时就有大臣向崇祯提出要放手让地主练“乡勇”。乡勇绝对是农民军最头疼的对象,明朝之前的元朝,在镇压起义军尤其是江南的起义军就特别仰仗地主武装。要不是老朱主动与江南地主讲和,拉拢,元朝在江南的统治还看不到崩溃的迹象。明朝之后的清朝,靠着“淮军”“湘军”更是续了几十年的命。但是明朝崇祯皇帝思想觉悟很高,我要是放开乡勇就是在培养地方大员,不行,不能练。自觉帮李自成扫清了一个障碍。

山海关长城

不过李自成尽管恢复了元气,但是明朝政府手里还有关宁军可以调动,如果崇祯真就放弃关外和后金讲和,将关宁军调回,李自成想攻破北京城也不容易。但大明的统治集团又送助攻:谁提放弃关外谁就要背负骂名,况且李自成不过一流寇,他敢攻北京城吗?我们暂时不调。结果出乎明政府的预料,李自成直接进攻了北京。等到李自成大兵压境,崇祯才想着调兵救援,结果为时已晚,只能自缢而亡。

从李自成崇祯十年以后的发展史来看,李自成绝对是天选之子无疑。有利的因素一个接着一个,大明的弊病早已积重难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