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歷代研究易經的真正高手,他們站在了人類智慧的巔峰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佔,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人於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大致說明了易學的流派。意思是說,《周易》的內容是推演天地自然之道來說明人的活動規律,也就是說以自然規律來說明社會規律,從而指導人們的行動。《左傳》裡面記載的占筮筮例,大概還是古代太史占筮的傳統方法。到了漢朝,經學大師都用象數來說明,與古代的傳統還比較接近。象數派傳到京房、焦贛,一變變成說明占驗徵兆的書;傳到宋朝的陳摶、邵雍,再一次變成以河圖、洛書探究天地奧秘的書,於是《周易》就不再適合民用了。三國魏的王弼把象數全部掃蕩無餘,用老子、莊子的思想來解釋《周易》,於是出現了義理一派。義理派傳到宋朝的胡瑗、程頤,才開始用儒家的思想來闡明易理。再傳到李光、楊萬里,又用歷史事實去考證它的卦爻辭,於是就出現了爭論。以上象數、義理兩大派,分出象數、祥、圖書、義理、儒理、考史六個宗系,互相攻擊駁斥。另外,《周易》的大道廣大無邊,無所不包,可以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音韻學、算術,以至於道家用爐火煉丹,都可引《周易》作為根據建立自己的學說。愛好標新立異的人就把這些學說拉進《周易》裡來,所以《周易》的說法就更加繁雜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說法比較客觀。《周易》是中華民族的古典哲學,帶有母科學的性質,揭示自然與社會最基本的規律,任何科學都不會與它毫不相關。所以它揭示的普遍性認識可以反映在各種學科裡,但又不能把《周易》與某種學科混為一談。比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用《周易》講煉丹,這不能說明《周易》是煉丹的書。魏伯陽也不是在講《周易》,他是用易道來建立自己的學說,另有其價值。從開派的角度說,這類著作都是大手筆,但對《周易》來講只能是末流。任何一門學科,只要按天地自然之道,正確揭示了本學科的規律,都可能與《周易》的正確原理保持一致性。不僅是上面提到的算術、音韻學等等,其他如中醫、氣功、美學、國畫、書法都可援易以為說,這絲毫沒有什麼奇怪。不僅是這些間接的學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響的讖緯、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術、堪輿選擇等等,也都以周易做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在中國歷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他們或為聖賢、帝王,或為名相、名將,或為名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他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簡單來說,《易經》思想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成熟於周文王、周公、孔子,發揚於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將《易經》在後世的發展歷程一線貫穿。

遠古、周



伏羲

伏羲首次發明了八卦,所謂一畫開天。八卦衍生《易經》。伏羲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生活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雖然沒有典籍可以考證,但任何一部講周易的著作都會把他列在首位。



周文王

《周易》為周文王所創。他在被囚禁時根據伏羲的研究繼續演繹,發明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孔子

孔子在《周易》後加注易傳,後來易傳被稱為“十翼”。“十翼”被後人視為《易經》的導讀資料。據近代以來學者考證,十翼並非孔子所作,當為孔子的後來傳人根據孔子講解易經時的記錄和對孔子後其他思想家對易經的解讀彙編而成,並非成於一人之手。



張良

張良是秦末漢初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精通易理,把周朝姜子牙所傳的“奇門遁甲”精簡為現在我們常用的用法。



董仲舒

西漢思想家,發展了《易經》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理論,促進的了易學的發展。



京房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和八宮卦系統。被後世稱為“京氏學”,對易學發展有極大影響。



鄭玄

鄭玄注《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對後世影響較大。



魏伯陽

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借《易經》爻象論述道家的丹道修煉之理,是世界上最早的丹道理論著作。



虞翻

虞翻發明“月體納甲說”“卦氣說”“卦變說”等,與京房所創的“納甲法”並稱。



諸葛亮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佈陣,相傳此陣法有周天365種變化。



郭璞

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擅長多種奇異的術法。占卜奇驗。其人一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是風水術公認的祖師爺。



陸績

陸績,大名鼎鼎的懷橘陸郎。通曉天文曆法,對易學有精深的研究。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王弼

王弼少年天才,英年早逝。一改漢人煩瑣的方法,不用象數,而用老子思想解易。其易學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蕭衍

蕭衍將易學與佛理結合在一起,以佛理解易經,以易經解佛理,著有《周易大義》等書。

隋、唐、五代



孔穎達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僧一行

僧一行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對曆法有極大貢獻,創造大衍曆,被稱為“歷千古而無誤差”。



袁天罡

袁天罡天文學家、星象學家,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



李淳風

李淳風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李虛中

李虛中所著的《李虛中命書》是四柱命理的里程碑,首次讓命理學登上學術寶殿。



孫思邈

孫思邈大醫學家,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以及“易具醫理,醫為易用”等觀點。



陳摶

陳摶公佈多張易經圖示,把老莊思想、道家方術、儒家思想、佛家觀念融歸一爐,民間稱為“陳摶老祖”。



周敦頤

周敦頤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作《太極圖說》等,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



邵雍

邵雍繼承陳摶的思想,梅花易數的創始人,創立的“先天象數理論”,以數建立起龐大的易學思想體系,貢獻卓著。



張載程顥、程頤的表叔,與周敦頤、邵雍、二程合稱北宋五子。建立了“氣”為核心的易學思想。



程頤

程頤與其兄弟程顥創立了“天理學說”,將易學發展到新高度,集義理派之大成,使義理派向儒家轉變。



朱熹

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其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理”,認為理重於氣、先於氣。

元、明、清



劉伯溫

劉伯溫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易學術數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馳名天下,與諸葛亮並稱。



來知德

來知德繼孔子後用象數結合義理註釋《易經》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其成果有“來氏易”之稱。



王夫之

王夫之批判了從周敦頤到朱熹所堅持的唯心主義理學,他的唯物主義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的頂峰。



黃宗羲

黃宗羲在象數易學上有獨到造詣,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多有創見,影響了整個清代。



尚秉和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學易、先學筮”,對象數易學貢獻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學》等。

當代易學名人名家如李鏡池、高亨、金景芳、劉大鈞、黃壽祺、南懷瑾、曾仕強、邵偉華等人,均有著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