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故鄉的依賴

中國人的人生軌跡十分清晰:小時候一個勁地要長大,長大了一個勁地要離開家闖天下,老了又一個勁地要回家,最後死在出生地,葬在出生地。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為什麼小孩子一個勁地要長大?其一,我想這與小孩子所處的社會地位相關。小孩子在家庭中是最小的,遇到的多數人都比自己年齡大,因此見到每一個人都畢恭畢敬,說話做事都要看大人的指示,既缺乏自由,也缺乏相應的能力,所以小孩子期望早點長大,以獲得獨立和自由。其二,我認為小孩子想長大與孩子的好奇心有關,由於孩子的活動範圍很小,對外界知之甚少,因此孩子渴望早點長大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認識這個世界。

為什麼長大後一個勁的要離開家闖天下?關於這一點我認為一是與小時候對外界的渴望有關,小時候對外界充滿了幻想,長大了自然想去闖一闖。其二,我認為這與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分不開,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遠離家鄉建功立業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促使著人們一個接一個的離開自己的家鄉,去一個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地方。如李白在《行路難》中所言,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就表達了詩人李白想建功立業但無人賞識的窘境。又如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中所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達了一種好男兒立志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此類抒發詩人想要遠離家鄉建功立業的詩句數不勝數,這說明中國從古代開始年輕人就有想要建功立業的理想,這種思想對中國當代年輕人的影響很大。

又由於我國在教育上,一直以來都是以四書五經為主,而四書五經中記錄了很多英勇人物的故事,凡是讀書人都對此熟記於心,久而久之就在心裡形成了一種成名出仕的潛在思想。其三,我國曆代統治者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在這一方面有很多的文武之才都因此收益,這些文人才子回鄉後無疑會受到眾多人的羨慕,認為這是最光宗耀祖的事,於是必然會帶來眾多人的效仿。

另一方面,長大闖天下也有一種被迫無奈的情況,即家境貧寒,長大了不得不離家出走闖天涯,這種情況可能還比較多。這與中國在幾千年來的經濟發展有莫大的關係。中國從古代到近代一直都是以農業為主,且承擔很重的稅負,因此普通百姓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是很拮据的,如果遇上自然災害或者貪官汙吏更是食不果腹。正如《賣炭翁》中所言‘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辛苦賣炭的錢只夠一口飯一件薄衫,不是賣炭不賺錢,只因為當時腐敗的官吏對老百姓無情的壓榨,千斤碳只換得紅菱一匹。老百姓面對此種壓迫無力還擊,只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出仕建功立業,成為好官救百姓於水火。

為什麼人老了一個勁的要回家?

人為什麼總是想回家?故鄉又是什麼呢?故鄉是食《世說新語·說鑑》中: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這份銘於味蕾的蓴鱸之思,細品起來卻有著耐人尋味的道理。果不其然,在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中,哪怕每一次聚會隨著個人生活的複雜而變得貌合神離,但圍坐在老父親的一桌子美食前,兩代人的家庭還是被緊緊聯繫著。不得不承認李安確有大家風範,一蔬一飯,有條不紊,次第上桌的都是家的味道。故鄉是親人對親人的思念是人們想要回歸故鄉的重要原因,所謂的“低頭思故鄉”,其實更多的還是被“故人入我夢”擾動得心緒不寧吧。就像《冷山》中的英曼,甘願成為逃兵也要回到故鄉冷山,漫漫長長的返鄉途中,BGM一直吟唱著一首還鄉曲就是一場悲天憫人的反戰之歌,平息著人們心中的兵荒馬亂。故鄉是愛情有時候,思念一旦湧起,就不可遏制。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曾對卡呂浦索仙女說,仙境的生活,嬌豔的神女,長生不老的法術,他都不留戀,什麼也打消不了他對妻子佩涅洛佩的眷戀之情。十年漂泊,終於踏上伊大卡島的土地,他狂吻著土地,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在《幸福的黃手帕》中,刑滿釋放的煤礦工人勇作一路踟躕,周遊一圈後,終於決定回到家鄉,當他見到了表示著妻子滿滿的思戀以及等待的黃手帕,相顧雖然無言,想必深情已盈眶。

歷經劫波,有人等待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故鄉是生活生活不在別處,就在熟悉的風景裡,在親密的人群中。《小森林》是一部風格獨特的劇情片,選擇回到老家的市子,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在山水間週而復始地做農活、準備各種食物,一日復一日地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在霧霾蒸騰的天空下艱難喘息的人們,再也看不到讓人醉心的藍天秀水。於是,沒聽過羅大佑的《鄉愁四韻》,卻也嚐到了鄉愁的滋味。在這種情況下,《小森林》中的生活愈發令人動容,讓人也有和主人公一樣的衝動,不再枉自凝眉,把生活過成了生存。故鄉是建築故鄉是沈從文山水繚繞的湘西小城,是魯迅兒時的百草園,是路遙的黃土窯洞,是莫言的高密村落;也是高迪的巴塞羅那,安藤忠雄的大阪,百水的維也納和庫哈斯的鹿特丹。建築中獨特的氣質神韻就是各自故鄉的映像,漂浮在人們的心魂深處。故鄉也是盛夏的蟬鳴,沙沙的樹葉,酸甜的棒冰,黃昏時的炊煙和遊戲,是屋簷下的月光和談天,是為考試寒暑不停的奮戰。故鄉還是幾百公里的旅程和一張緊俏的車票。無論是繼續在遷客騷人的路上越走越遠,或是最終有幸能衣錦而回,鄉愁成了一場百色摻雜的囧途。現代社會,地域對人的束縛更加微弱。中國人人去世後都是要落葉歸根的,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在外拼搏一番。無論是否事業有成,最終都還是要回到這片土地,回到自己的故鄉。

中國人對故鄉的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