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管土地是不是對農民增加收入?

用戶2727092295953


因為我們土地屬於集體不屬於個人,採取的家庭聯合承包責任制,在當時這極大釋放了農民種植土地的熱情,也解決了大部分農業人的溫飽問題。同時,農業也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經濟發展的逐步強大,國家取消了農業稅,也就是我們俗說的“公糧”,這對農業來說是一件大事!

這些年國家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發展,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出臺了關於農業的優惠政策,為農業結構轉型做出了特別大的貢獻。

我一直有個想法,不一定正確,農業未來出路之一肯定在“規模化”,分散種植已經很難在今天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土地託管只是土地規模化管理種植的一種方式,可能只是過渡,不是大的發展方向!對於農民土地收入應該增加不了多少,但可以解放勞動力,從事其他工作從而增加收入!






老蔣講種植—小農夫


土地問題很複雜,關鍵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加經營渠道,農產品屬於低端產業,只要是四肢正常的人,都可以完成的事業,跟託不託管關糸不太。當然,按照上峰設想,土地託管由大公司,或有經濟能力的人經營,農民打工賺錢,這樣可以增加收入。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打臉!我也曾流轉過大片土地,做了三年,結果虧了幾十萬,現在不說土地流轉了,前幾年很多人投資農村,基本上都失敗了。土地託管了,沒有人願意承包或流轉土地經營,也沒有多大意義。只要農產品值錢了,不託管土地,農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照樣能增加收入。


亞01


這倒是不一定,但絕對會閒置出很多的勞動力,如果在適當的時機下實行“託管土地”政策,而託管方以僱工的形式返聘農民,這的確會增加農民的收入。

就拿現在的農業生產來說,都是個體對個體,不管是人工、農資、投入、產出等環節的成本都是可以壓縮的。比如統一採購農資,這肯定會比個人去單獨採購要便宜得多,而在效率上也會低很多,如果統一調配農業器械、有計劃的耕種、收割,這是可以降低成本的。更重要的是,當土地託管成為現實,當託管的耕地達成某種規模時,完全可以再次實行計劃式生產,根據市場的行情來有計劃的種植。

現在其實已經有類似的機構存在了,像一些重量大戶跟農業生產合作社,其實就扮演著這個角色,他們把農民個體的耕地承包下來,然後執行規模化種植,這樣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成本;而農業生產合作社就更加直觀一些,合作社內的成員整合自己的耕地,在以公司、機構、團體的方式運營,從起壟到收割、翻地,這一整套都是建立在有人指導、有人診斷、有人跟蹤的“抱團、合作式”種植,這在未來必然是趨勢。

在前文中,我曾提到“返聘”這個詞,實際上當託管土地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雖然可以採用科學、機械化種植,但必然也需要一定的人工來輔助,那這就為農民的再就業提供了崗位,農民把土地轉包給機構,機構再僱傭工人照顧農田,以這種你奉獻我投入、我收益你獲得工資的方式互相依賴賺錢。

這還只是種植層次的事,如果結合糧食精加工、化工、以及火力發電、沼氣發電等產業一起發展的話,需要的用工缺口必然會越來越大,從而變相為農民增收。

當然了,這些都是設想,雖然有些地區已經開始變相試行,但也只是個開始,想要普及還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過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