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作為一部“帝王之術”味道濃厚的史書,《資治通鑑》雖在文學和史學價值不及《史記》《三國志》等前輩著作,但政治學的教育意義卻遠超“二十四史”中的任何一部。

我們在三家分晉中論證出“權臣太親,必危其身”的悲慘結局,在官渡之戰中通曉“將熊熊一窩”的道理,甚至也能在玄武門之變中領悟帝王世家為權而爭的血腥殘酷。放眼今天,《資治通鑑》對於現代職場的一條啟示,就在於:作為一名中層幹部,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我們首先來閱讀其中的一段故事:叔文譎詭多計,自言讀書知治道,乘間常為太子言民間疾苦。太子嘗與諸侍讀及叔文等論及宮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極言之。”眾皆稱讚,獨叔文無言。

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謂曰:“曏者君獨無言,豈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太子職當視膳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驚,因泣曰:“非先生,寡人無以知此。”遂大愛幸,與王相依附。

對於年輕而又足不出戶的“中層”太子而言,雖然有匡扶社稷、中興朝政的雄心壯志,不料卻忽略了皇帝的心思。若不是老謀深算的王叔文提醒,這位幼稚的太子,下場或許比漢武帝的兒子劉據更慘。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王叔文做宰相的時候,也未嘗不想過改革中興,然而由於權臣和宦官圍繞在皇帝左右,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大批正義儒生紛紛遠離權力核心。因此,王叔文早已看破朝政中的一切。

王叔文與太子相互依附的時期,早已過了“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唐朝飽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的先後洗劫,加之各處藩鎮的蹂躪,唐朝國力江河日下,對於民間百姓的盤剝,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階段。

唐朝中期,政府採購有了嶄新“捷徑”——在宦官集團中成立“市場考察小組”,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宮市”。宮市裡的太監們身穿黃袍,在民間以政採為由,肆意掠奪百姓的資源。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在民間,還有一批流氓無賴是太監們的爪牙幫兇——他們多身穿白衣,被稱為“白望”,協助黃衣太監們搜尋集市產品,一旦發現朝廷需要的,就上前直接搶奪一空,百姓若敢拒贈即又太監以抗旨罪論處,接下來有可能遭受“白望”們的一頓毒打。

於是,“黃衣使者白衫兒”的奇葩組合,成為唐朝百姓談虎色變的對象。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就是“宮市”壟斷市場的受害者!

太子若同情賣炭翁,對於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可對於皇帝來說,反而卻是發展個人勢力的信號!所以,中層幹部拉攏下屬的危害,與下屬的“忘恩負義”並無多大關係,而是在於來自權力上方的壓力!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拼命幹、努力幹、為了給下屬和百姓謀福利,換來的卻是上級的質疑!

歷史上的中層官吏多如牛毛,而既能哄好皇帝又可讓百姓歡喜的,卻並不十分多見。以戰國時期魏國鄴城的西門豹為例,這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中層代表。

西門豹剛剛到達鄴城的時候,處於對百姓疾苦的掛懷,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迅速結束了地方惡吏、豪紳假借河伯娶妻為由向民間徵收錢財、民女的惡習,還將勾結官吏的老巫婆、小女巫推入漳河。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西門豹的縣令之才震驚了魏文侯,魏文侯卻開始擔心他對自己是否會造成“功高震主”之嫌。魏文侯是一個心細如髮的國王,但西門豹在威厲之餘,也不是傻子。

當魏王派來一群親信大臣來為他治理鄴城的成績表示慶賀的時候,西門豹明白了,國王已經派人來監視自己了。

在繼續為百姓做了一陣好事後,這群大臣卻傳來了魏王對自己的批評。於是,精明的西門豹馬上改變策略,開始百般討好這些國王身邊的親信來。一段日子後,大臣們傳來了魏文侯對他的表揚。

得到國王的肯定後,西門豹卻選擇了辭職。他給魏王的理由十分耐人尋味:之前我為百姓做事,其實等於是為大王收買人心,卻反而得不到大王的認可;後來我為大王身邊的這些近臣做事,忽略了對大王的效忠,反而得到表彰!這不是太荒謬了嗎?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除了西門豹外,魏文侯手下還有一位名將,也曾遭遇做中層的煩惱。這就是魏國大將軍樂羊。樂羊告別妻子外出學成本領後,便在魏文侯麾下做了一員大將,奉王命攻打中山國。

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做官,於是中山國王派人將樂舒殺死,把他的肉做成了羹湯去端給樂羊,以為這樣就會瓦解樂羊的殺心。殊不知樂羊依然穩如泰山,還當著中山使者的面,把自己兒子的肉羹一口喝乾!

當樂羊食子並滅亡中山凱旋以後,魏文侯在為其慶功之餘,卻猛然想起:這個傢伙為了功名利祿連自己的兒子都捨得吃,胃口如此之大,將來會不會把我的國家也吃得連骨頭都不剩呢?於是在樂將軍大醉之際,派人送他一個偌大的箱子。

樂羊打開箱子一看,醉意全無,化作了滿身冷汗:原來魏王箱子裡裝載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魏國群臣彈劾他的奏章!彈劾的理由,與大王內心的擔憂如出一轍!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避免災禍來襲,可以從“藏拙”起步!

《資治通鑑》中的很多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不好下場悲慘的中層幹部典型,卻也不乏在權力場上成功的例子。除了西門豹外,秦國大將王翦和西漢丞相蕭何,他們為了避免遭受君主質疑的災禍,都採取了“藏拙”的策略。

王翦是秦始皇身邊的一員老將,年近古稀。在秦始皇滅亡了、韓國、趙國、燕國、魏國等中小國家後,開始把矛頭指向了南方大國——楚國。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但與上述各國不同,楚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加之民風蠻悍,上至國王和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好鬥見長,是一個很不好惹的對手。因此民間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兆。

當青年大將李信的20萬秦軍被楚軍全殲以後,老練的王翦馬上認識到,要滅楚國,非出動60萬人馬以上不可。王翦的要兵請求雖然得到了嬴政的批准,但他比誰都清楚,秦始皇此刻已將手握重兵的他視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於是在南下伐楚的征途中,他一再給秦始皇寫信,打完這一仗我必須退休,同時儘可能多要養老用的金銀、良田、美池和桑竹,顯露出一副很沒出息的樣子。這樣一來,王翦一點點打破了秦始皇的質疑,並得以善終。

蕭何能夠脫離韓信、彭越等人的厄運,也在於“藏拙”。天下平定後,多疑多忌、一生都在玩弄權術的漢高祖劉邦,開始展開他屠戮功臣的行為。韓信衣錦還鄉做了楚王后,極盡收買人心之能事。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他打賞了曾有小恩於自己的南昌亭長,以千金之貴重謝了有大恩於自己的漂母,甚至對羞辱過自己的惡少,也委以官職、加以重用。一時間韓信名聲大噪,“假王”早已蛻變為真正的地方王侯。

韓信對下屬的擁戴、對百姓的拉攏,引發劉邦和呂后的極大恐慌,最後直接導致自己“兔死狗烹”的下場。與之相比,蕭何逃過了劉邦的清算,恰恰在於他故意做錯了一些事情。

比如在劉邦不在朝堂的日子裡,蕭何故意幹一些得罪百姓、貪贓枉法的事,非但沒有惹來劉邦的震怒,反而讓劉邦有所安心,這個曾在呂公的宴席上瞧不起自己的人,如今也不過是一個酒色財氣俱全之貨!與王翦一樣,蕭何的全身而退,依然在於擁有中層幹部的大智若愚。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後資治通鑑時代”的“中層智慧”

如果有人質疑《資治通鑑》,認為這種“中層智慧”只代表了司馬光一家之言的話,最好的駁斥方式,就是再講一講《資治通鑑》成書後幾百年的一些故事!當結論相同的時候,這種質疑就不攻自破了。

明末清初,崇禎帝手下的袁崇煥大將軍因皇太極的反間計而身陷囹圄,崇禎帝對袁崇煥的信任轉為懷疑和仇恨。但是否殺掉袁崇煥,他還在觀望、等待。為了繼續抵擋後金汗國的進攻,他繼續派遣袁崇煥手下的遼東兵將出擊皇太極。

資治通鑑研究:做中層,千萬別替下屬謀求福利,死路一條

袁崇煥

然而正由於袁崇煥平日對手下將士們的十分優厚,造成了崇禎帝最終將袁崇煥處以凌遲的千古奇冤!崇禎帝發佈命令後,袁崇煥手下的第一戰將祖大壽聲稱,若不放了袁大帥,本將拒不執行任何朝廷命令!崇禎帝只好厚著臉皮派人求袁崇煥在監獄裡繼續發號施令。

在得到袁大帥的命令後,祖大壽才出兵收復了被金軍搶走的永平四城。戰爭勝利了,可他心心念唸的袁大帥,也最終難逃一死!

古今,作為夾在中間的“中層幹部”,想幹好都是最難。他們一方面要揣摩上級的心思,又要做好父母官的“面子工程”。對於下屬,是過分優厚;還是對高層,盡情諂媚。二者之間,將這個度拿捏準確無誤,沒有大智慧者,恐怕終其一生,都無法盡善盡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