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春节后换工作,跳槽还是卧槽?

想春节后换工作,跳槽还是卧槽?

跳槽,还是卧槽

春节过后,很多人想换工作的心蠢蠢欲动,或付诸行动,或总是思想缤纷。

我们在一家企业,结局有两种,持续工作,卧槽;另谋出路,跳槽。

跳槽还是卧槽?似乎都有道理。我们看到很多人通过跳槽,职位和薪资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飞跃式发展,每次跳槽,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选择卧槽的,有些总是在从事类似工作,几年下来,一无所获,有些总过努力,获得领导和同事信任,薪水和职业都有满意提升,至少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员工。

然,跳槽已成为许多人职场的常见动态,究其原因,有下面几种:

发展受限。公司既有条件无法满足员工发展需要,想走管理路线的,暂无岗位空缺,无法实现晋升,想走技术路线的,暂时只能做基础性工作。所做工作熟悉度高,以为以全部掌握,无法学到新东西。或者工作内容不具备核心价值,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无帮助。还有可能是企业所在行业前景不景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没落甚至倒闭了。

逃避现实。工资不满意,拿不到想要的薪水;与领导或者同事产生了矛盾,或干脆看某人不顺眼,不知如何处理;处于职业倦怠期,心理浮躁,工作起来无激情,厌倦工作;不满公司制度,感觉个性受了束缚,工作不顺心不如意。

理性缺失。总觉得自己好的,总想找那种薪水高、工作轻松、离家近、福利好的工作。现阶段的是最差的,离开之后,一定可以另谋高就。这就如婚姻,围城外的向往围城内的生活,围城内的渴望逃离围城,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福利缺失。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福利与人文关怀不到位。面试过的人,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因为社保和承诺不兑现。很多企业不愿按照劳动法为员工缴纳社保,能拖就拖,尽量按最低标准交。面试时,为了吸引员工到公司就职,许下种种承诺,却没有兑现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选择跳槽各有各的缘由,结局也是各有不同。

如愿获得发展机会。跳槽,属于权衡各种弊端之后的决定,个各人又具备一定的职场技能积累。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再次求职目标性比较明确、针对性强。天时、地利、人和,跳出原有天地之后,不难发现新天地,取得新的发展,薪资和职位都有不错的提升。或通过跳槽找准职业定位,形成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与规划,减少今后职业发展路上的弯路。

展开创业。人人都有创业梦想,某个阶段,跳槽之后,不愿为别人打工,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通过一段时间人脉、资源、技术,创业也未尝不可。

未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不少人希望通过跳槽,薪资能上涨一大截。薪水高了,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加。未做好思想准备,在工作上就会陷入被动。本来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要费尽心思完成。身心疲惫,上涨的薪水并未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每天精神紧绷,还有随时因考核不合格被辞退的风险。适应能力强,经过阵痛,会成长起来;倘若一直不能适应,距离再次面试求职不远了。

不断尝试与习惯性跳槽。招聘过程中,发现不少求职者都在说想尝试一下、锻炼一下,不乏哪些毕业有些年头的求职者。最极端的例子,87年,毕业5年,几乎没半年换一份工作,而且行业不同,职位不同,足迹遍布好几个城市。你找不出他特别突出的技能,尽管明白这人很聪明机灵。通过不断地尝试来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在应届毕业生之中尤为明显。而这尝试可能不是找准方向,而是丧失发展机会,职业发展不具备持续性与连贯性。此外,跳槽过于频繁,会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跳槽而跳槽。到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机会无故进入倦怠期,莫名的烦躁,选择跳槽,然后在烦躁,再跳槽,如此循环往复,何谈技能的积累和发展机会的有效把握。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跳槽与卧槽呢?建议结合职业规划,根据个人阶段目标与情况,分析现有环境是否真的对自己成长毫无帮助。选择跳槽之后,是否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个人职业技能是否有足够竞争力。想要高薪高职位,有没有做好迎接相关挑战、承受相关压力的准备。理性分析之后,确实应该跳槽,就不要迟疑,迟疑就是浪费发展机会,将重新开始的时间又延后了。如果不应该跳槽,就要做好职业技能积累,通过卧槽寻求资本积累或发展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