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唐宋時期文化繁榮,誕生了很多名師大家,唐詩宋詞更是不少列入教材,但細讀歷史會發現,與唐朝相比,宋朝的文人大多身居高位,或者說宋朝的高官大多很有才,比如擔任過丞相的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歐陽修、韓琦等人,都是才高八斗之人。

為什麼宋朝的高官大都很有才?這主要有4方面原因:

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其一:宋朝重文輕武,文人才子大多身居高位

宋朝高官很有才,離不開宋太祖、宋太宗時期定下的重文輕武國策基調。既然習武之人得不到重用,高官厚祿自然會被文人所把持。

這一基調下,很多能詩善賦之人,就成了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只要你的文章寫的好,書法好,都有機會得到重用。

在唐朝,文人大多擔任文職,強盛的大唐,是武將的天下,文人只是陪襯,卻不是主角,甚至對文人的誇誇其談有偏見。宋的重文輕武,正好把這一現象顛倒過來,這也是宋朝的文人才子大多能夠身居高位,宋朝的高官也自然大多很有才華。

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其二:相比於唐朝,文化更加繁盛

唐朝時期,強盛的國力,包容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國度,文化得到快速發展,詩逐漸成為唐朝主格調,唐詩成為唐朝的代名詞。

歷史進展到宋朝,大宋王朝對文人的重視,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繁盛,表達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的詞賦,成為宋朝的主要文化表達方式。

相比於唐朝,文化的繁榮,重視文人的氣氛,大宋王朝整個朝政充滿了文化的氣息,歌詞唱賦,成為達官貴人和官場的重要交流方式,這也使得宋朝的高官,大多都是有才華的人,就算是奸臣秦檜,也是文章書法很不錯的人。

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其三:科舉制完善,卻沒有發展到明清時期的文化禁錮

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這和宋朝選拔官吏的科舉制有很大關係。科舉制始於隋唐,在宋朝得到進一步完善,科舉取士,使大多數高官文采都很不錯,畢竟,如果沒有一定的文采,也很難被錄取為朝廷的官員。

另外,宋朝的科舉制又沒有發展到明清時期的文化禁錮。大家都知道,明清時期的文字獄和八股文,限定了文章內容和才氣的發揮,一些死讀書、讀死書和咬文嚼字的人反而被錄取,而真正有才華的人卻不一定金榜題名,比如清朝時期《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數次考試數次落榜,從年輕時一直考到中老年,卻依然不中。

宋朝時期的科舉制得到完善,卻又沒有明清時期的限制和諸多避諱,文人可以盡情的發揮才智,這種風氣,讓更多有文采、有見地的才子被錄取,加入宋朝的官僚隊伍,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其四:經濟繁榮,更多人可以讀書

宋朝雖然也有西夏和遼的邊患,但是並不像唐朝那樣經常發生戰爭,而且大多數時間內部穩定,邊患很少危機腹心之地,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爭消耗,宋朝的經濟非常繁榮。

宋朝雖然每年都會給遼進攻歲幣,但是宋朝發達的經濟優勢,卻從遼人那裡賺取更多,相對穩定的國內形勢,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解決了溫飽問題,很多人才有機會讀書,讀書識字的風氣,整體上提高了宋朝的國民素質,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質。

另外,造紙術的改進,以及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極大的提高了書籍的傳播,經典書籍可以迅速的刊印和流傳,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在一定程度上讓底層讀書人可以讀到更多的書籍,有才人士精妙絕倫的詩詞也能廣泛流傳。

這種情況下,各種書館也越來越多,說書評史論時事,成為大宋臣民茶餘飯後的談資,很多文人墨客也喜歡珍藏典籍,比如李清照夫婦,就非常喜歡收藏碑文石刻,名人字畫,夫婦兩人每獲得一珍品,高興的談論欣賞。

為何宋朝高官大多很有才?如王安石和范仲淹,僅是宋朝重文輕武嗎


重文輕武的大背景下,再加上宋朝經濟的發達、文化的繁榮,科舉取士的完善,讀書人的增多,大多數有才能的文人都能夠通過科舉的途徑進入官場,提高了宋朝官僚隊伍的整體文化水平,這是宋朝官員大多都很有才華的重要原因。

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文化、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原創不易,嚴禁抄襲,侵權必究!】

參考文獻:

《宋代職官志考證》,

《宋史》,

《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