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劍川奔小康 中國電建真情幫扶

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統一部署,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建)自2003年定點幫扶劍川縣。中國電建黨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任務目標,結合劍川實際,創新方式,充分發揮公司行業優勢,積極履行央企責任,堅持“造血式”扶貧理念,立體式大力助推白鄉劍川定點扶貧工作,通過產業扶貧、生態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人才培養、公共服務補短板等,有效解決劍川縣“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安全飲水突出問題,為劍川脫貧致富奔小康最後衝刺不斷加油助力。2018年以來,中國電建盡銳出戰選派4人派駐劍川,其中擔任劍川縣掛職副縣長1名,劍川縣扶貧辦副主任1名,白蠟村和六聯村駐村第一書記各1名,保障各項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更好助力劍川縣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助力劍川奔小康 中國電建真情幫扶

2019定點扶貧工作會議助力劍川縣完成脫貧攻堅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至2019年,中國電建幫扶劍川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7個,直接投入資金1420萬元,受益人數49280人。

通電惠民生。2013年,投入100萬實施太陽能光伏項目電網延伸改造工程解決了馬登鎮三甸箐、沙溪鎮石龍村貧困山區58戶貧困戶生產用電難問題。

架橋助民利。2014年,老君山鎮為省貧困鄉鎮,貧困發生率為77.8%。該鎮遠離劍蘭公路,百姓出行不便,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發展。2015年,幫扶建設劍蘭公路老君山鎮聯絡線公路橋樑徹底根除了老君山鎮與外界聯繫的瓶頸問題,將到縣城的行程縮短了15公里,從此當地百姓告別人背馬馱歷史,解決了18184人“出行難”困境。該橋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電建橋”“愛心橋”。

建庫引水解民憂。馬登鎮是省級貧困鎮,擁有近8萬畝農業生產用地。但缺水問題較為突出,大量耕地因長期缺乏灌溉被群眾撂荒,嚴重製約了馬登人民脫貧致富。

2018年,投入400萬元將向善水庫庫容擴建至15.56m³,有效解決4128人灌溉用水難題。受益農田面積近1500畝。水庫建成帶動了劍川豐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300畝陡坡荒地種植黨參。豐登公司通過支付扭轉土地租金和僱傭村民支付勞務費,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形成多方共贏局面。

2019年,實施彌沙鄉犛牛山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犛牛山易地搬遷安置點107人飲用水問題;進行沙溪鎮紅星村鴨子塘加固修復,增加826畝灌溉面積,助推群眾發展烤煙、玉米等農作物,帶動479人增收致富;實施金華鎮祿壽村和彌沙鄉大邑村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有效解決了835人的飲水難題,改善了群眾飲水安全條件。

公共建設解民愁。中國電建在公共服務建設方面投入790萬元,通過新建白蠟村、六聯村、西莊村、聯合村、東華村、塔登村、彌井村、文屏村、甸所村、江南村、豐登村10個村民活動場所,補齊了村出列短板,受益16854人。

如今,電通了,路通了,水引來了,短板補了,有效解決了村民用電難、行路難、喝水難、戶退出、村出列等民生難點、痛點問題。

產業扶貧

中國電建堅持“輸血”向“造血”轉變的扶貧理念,積極探索產業扶貧項目。2016年至2019年,中國電建直接投入資金4200萬元。

“小奶牛”撬動“大產業”。劍川地處高寒、氣候冷涼、生態環境良好,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中山區面積佔94%,耕地面積36.4萬畝,草原面積104.08萬畝,年產鮮草430萬噸,每年尚有約10萬畝冬閒田和閒置耕地。2018年,中國電建向劍川縣捐贈產業扶貧資金3000萬元,通過金融機構融資配套撬動引入雲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思爾”),通過建立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建設總投資5.5億元的萬頭奶牛養殖及10萬畝飼草飼料種植業項目。由來思爾發動農戶利用山地、冬閒田和閒置地種植玉米、大麥、苜蓿等牧草,採用訂單收購,力爭5年內將劍川牧場草業種植面積發展到10萬畝,將劍川資源“變廢為寶”。牧草加工廠工程每年為當地提供250個就業崗位,萬頭奶牛產業發展,將帶動十萬畝種植產業,解決10萬農民種植牧草。直接帶動近6000戶建檔立卡戶,近2萬人持續增收,惠及88個行政村,有效帶動群眾脫貧、防止返貧。

肉牛養殖助白蠟村民奔小康。白蠟村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冷涼貧困山區村落,以散養和放養肉牛為主,但養殖技術落後,產出率低,農戶增收致富困難。2018年,中國電建投入150萬元幫扶白蠟村進行肉牛養殖場建設,採取集中飼養,改良品種,增加飼養規模,項目收益納入村集體經濟,有效持續鞏固白蠟村脫貧成果。

金華鎮8個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2019年歲末,中國電建投入1000萬元扶貧捐贈資金,用於劍川縣金華鎮龍鳳村、龍營村、祿壽村等8個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裝機總規模1850千瓦,項目已併網發電。預計產值173萬元,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用於覆蓋貧困戶。一是對因病、因學、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進行扶持;二是對無青壯勞動力,但又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建檔立卡戶通過按勞取酬進行獎補;三是對有青壯勞動力但供學就醫負擔過重或遭受天災人禍進行按勞獎補;四是對非建檔立卡邊緣戶開發公益性崗位,通過按勞取酬取得收入。通過項目建設、精準扶貧、建立帶貧鏈接機制、拓寬群眾穩定增收渠道,杜絕簡單發錢發物,真正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生態扶貧

劍湖是雲南省28個高原淡水湖泊之一,2019年年初紫水雞數量達1478只,為全國最大的種群。近年來,入湖泥沙增加,湖盆淤積加快,汙染負荷增大,水質逐年惡化,溼地生態系統功能逐漸衰退。中國電建發揮行業獨特優勢,將總投資15.5億元的劍湖水環境治理PPP示範項目納入集團扶貧投資項目,作為幫扶劍川的重點加以實施。項目將提升劍湖流域生態環境條件,優化了產業結構,推動以劍湖為中心一體化發展,徹底改變了劍川軟實力發展,項目實施惠及72972人。

教育、人才、就業扶貧

2014年至2019年,中國電建在教育扶貧方面投入資金755萬元,幫助修建了新華、文榜、彌沙、回龍、六聯5所希望小學,幫扶馬登鎮新華完小將原來屬C、D級危房的小學重新建了教學綜合樓,修建了象圖鄉初級中學運動場,捐助了安全防護書包、資助了新生村閱覽室提升改造。通過設立“圓夢的手”助學金,資助了338名建檔立卡戶學生實現大學夢;建設甸南一中、金華一中、老君山中學、彌沙中學、沙溪中學、象圖中學、羊岑中學等12所“博愛校醫室”,實現了劍川縣初級中學全覆蓋,改善了校園醫療衛生條件,提高了學校衛生工作質量,保障了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316名中小學教師提供校點教師能力素質培訓,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受益學生達7018人;先後選派劍川20人次參加中國電建舉辦的高級研修班、專題培訓班;優先選聘5名劍川籍大學畢業生到中國電建所屬單位就業;成立“中國電建集團有限公司—雲南劍川勞務協作工作站”,以“劍湖PPP項目”“萬頭奶牛項目”為依託,推進就業扶貧精準對接。

健康扶貧

劍川因長期投入不足,醫療發展滯後。中國電建在健康扶貧方面投入資金815萬元,新建10所村級衛生室;為全縣91個村級衛生室購置骨盆測量儀、軟尺、高壓消毒鍋、候診椅等;培訓了210名鄉村醫生,實現鄉村醫生培訓全覆蓋;幫扶全縣鄉鎮衛生院配備數字化DR、彩色超聲多普勒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通過健康扶貧惠及覆蓋全縣18.4萬人。

消費扶貧

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影響,劍川農產品走不出去。2018年,中國電建依託劍川電商平臺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購買劍川農特產品16.2萬元,幫助銷售農特產品62.5萬噸、共75.04萬元。通過消費扶貧,帶動了甸南鎮種植馬鈴薯戶均增收446元、馬登鎮種植蘋果戶均增收1047元、彌沙鄉種植白芸豆戶均增收725元、沙溪鎮種植黑蒜戶均增收333元,受益建檔立卡戶55戶246人。2019年,為進一步幫助拓寬了劍川縣農產品銷售渠道,集團加大消費扶貧力度,積極號召集團職工開展電建“雙百愛心活動”,將劍川紅馬鈴薯引入中國建設銀行善融商務中國電建扶貧館,通過京東劍川館建設,集團職工紛紛購買劍川紅馬鈴薯、馬登蘋果、黑蒜、藜麥、核桃和白芸豆等特色生態農產品,用實際行動關心、關懷劍川縣貧困群眾,助推劍川縣農產品“走出去”和打響劍川特色農產品品牌,累計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327噸,銷售金額627.29萬元,實現劍川縣農副產品種貧困戶和植園農戶增收180多萬元,帶動307戶122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4戶736人,人均增收1465元。打造了劍川電商扶貧精準到戶扶貧銷售的新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基層幹部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雲南網通訊員 陳貴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