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今日話題

審美觀念的差異,對於跨文化翻譯有著天然的制約。優秀的翻譯,就是在極力掙脫審美差異的制約,儘量把原著中的精髓傳遞給外國人。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好的影視劇翻譯名為什麼那麼重要。

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冰糖燉雪梨》劇照。ic photo / 圖)

前些天,青春校園電視劇《冰糖燉雪梨》在國內火熱播出,講述的是“速滑少女”棠雪在大學校園裡重逢“冰球男神”黎語冰,兩人在追逐冰上夢想的過程中,收穫真摯愛情的故事。與此同時,本劇的海外播出也已經敲定。國外上映嘛,語言和文化認知差異是最大障礙。

因此,取一個響亮的、並且能被異國人一下子就能看得懂的名字,就顯得尤為重要。

只是這名稱翻譯真是千奇百怪。原名為《冰糖燉雪梨》,俄羅斯譯名是《冰神與少女,天降竹馬屆的王者》,看起來雖然簡單粗暴,倒也符合主題。而西班牙的《霸道秘書和他的貼身小總裁》,聽起來像是一部YY的爽文,檔次似乎不夠高。至於日本的《冰上的愛:我欺負的弟弟變帥哥狂追我》,大標題還讓人覺得唯美而清新,可小標題立刻就讓人感到甜的發膩了。膩不可怕,但臭就讓人匪夷所思了,泰國譯名為《聞屁識女人》,本人完全get不到泰國人的清奇的腦回路。

東亞文化圈的意會

不過翻譯名稱本來就是為外國人準備的,符合國外的文化認知體系,如同火車在不同軌距的軌道上換軌。名字好了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反之整部劇可能都會撲街。所以,影視劇不管是國內輸出,還是國外的引進,劇名的翻譯是一個大學問。

這一點,和咱們一衣帶水的霓虹國,或許是同屬東亞文化圈,認知體系上相近,劇名的翻譯都做到了不失真。

比如《錦繡未央》翻譯為《公主未央》,《那年花開月正圓》翻譯為《如花般,向月亮綻放》,《擇天記》更進一步延伸翻譯為《擇天記:宿命之美少年》。

日本人似乎吃透了國產古裝劇歷史外衣,戀愛內核的實質,於是在劇名的翻譯上除了儘可能的照顧原著之外,還做了一定程度的延伸翻譯。這樣既保留了原貌,也能夠讓日本觀眾迅速看懂劇目的主旨是什麼。

除此之外,另一類宮鬥性質的歷史劇,日本同樣在翻譯上進一步的做了詮釋。《羋月傳》翻譯為《羋月:照亮王朝的月亮》,《延禧攻略》譯為《瓔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琅玡榜》更是翻譯為《琅琊榜:麒麟才子起風雲》。是不是覺得這樣的翻譯劇名,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進一步賦予其歷史的厚重感了?

古裝劇的翻譯把握了戀愛和歷史的兩個發展脈絡,而現代的灰姑娘系列影視劇,日本人在翻譯的時候摒棄了各種花哨的名字,統統歸納為“辛德瑞拉”系列。

《漂亮的李慧珍》翻譯為《逆轉的辛德瑞拉》,《杉杉來了》翻譯為《中午12點的辛德瑞拉》,《微微一笑很傾城》還是翻譯為《辛德瑞拉在線中》。

看上去沒什麼新意,但這一類的影視劇內核主旨都不盡相同,使用相同系列的翻譯名稱,觀眾反倒能夠儘快入戲。

再者,影視劇除了有不同的類目,受眾群事實上也相對固定,因此名稱的翻譯上也會形成一定的套路,粉絲擁躉們就好這口。

於是,XX的女人系列電視劇在韓國落地生根。《甄嬛傳》譯為《雍正的女人》,《延禧攻略》雖然是直譯,但小標題還是《乾隆的女人》,《秦時麗人明月心》依舊為《秦始皇的女人》。

韓國人的翻譯雖然簡單粗暴,但直指靈魂一陣見血

,不愧是東亞文化圈裡的好學生。

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照。IC photo/ 圖)

中西方名稱裡的直接

相比之下,國產影視劇輸出到西方國家,名稱的翻譯就不盡人意且得費一番周折了。同樣是《微微一笑很傾城》,英文的翻譯名稱居然是《Love O2O》,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愛開淘寶店呢。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性,很多中文名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像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若是硬譯,肯定不盡人意,還不如根據主旨,直接翻譯為《The Story Of MingLan》。雖然失去了意境,但能準確傳遞出故事的內核就行。

也有意會比較精準的。網絡劇《春風十里不如你》,英文名稱就化用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這樣的翻譯既點明瞭主旨,又儘可能做到不偏離原名。

也有按照劇名直譯的,《西遊記》譯為《 Journey to the West》,《聊齋》譯為《Dark Tales》。《臥虎藏龍》譯名為《Croughing Tiger,Hidden Gragon》按劇集主題意譯的,《天地男兒》譯為《Cold Blood Warm Heart》,《澳門街》譯為《Return of Cuckoo》。

然而好名稱畢竟可遇而不可強求,多數時候在有認知分歧的情況下,翻譯如果不能保證精良,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準確符合主旨就行了。設若連準確性都沒有達標的話,那這部劇播不播也就沒意思了。

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西遊記》影視劇照/圖)

兩岸三地間的差異

即便是引進國外的影視劇,兩岸三地在名稱的翻譯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比如2018年的阿拉伯語電影《何以為家》,大陸的翻譯名稱是《何以為家》或《迦百農》,前者的譯名既有意境又契合主旨。相比之下,臺灣《我想有個家》的譯名就顯得單薄許多,不過好歹也符合劇情主旨,不至於顯得太差。然而香港《星仔打官司》的譯名,聽起來悲劇直接成喜劇,變得無厘頭且不倫不類了。

有粵語地區的網友給出瞭解釋:不懂的人看起來這個譯名的確是蠻好笑的。很久以前有部動畫片,是改編自法國作家小說《苦兒流浪記》,講一個孩子的流浪之路,它的香港譯名就是《星仔走天涯》,而它同名的粵語歌曲也是非常的經典朗朗上口,在粵語地區是非常深入民心了。因此這部劇在香港地區翻譯的時候,還是藉助了粵語文化圈的傳統模式。

正是因為粵語有別於普通話,香港在翻譯的時候更側重於本地人,所以用普通話讀起來味道就徹底變了。

但香港的影視劇名翻譯也不是完全不上檔次,比如《悲慘世界》,港譯名稱為《孤星淚》,是不是既文藝又契合主旨。可《007:大破天目殺機》港譯名為《新鐵金剛智破天兇城》,又立馬滾回成三級片既視感了。

而臺灣地區的翻譯名稱同樣好壞摻半。全球著名的《Mission Impossible》系列,臺灣直接翻譯為《不可完成的任務》,而咱們這邊都知道這是《碟中諜》。一語雙關又充滿想象,後者的譯名不知道要比直譯高出多少檔次。

關注“南周知道”並後臺回覆關鍵詞“影視劇”

即可獲得多關於“各地劇名翻譯”的內容

想跟蹤熱點、查閱更多好文,只需關注“南周知道”

每天一篇,絕對原創,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也「知道」從另類角度看世界。犀利有態度的文章,放鬆你的心情。

你不會想錯過這些文章

01

“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許在他處不盡然。”

在英語知名問答論壇quora上,一則關於“難道在中國上班族是可以午睡的嗎?”的提問得到了3千多次的瀏覽。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午睡似乎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但對國外吃瓜群眾來說,這件事還有點不可思議了。

↓點擊閱讀↓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愛午睡?》

02

野味流行首先帶來了健康風險。寄生蟲、人畜共患病在“美味”中埋伏,野味常見的四大殺手——狂犬病、鼠疫、結核病和炭疽,個個致命。你以為古人飲食遠離野味是為了什麼?他們知道這是以命相搏。

↓點擊閱讀↓

《“致命野味”,為何還在中國人的餐桌?》

03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加強出行禁令,大眾不得不呆在家裡。於是,末日生存手冊裡的物資囤積變為了現實。連英國首相都被人們拍到,囤積了一車的衛生紙。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民眾瘋搶衛生紙,倆男子甚至拔刀相向。

就像中國人搶雙黃連、搶板藍根一樣,或許人們能夠理解這背後的心理因素。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偏偏是衛生紙呢?

↓點擊閱讀↓

《為什麼外國人愛搶衛生紙?》

04

“新天地”的教義是把疾病看作“靈脩”的試煉,科學防疫、積極治療不在考慮之列。

他們要求信徒即便生病也要堅持參加禮拜,超級傳播者“31號”病人就是帶病參加了兩次禮拜,並有其他大範圍接觸,而且兩次拒絕轉院,對隔離治療不配合。

↓點擊閱讀↓

《韓國邪教到底有多樹大根深?》

05

在女性的內衣進化史上,胸罩是19世紀才誕生的產物。

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歐美是以女性被全身裹緊的緊身衣為美的時代,在長達300多年的歷史裡,女性要穿上以堅硬的鯨髦、鋼絲、藤條為材質的緊身束身衣,塑造出病態的曲線美,以迎合男性眼中的完美女性形象,而這樣的著裝實際上讓女性幾乎連呼吸都困難。

《女性不穿bra不行嗎?》

在這個複製粘貼的時代

原創是我們的堅持

大部分故事都在賣雞湯

而我們只挑選那些值得知道的

還有不定期的贈書和活動福利

歡迎所有對世界仍然心懷好奇的朋友

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沒內味兒了!好的影視劇翻譯名到底有多重要?

聲明:

我們會不定期推薦一些有趣的公眾號給大家。

並非收費廣告,可根據個人喜好關注,感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