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小時候,總盼望著過年。

一到過年,炒一桌好菜,一家人就能吃得其樂融融。

一到過年,買兩串鞭炮,就是對新年最美好的期盼。

一到過年,穿新衣服、領壓歲錢、全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

而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年味兒卻越來越淡。

《小王子》說,儀式感是現在常被人遺忘的東西,它能使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於其他時刻。

缺少了儀式感,年自然就不像年了。

元宵節,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儀式感,也許是放下手機,陪父母好好吃一頓飯;也許是煮一碗熱騰騰的元宵;也許是去看一場五彩斑斕的燈會。

喚醒儀式感,讓年更有味兒。


元宵節傳統習俗: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正月十五在漢朝已經受到重視,漢明帝永平年間,為了弘揚佛法,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南北朝時,元宵張燈已漸成風氣。至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處處張掛彩燈,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宋代民間流行一種稱為“浮元子”的新奇食物,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寶”,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元宵” ,在元宵節食用,寓意團圓美滿。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宋代還興起了猜燈謎活動,將各種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能得到獎品。因為燈謎既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者眾多,猜燈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而廣為流傳。


元宵知識知多少: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歷代文人墨客吟誦元宵熱鬧場面的詩句數不勝數。白居易有詩云,“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唐代詩人蘇味道也在《正月十五夜》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元宵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歐陽修曾寫,“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范成大在《燈市行》中也有描述,“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清代元宵熱鬧的場面除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龍、火獅等。清代詩人姚元之所作《詠元宵節》寫道,“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推薦閱讀: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小學初中高中必背古詩詞》

掃碼免費聽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作者:佚名

演播:白雲出岫

本書對小學、初中、高中的必備古文做了統一整理,包含《水調歌頭》《鵲橋仙》《歸園田居》《詠柳》《錦瑟》等名篇,方便學生對古文的學習。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飯局就是生產力》

掃碼免費聽

年味兒越來越淡?因為少了點儀式感!

作者:田由申

演播:戴正晅、


吃飯,其實是件很重要的大事,是幸福生活的標誌之一,對於國人來說,吃飯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手段,朋友聚會、家人團圓、同學會餐等,成為聯繫感情、增進溝通的重要方式。


長春市圖書館元宵節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進行……

鬧元宵:有獎猜燈謎、非遺剪紙、手工燈籠、巧識五穀,樣樣不能少


長圖數字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