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美好而令人神往,卻又依稀變得模糊。

2020年的春節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在節後返程工作的旅途中,我們不禁開始回味起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回味返鄉的見聞與感觸,一點一滴。


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不知從何時起,春節的年味開始褪去,吃飯喝酒吹牛叉,麻將牌九鬥地主,開始成為過年的主旋律。現在過年都沒啥感覺了,於是經常聽到有人說,這年老子不過了。作為60後、70後、甚至80後的中老年一代,常常捫心自問,歲月遠去,年味已經塵封,這到底咋啦?我倒不是吐槽如今的“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只是有些懷舊,僅此而已。有些小夥伴可能會問,我口中的懷舊有意義嗎,現在的年不是過得挺好的嗎。


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年”,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血液中,成為中國人生命印記中的標記,並演變為一種民族文化符號。中華民族為什麼成為一個民族統稱,其意義就在於此。它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形成一個共同的風俗習慣。過年就是不同人履行儀式感的最恰當的時機,或彼此互相安撫心靈、謀劃未來,或盡享天倫、暢享生活。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過年就是最好的那個點。


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生平不知年何味,老來唏噓酒同茶。年味兒是啥?老人會說,寫春聯、年夜飯;中年人會說,包餃子、買年貨;小孩會說,壓歲錢、看佩奇……。同一個時代,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感受。

年味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代變遷而跳著歡快的腳步,節奏感十足,但一直在變換著方式。年味並非年復一年地簡單重複。“你變了!”——“哦?是嗎?是我們大家都變了!”年味也在演繹著電影裡的臺詞。一個00後出生的牛犢難道要跟他的70後的爸爸媽媽一塊守歲?也許現在的10後若干年後會驚訝於自己的父母的生活多麼無聊,居然在看春晚。


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既然年味兒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它只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種感覺,那麼就不要在乎豐富多彩的形式了。也許把過年的概念簡化,讓所有人都懂,無論他生於什麼時代。過年,意味著辭舊迎新,新的一年要重新出發。就是這麼簡單!

那年味兒真的變淡了嗎?其實不然,只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年味兒有了新的內涵。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道理。年齡在變大,身體變得不像以前那樣靈活,歲月是把殺豬刀,憑什麼還要求我們的靈魂還飄在過去,還要求我們現在的行為還活在過去的記憶中呢?


銳評:這個年,老子不過了?非也


我們需要不斷的改變,使得年味年韻更為源遠流長。如今的我們不需要挑著鞭炮,聽著那辭舊迎新的“啪啪”聲,我們已經有自己的過年特徵。幾百年以後的人看到現在的我們,刷著自媒體,搶著電子紅包,春節全球遊的過年方式,他們會不會驚詫,“這年過得也太low了吧”。我想應該會吧,未來的人說不定也颳起一陣陣溯古風,緬懷過往,但過年的情懷卻一直在延續。

這個年還是要過的,而且要好好的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