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文 | 讀寫月報 新教育 | 人文經濟學會 | 問對教育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古人並沒有所謂“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特別在中國,在百家爭鳴時期,孔子、老子的弟子們並不是因為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才成為他們的學生,而是學生們追求文化和知識,才選擇了自己認為對其有益的人從師。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現在大家說的教育,也就是現代教育,其實應該可以從西方的義務教育發展說起。

1、義務教育脫胎於斯巴達的軍事化教育

跟中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類似,古希臘和羅馬時期也尚未出現全域性的單一教育方式。

在雅典,由城邦提供的義務教育模式很快變成基於自願的教育方式。而在斯巴達,則是另外一個世界。許多人也許看過一部叫做《斯巴達300勇士》的電影,其對斯巴達教育方式的呈現雖有誇大,但基本上保持了最重要的含義。斯巴達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極權主義的古代模版,國家擁有處置其國民新生兒的權力。斯巴達的小孩從小在軍營里長大,接受國家安排的教育方式是每個斯巴達公民應盡的義務。甚至有人還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裡發現了柏拉圖對這種教育方式的青睞,因為只有按照烏托邦設計者自己的理想去鋪設教育、改造人性,偉大的烏托邦才能實現。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在中世紀,他們的教育漸漸由國家的手裡轉交到教會手裡。這恐怕與宗教改革和馬丁·路德的影響有關。那時候受教育的義務不僅僅是像斯巴達那樣為了抵禦外敵進行“軍事化”訓練,更是為了抵禦所謂的精神之敵,即與邪惡的戰爭。有文獻記載,馬丁·路德曾經在1524年給德國的統治者上書,稱:“既然政府可以讓人們接受軍事訓練,以讓他們學會使用長矛與火槍,學會騎馬以及其他的軍事義務,那為什麼政府不能把人們送到學校裡去學習如何對抗惡魔呢?那些惡魔的目的就是秘密地耗盡城市中那些強壯的人們。”那時候現代義務教育的雛形開始正式出現。

在之後的普魯士,現代義務教育的模版開始慢慢成型。從1806年開始,在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的領導下,絕對的國家集權開始得到非常大的加強。普魯士開始推行宗教色彩的私人學校,並且將所有的教育事宜交由內政部管理。1810年,普魯士推出以國家為主導的考試系統和教師資格體系。1812年,所有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公民都必須在畢業考試中合格,方能離開學校。那時候的學校的運作方式和軍營幾乎一樣,學生每天的作息和安排都由學校完全掌控,這恐怕是“課程表”的最初模版。普魯士在早期開設這種學校的目的是將學校與軍事融合,以嚴格的規章制度和要求輸出高技術的工人和軍隊。

需要注意的是,私立學校在那時候是被允許的。只不過,私立學校需要遵守與公立學校一樣的規章制度,並且其學生也一樣需要參加由國家制定的考試。私立學校無非是在所有權上與公立學校不同,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內容,和公立學校幾乎一致。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後來,主流西方世界雖然經歷了工業革命,但在教育方式上似乎並沒有多大改變。亞當·斯密曾經回憶道:“我在蘇格蘭接受教育的時候,學生們直接給老師支付學費,老師直接對學生負責。學生選擇自己渴望知道的知識,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老師上課的時候友善和藹。可我到了英格蘭以後發現,這裡的學生給學校支付學費,老師對學校而不是對學生負責。學生被安排到學校認為對其有益的課堂上,學校安排其認為有能力的老師上課。老師上課甚至背對著學生。”根據亞當·斯密的說法,再結合那時候蘇格蘭思想界的繁榮,其實教育和思想啟蒙二者是否有關,我想讀者心裡自有評價。

2、免費的教育,才是最貴的教育

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米塞斯曾經說:“教育家和慈善家們支持公共教育,但是他們沒有預料到這些所謂的公共教育會帶來的問題。”

免費的教育,才是最貴的教育。當教育不再珍貴,人們便不再珍惜。我們都知道,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都是公辦學校,但其質量也分好壞,而學費卻並沒有什麼不同。以前曾經有一個在國外生活很久的長輩對我說:“你看,還是國外好啊,那裡的教育是免費的。窮人也可以讀好學校。”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其實抱有這樣看法的人不在少數。這種觀點是很淺顯的謬誤。首先,好學校的學位並不是無限的。既然學位也是一種稀缺資源,那應該如何配置?搖號?抽獎?還是,根據現在許多地方實行的那樣——按片區?

學過經濟學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機會成本的概念,免費學校其實只是表面,其背後並不可能完全免費。按片區入學,其實是使學費作為租值轉移到了房價上。一個幾乎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好學校周圍的房價都會比普通學校周圍的房價高。可見這樣的按片區入學才是真正的“拼爹”,所謂的免費好學校,窮人一樣讀不起。

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問題是,這樣的招生模式沒有一套“誘因(激勵)機制”,缺失了激勵機制,學校就沒有誘因去辦好,去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學生。以相同的代價本來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而現在人們不得不忍受因為誘因缺失而帶來的差勁低效的教育服務,這難道不是“最昂貴”的教育嗎?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不過,目前的公辦教育其實是用財政撥款來替代市場本身的誘因機制。但這其中因為權力尋租,又造成了浪費和腐敗問題。

市場是無孔不入的,有交換有交易的地方就有市場。教育市場表面是非市場化的,其實其背後的市場化行為卻一直在悄悄地發生。公辦教育的確是現在的主導,公辦教育也使得主流教育以非市場化的形式存在。可是恰恰因為公辦教育的低效,而學生和家長又有對更高效教育的需求,便催生了“補習”市場。補習也是一種教育,其以彌補公辦教育之缺的形式而存在。正因為教育資源是稀缺的,所以人們才會使用市場來作為配置手段,因為補習社沒有行政管理,沒有中央計劃,家長和學生給補習老師付費,補習老師有了誘因,學生因為付出了代價,相比免費的教育更加珍惜補習的時間。補習產業的出現,其實就是教育本應市場化的現實證據(醫療—紅包—市場化,其實也是相同的邏輯)。

不僅補習產業,現在許多類似Coursera(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這樣的在線課堂,都在掀起一場教育產業的市場化革命。

教育從成為一種義務開始,就已經被腐敗了。人不應該有接受教育的義務,也不應該有教育他人的義務,人只有學習的權利。是否具有理性,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來。理性是學習的能力,人的自由意志便是——人具有是否使用理性的自由。正因為人有理性,所以人才會對他人的觀點產生對、錯、真、假的判斷。每一次判斷,每一次問“為什麼”,每一次思考,都是學習的過程。

3、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有人在介紹自己的朋友時會說:“這人是汽車達人,他對汽車知識瞭如指掌。但他是學化學的,汽車那些知識他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學成才”才對。沒有人可以替你學,替你掌握知識,替你認識這個世界。如果我們不是“自學成才”,那是什麼?父母學,所以我成才嗎?老師教,所以我成才嗎?學校好,所以我成才嗎?長得帥,所以我成才嗎?

為什麼許多學生覺得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權利,就在於其擁有自由意志。人使用理性便是激活了人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過程。而自由意志便是你如何使用你的大腦,即你思考的自由。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老師都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不能開小差,不能做白日夢,這其實是對個體自由意志的一種侵犯。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第一件是把你的錢放到我的口袋裡,第二件是把我的思想裝進你的腦袋裡。賺錢不是搶錢,教育不是洗腦。強迫別人掏出本屬於自己的錢就是搶劫,強迫別人認真聽講就是洗腦。學校裡每天都發生著思想強姦和精神摧殘,在我看來,現代學校不是什麼偉大的發明,而是文明的恥辱。

大多數學生都有上課如上墳、開學如入獄一般痛苦的感受。為什麼?因為學校裡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有集體榮譽感,老師還時不時挑起同學之間的內部矛盾來維護自己的權威,很多時候,你不能質疑權威,不能自由發表觀點,不能張揚個性,這些跟軍營和監牢有太多相似之處,也就是剝奪你的自由。我們現在說民族要復興,商業要創新,產品要先進,制度要改革,這些都是“求變”。也有人說,民族的未來是掌握在下一代人手裡,而如果下一代人是一些教條死板、墨守成規的個體,民族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很多人回憶起清末朝廷閉關鎖國造成的落後帶來的一系列災難時,會感嘆當時執政者的昏庸無能。而真正可怕和可悲的,是思想上的封閉和壟斷。早在實行所謂思想“統一”的那一刻起,就給未來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張維迎教授曾經說:“把中國的學校都關閉,中國人的知識水平會大大降低,但道德修養會大大提升。”的確,許多人在中學學會了抄作業,抄著抄著抄出了境界,抄掉了道德約束,抄丟了不誠實的羞恥感。許多人更是在上了大學以後學會了作弊,作著作著大學要麼被作成了大型相親會所和大型網吧,要麼被作成了青春的墳墓和夢想的屠宰場。這其中學生有責任,教師更應該反思。因為課堂上的每一位教師,都與我們一樣,經歷過學生時代。

推薦閱讀:

初中生叛逆的4種行為,抽菸喝酒排墊底,第4種很常見並且很難解決

初中生厭學該怎麼辦?如何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初中生沉迷網癮該怎麼辦?幫助孩子快速戒除網癮的“5”種方法

初中生沉迷手機的嚴重危害及影響因素,該如何預防孩子沉迷手機?

點擊左下方 瞭解更多 閱讀更多育兒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