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靈魂深處的撼動

接連幾件熱點新聞的爆出,讓我深受震動。2019年的幾起學術造假事件餘波還未平息,緊接著上海財大的錢教授,北大馮教授紛紛被爆涉及兩性交往失當被開除......不禁令人深思:在曾經最不受世俗汙染的學術圈,大學校園象牙塔裡,為何也會發生各種不堪?

作為教育的灌溉陣地,作為教書育人的唯一聖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也捲進了那些齟齬世俗?

一、逐利世界,物質為王

司馬遷早在《史記》裡就說過:“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現代社會里,我們將這句話,用行動踐行的越發徹底。你追我趕,頭破血流,皆想成為金錢的主人。

無數事實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有錢就有了一切,此類事例不勝枚舉,甚至在未來社會,科技再這樣發達下去,很可能憑金錢都可以長期延續生命。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當代已經可以短時延續生命,我們看到新聞,醫護人員為了救命,啟動直升機運送器官,表面上是醫護高效,實際上是因為病人有錢;再比如對於癌症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手術,200萬3次,可以延續生命等等例子,這些都表明有了錢,我們就有了可以挑選“最好的”的條件。人們有了錢,還想再有更多的錢,站在更高的山頂,越過更多人的頭頂,看到更遠的風景,以此,毫無止境。

而那些所有發生在底層人民身上的悲哀,甚至都完全可以用一句“沒錢”就能概括。那些每天在微信中轉發的水滴籌,大病籌,輕鬆籌等,就是我們這些窮人的出路。

錢,真的可以做太多太多的事。


不管我們是為了生活的更好,還是隻為了不比別人生活的差,甚至單純的為了生活能及格,這些都需要有錢。

於是,那些有錢人就成了食物鏈頂端的人,他們輕鬆的指引著這個社會的方向,用地位用財富在社會上各個角落發著聲,告訴你:沒錢,一切都是扯淡。

知乎上有個話題:你什麼時候因為自己沒錢,而開始覺醒了?

我們因為曾經沒有意識到金錢的作用,一路走來受過的傷,還少嗎?

金錢,成為了世界的主宰。

教育,是靈魂深處的撼動

二、培養精英,捷足踏頂

根據第一部分得到的經驗教訓,使我們咬牙切齒要把自己的孩子變為精英,讓他們成為人上人。

胎教,早教,親子班,學前班,課外班,實驗班,名校,985,211,國外名校,,,,,,,.孩子們連一刻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陪讀,陪學,陪寫作業,陪批作業,陪聽寫,陪背誦,陪抄卷子,陪做手工,陪下載app,陪打卡測試……,媽媽們12點前沒睡過覺,只為有一天孩子能出息。

孩子能考上好學校,媽媽比自己拿到百萬年薪還驕傲。微信的朋友圈裡,曬的都不是自己孩子多懂事多善良,多有責任感,曬得都是孩子在名校的生活。

我理解這種驕傲,進入名校,孩子的腳就踏入了精英圈的邊緣,預示著他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其實我也想有這種驕傲,無奈我只能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可是,誰來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

孩子們“脆弱不堪”,動不動就離家或輕生,有誰強調了對孩子們擔當責任的教育?

只要成績好,誰管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成績在塔尖的孩子,或找不到工作,或價值觀畸形,成為觸犯法律的囚徒,又有誰回頭看看這些孩子們的來時路?

我們只想讓他們成為人上人,所有一路上因為隱忍而感受到的痛苦;因為委屈而體會到的憤懣;因為不被理解而滋生的恨意;因為驕縱而油然生出的邪惡;因為自恃而長出的漠然世事,因為社會導向而習慣了攀比,因為要贏所帶來的不耐挫……,又有誰來關注,誰來撫慰和引導呢?


有沒有發現,我們現代社會所出現的種種問題,早在往前推十幾二十年,就已經開始萌芽了。

因為從某一個時刻開始,我們除了孩子的成績和他人的財富,其他的都不願意花精力去關心。


我們所一味追求的,也傾其所有讓孩子去追求的所謂人上人,有錢人的生活,也許有一天會讓我們這個世界,萬劫不復。

教育,是靈魂深處的撼動

三、精緻利己,歲月靜好

去年在影院裡看《無問東西》時,我熱淚盈眶,數度哽咽。

在那個新舊交替、振臂高呼、中西碰撞的時代裡,我們的文人國士們,帶著破除枷鎖的吶喊,心存家國天下的情懷,開創了新中國的壯舉,高喊著:誰說文人不能救國?!


而今,所謂文人風骨,舉國重器,國之脊樑…都付之笑談,隨風而去,處處聞得出錢的味道。

曾經的那些“公知”們,一個個的遠走異國他鄉,比如李承鵬,比如柴靜,我們曾嘲笑他們的幼稚,揶揄他們的執著,漠視他們的吶喊,因為那些跟我們沒關係。

作為一個成年人,在成長的路上,我們可能遭遇過不公,忍受過誤會,甚至親歷過黑暗,可是,我們什麼也沒有做,我們選擇了最安全的方式,那就是:沉默。我也一樣。


我很想問一問這個社會:教育是一項優勝劣汰的工程嗎?

我們的教育所篩出來的那些精英,他們在上層社會玩著金錢的遊戲,制定著社會規則,積累著家族財富,鮮見為正義發聲,鮮見為不公拔刀。

而我們的教育所“劣”出的那些不合格品,或許成為了送餐員,快遞員,貨拉拉司機,以及在廠門口罵孃的生產線工人們。

因為我們只有“成績”這一項標準,所以分數線以上的人成為了金光閃閃卻可能四體不勤,麻木不仁的精英;分數線以下的人成為了收入微薄,卻可能溫暖堅強,見義勇為卻並沒什麼“用”的底層人民。

我們的教育所篩選出來的那些精英,他們活躍在商界,金融界,政治界,但是,誰改變了歷史?

我們的教育,一直沒有教過我們如何對社會肩負起責任。


四處依然歲月靜好,天地依舊歌舞昇平,只要不去看,就彷彿什麼也不曾發生過。

暗處,才有光。

可我們卻選擇了繞開暗處。


教育,是靈魂深處的撼動

四、國勢天下,後輩倚存

從小,在我們的課本上,就學過周恩來的座右銘: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當時,以我們的年紀,確實無法領會這句話的意義。

曾經,我看到一個短視頻,一群在上語文課的小學生中,一個孩子正站起來大聲朗讀著劉胡蘭的故事,讀到“劉胡蘭走向了血淋淋的鍘刀,劉胡蘭光榮的犧牲了”,讀課文的孩子哭了,可週圍卻一片笑聲。

四十歲年紀的我,看罷心中百味雜陳。我理解,以孩子們的年齡,應該和當年的我們一樣,也無法領會這其中的意義,在他們看來,朗讀的孩子哭了是一件非常可笑好玩的事,可以我這個年紀去審視這段視頻,我卻看出了悲哀。如果孩子們還不能領會為國犧牲和捐軀的意義,最起碼,不應該為一個人的死亡感到漠然,更不該為別人動了感情的眼淚感到好笑。

孩子們不能理解國家責任感是正常的,可鬨笑聲一片,老師如果沒有站出來教導和糾偏這種價值觀,該笑的是誰?

該哭的又是誰?


世界歷來存有黑暗。這不是當前的時代特有的,只是,我們不該讓它以滑行的速度前行。

個人的力量,無疑是微薄的,這也是我們很多成年人從未想過讓孩子承擔什麼“國之興盛”責任的原因,因為這離我們似乎太遙遠,我們只想生活過得去。

而老師,只想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

我們見識了那麼多這個世界的糟糕,我們也見證了自身力量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可那又怎樣,這個世上仍有那麼多美好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在寒冷中取暖。


我們一點一滴的改變,關乎著社會的改變,關乎著整個國家的興盛。

而這個責任,應是由教育來承擔的。

我只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孩子被發現他正心懷國家,心繫改變社會,心存正義、打抱不平的那一刻,能夠不被周圍認為是可笑的,是愚蠢的,是天真的。

那將是我們後輩生存的環境。


這是家長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而教育,應該直指靈魂。

靈魂,是什麼呀?

靈魂,就是一個人很深很深的地方。

我想,在那個地方,能夠看得見善良和責任。


教育,是靈魂深處的撼動

我是Anne,一個懂點青少年教育的人才發展專家。我是“自己孩子”這個產品的開發者(媽媽),也是“別人家孩子”產品的批量檢驗者(人才發展),我用現實檢驗傳統教育,也正在用教育實踐當下的現實。

拒絕膚淺評議,主張深度思考。關注我,關注另一個視角下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