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前浪”還是“後浪”,首先要當個好浪。

不管“前浪”還是“後浪”,首先要當個好浪。

“五四”整整一天,“前浪”“後浪們在網上吵成一片,“前浪”們一貫的指手畫腳、矯揉造作、言不由衷,後浪們當然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白眼相加。吵來吵去,我只覺得好笑,鑑於自己是處於“前浪”與“後浪”的過渡階段,所以,我見過太多的蠅營狗苟、兩面三刀、口蜜腹劍、老奸巨猾的“前浪”,當然,我也看過渾渾噩噩、不思進取、成為被人手裡的棋子卻還渾然不覺的“後浪”。要我說,不管“前浪”還是“後浪”,首先要當個好浪。

怎麼才能當個好浪呢?簡而言之,就是既要能抬頭看天,也要能低頭幹活。

所謂的抬頭看天,就是要牢牢記住胡適的話

“愛國是大好事,惟當知國家之上,有一更大團體在。” 愛國當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人類之愛。兩千年前的孔子就說,“仁者愛人”。須知,人是高於一切的,人是目的。政治上的所有舉措,歸根到底還是為了“人”的自由發展。當然,這一理念自誕生以來就不斷被政治粗暴打壓,對“人”的愛被歪曲成單一的對國家,對政權的依賴。正如陳獨秀所說:

“全人類本來都一樣,沒什麼天然界限,就因為國家這個名兒,才把人類互相親善的心情,挖了一道深溝,又砌上一層障壁,叫大家無故猜忌起來,張愛張的國,李愛李的國,你愛過來,我愛過去,只愛得頭破血流,殺人遍地。”


不管“前浪”還是“後浪”,首先要當個好浪。

愛國主義當然要有,但不能盲目的愛國。百年前的“五四”先賢們就強烈的批判過狹隘的國家主義,

1917年胡適就說,“今日之大患,在於一種狹隘的國家主義,以為我之國,須凌駕他人之國,我之種,須凌駕他人之種。”現在有些前浪後浪們在網上動不動就叫囂核平這,核平那的。在這些人的眼裡,為了凌駕他國,他人之種,國民是必須而且應當做出犧牲的,個人幸福乃至生命,無外乎只是記錄在史書上的一行行數字而已。更有甚者,有的人假借愛國之名,行個人之私。此次疫情,有的人打著防疫的旗號,明目張膽的歧視人,肆無忌憚的欺辱人,在他們眼裡,只要高舉愛國的大旗,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作惡。我們必須明白,“趟過別人的血河進不了天堂,逼人讓渡者就是謀殺”。

殊不知,“五四精神的一個側面,就是號召人們要形成正確的愛國觀念,要質疑這種狹隘的國家主義,陳啟倫就說,

“自從歐戰結束之後,人民才越發懷疑,人生果真不能有個超國家的組織麼?”

難道我們現在人的思維,都不如百年前的人嗎?我們要時刻牢記,“萬國之上,猶有人類在”。

要做個愛國者,千萬別做礙國者

除了抬頭看天,還要低頭幹活。我們既要能看到頭上的月亮,也要能撿起腳下的六便士。

這個六便士就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芝麻小事涓滴成河,就能改變這個社會。如今的中國,當然需要有魯迅般“橫眉冷對千夫指”,敢於針砭時弊的硬骨頭,更需要有胡適的“多談問題,少說主義”的實幹精神。少些誇誇其談,多幹點實事。1919年12月的《新青年》雜誌就宣稱,“我們主張的民眾運動,社會改造。”

國家的強盛不是窮兵黷武,弱肉強食,恃強凌弱,而是啟迪民族,開啟民智。這就需要一個適時的土壤,這土壤就是“互助、協和”的社會,這社會當然需要競爭,但更需要的是互助、共存、寬容、多元。特別是寬容、多元,尤其重要。《馬說》的悲劇就在於管理馬廄的人缺乏寬容之心,不能容忍特立獨行的千里馬,而成為伯樂的一個標註,就是寬容,能容忍異己之聲。不要動輒給別人扣上“賣國賊”、“漢奸”、“極左”的大帽子,要讓更多的人敢於發聲,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的文明社會。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不管“前浪”,還是“後浪”,只要能做到抬頭看天,低頭幹活,那就是好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