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一定高過前浪嗎

如果說前幾代人享受了技術紅利的話,如今的年輕人得到的只不過是一點殘湯剩羹。而這點點“技術紅利”,恐怕還得侷限在特定的行業。

五一長假裡,B站推出的演講視頻《後浪》成為了熱點。在這幾年互聯網的語境中,讚美年輕人,是一個趨勢。《後浪》找了70後,60後的老師,對90後,00後的年輕人們抒發了一段溢美之詞。

但是,後浪一定會高過前浪嗎?

90年代末,第一批80後大學畢業,一個學計算機的本科畢業生能夠拿到7000元月薪,比一般的平均工資高出10倍。當時的畢業生,只要學會了world excel, 聲稱自己懂電腦,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而70,80後們享受的技術紅利還不僅僅體現在工資上。他們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定義並構造瞭如今的整個互聯網生態。

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90後是網絡的原住民,80後是網絡移民,70後是網絡難民”,然後實際情況可能與之恰恰相反。

在更大的層面上,技術紅利帶來了經濟發展與資產價格的上漲,從而普遍的惠及了這一時期經濟增長中的中堅人群。是的,這個群體正是70後,80後,還順便搭上了一部分60後。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才是互聯網技術紅利的真相。這個真相的另一面,90後,還有現在取而代之的95後,才是網絡時代的難民。

所以,如果說70後,80後享受到了技術紅利的話,如今的年輕人,得到的不過是一點點“技術利息”的殘湯剩羹。

而這點點技術利息,可能還侷限在特定的崗位上,典型的對象,就是70,80後們構建的互聯網生態中的技術工種——程序員,內容創造者——自媒體,主播。

但很顯然,這不是年輕的全部,甚至不到年輕人的十分之一。前人所剩下的這一點點技術利息,遠不能滿足這一代年輕人需求。所以當技術的飛輪漸行漸緩,作為一個整體90後,95後所面臨的將是一個整體性的社會問題。

後浪還能超過前浪嗎?

他們需要和這個社會好好談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