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中的對望,“前浪”尚未真正理解“後浪”

我們可以平凡的像一隻螻蟻,但卻不能像蛆蟲一樣扭曲著。

——傑克.辣條

最近的一項關於中國網民情況的調查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9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佔比為27.6%,也就是說,全國72.4%的網民(約6.5億人)收入不足5000元,網民之中,學生最多,佔到26.9%。而學歷方面,擁有初中、高中、大學學歷者分別佔到41.1%、22.2%和19.5%。

由以上數據可知,中國有近2成網民接受過高等教育,考慮到中國中國網民數與全體國民數之間的關係,中國全體國民接受過高等教育者應該在10%~15%之間,這個數據與3年前美團網總裁王興給出的中國擁有本科學歷者只佔總人口的4%的數據有一定的差距,如何這兩項數據都是準確的,那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在飛速遞增,而隨著高校的擴招,“後浪”們接受更多教育的機會不斷上升,這種受教育程度比例的不斷變化勢必影響社會的文化偏好。

B站的主體用戶90後,尤其是95和00後,在“二次元”文化在東亞各國的興起的背景下成長起來,他們不同於先輩習慣以宏大的敘事結構來描寫時代,相反,他們更多的以無傷大雅的諷刺與戲謔的語調講述生活,敘事方式的不同使得“前浪”與“後浪”之間的交流存在障礙,但這種障礙並未阻礙彼此間的各自安好,年長者可能會對於青春逝去感到焦慮,但青年人以吐槽和惡搞來消解意義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於社會階層日趨穩定,上升之路更加艱難的一種無奈的弱對抗。

焦慮中的對望,“前浪”尚未真正理解“後浪”

“前浪”不必刻意討好“後浪”,也不必擔心因為無法理解“後浪”的文化而被未來社會淘汰,“後浪”們雖然在年齡上佔據優勢,但這一輩的“後浪”們幾乎都趕上了高速的城市化所導致的生育率暴跌,也就是說:“後浪”們在數量其實是處於一種絕對的劣勢,而且越後的“後浪”這種劣勢越明顯,這種情況勢必造成未來的社會上會存在多種文化並存的局面,這些文化之間會有各種各樣的交流,不可能有人預測到這種交流會產生怎麼的社會效果。

在時代大潮的起落中,很難去說,“後浪”與“前浪”誰更幸運,誰更優秀,誰的生活更幸福,大家都會經歷生活中的悲喜,這些悲喜的形式或許大不相同,但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

用力過猛的《後浪》

在中國視頻網站的世紀大戰中,B站似乎一直置身事外,它似乎並沒有像騰訊、優酷、愛奇藝三大傳統視頻網站那樣感受到來自抖音、快手崛起帶來的排山倒海般的壓力,它自成一體,獨自生長,但是,主戰場的各家視頻網站們沒有人敢於小瞧B站,B站不容小覷的原因是它擁有數量巨大、且粘性極高的年輕用戶,1.3億B站用戶的平均年齡是21歲,這個可怕的數字似乎預示著一個事實:

B站已經贏得了未來。

B站在五四青年節這天推出的視頻《後浪》將這種優勢展現的淋漓極致,何冰老師以他慣有的平緩而有力量的語調向青年人致敬,這段致辭對於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給予了無限的肯定,這種肯定中甚至帶有著一種對於青年人現有生活的羨慕和一絲絲的嫉妒。


焦慮中的對望,“前浪”尚未真正理解“後浪”

這次演講的沒有吝嗇讚美之詞,對於青年人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讚美,這樣的讚美理應得在青年人中引發強烈反響,但是從B站上《後浪》視頻的播放量與彈幕數的比例來看,該條視頻的播放量雖高,但引發的互動卻較為平淡。

年輕的B站用戶似乎被這條視頻弄的一頭霧水,來不及反應,之前對於青年人或多或少的表現出蔑視的成人社會突然以這樣的高的評價讚美自己實在是顯得有些魔幻和匪夷所思,青年人們在“驚雷”的狀態下看完了整個視頻,並沒來得及打出一條彈幕,又或者他們其實想打,卻不知該打些什麼。

何冰老師在視頻中向青年人們傳遞出了來自成年世界的足夠的善意,但是,這一切似乎有些用力過猛了。

“後浪”們的經濟與文化悖論

B站之所以能夠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快速崛起的背景下自成體系的獨立生長,是因為其擁有三大傳統視頻網站和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網站都不具備的文化屬性,而這種文化屬性帶來一種特定的歸屬感,很多人將B站比作線上的家。


焦慮中的對望,“前浪”尚未真正理解“後浪”

B站的文化屬性最早來自“二次元”文化,而“二次元”文化來自日韓(日本為主),為“二次元”文化提供素材的是日本發達的動漫產業,但二次元真正成為一種文化卻與日本經濟泡沫崩潰後社會活力缺乏有關。在少年時代經歷了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日本年前人們對於繁榮本身就有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他們對於消費主義有著一種天然的牴觸(而將消費主義演繹到癲狂的正是他們的父輩,這種反差多少有些諷刺),經濟的蕭條與階級的固化同樣侵蝕著他們對於未來的美好預期,於是,在未來不值得期待的情況下,他們選擇活在當下,經濟上的不寬裕讓他們選擇盡一切可能降低在物質層面上的消費而尋求更多的精神層面的滿足,而簡單明瞭的動漫恰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這種精神需求,二次元於是成為了一種文化,而這種形式的文化被引入中國,並在中國的年輕人中大受歡迎。

但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中國的年輕人的經歷明明與那一代日本人相反,他們沒有經歷經濟泡沫破裂帶來的蕭條,他們經歷的恰恰是經濟泡沫積累帶來的繁榮,而這些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們卻都能在二次元文化找打歸屬感,這確實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焦慮中的對望,“前浪”尚未真正理解“後浪”

一些“二次元”少女的cosyplay


為了理解這個看似矛盾的狀況,我們還要回到文章開頭的中國網民研究報告,中國網民中佔比最高的是學生,達到近三分之一,而中國網民中有6.5億人月收入不及5000,再考慮到因高校擴招帶來的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受教育水平的上升,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中國的網民中有著大量的受教育程度較高,但經濟條件極為有限的群裡(在校學生或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青年網民們有著較高的精神層面追求,但他們的經濟水平不高(甚至沒有達到經濟獨立),這種經濟與文化上的矛盾現象導致了中國的青年人們與日韓年輕人一樣對於泛二次元文化有著一種很高的認同感。

《後浪》發佈前,不可否認的是:“前浪”們對於二次元有著一種因為不理解而產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