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價回落更焦心:80%“後浪”買房靠爹媽,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

最近兩天,《後浪》這個視頻刷屏了。

現代青年們的生活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玩蹦極,玩單反,學手工,去旅行,玩航怕,讓我們這些“前浪”們羨慕不已。

不過,也有人說,談論青年,除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之外,也必須提及房價和房子。

我們可以從買房的角度,聊聊樓市對年輕人的影響。

記得2010年大學快畢業那會,某二線省會房價緩緩漲到了5000元,一個同學家裡買了一套3居室,花了幾十萬全款。

這對我們這些還沒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感覺是一筆天文數字,適逢電視劇《蝸居》熱播,感覺情節像電視劇裡那樣不真實,身邊絕大多數人對房價的感受都是“太貴了”。

比房價回落更焦心:80%“後浪”買房靠爹媽,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

時光荏苒,10年後的2020年,這個城市的房價翻了近4倍。

何止是省會城市,2010年時恆大、碧桂園等龍頭房企剛剛具備雛形,溫州炒房客四處橫行,加槓桿買房、掃樓、投機的方式流行開來,從2010年至今,房地產市場也迎來了漲幅最大的十年,從京滬深到二線省會,從沿海到中西部,房價翻倍的城市比比皆是。

數據顯示,1998-2018年,20年的時間中,全國均價從1854元上漲至8542元。從2004-2017年,13年的時間,我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1.6萬億元增至21.9萬億元,增幅達13.7倍。

隨著房價和購房槓桿、房貸餘額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看跌房價的陣營中,上至侃侃而談的經濟學家,下至坐炕嘮嗑的大爺大媽,都能聊幾句房價。

這是隱藏在多元化娛樂方式背後的現實,也是青年們必須面對的生存環境。

話說回來,之所以“後浪”們能夠享有如今的高度繁榮,樓市也出力不小。

要解決大量的農民工、大學生就業,靠快遞、外賣當然是不行的,還要靠房地產。

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高達幾十個,按投入產出延長表來計算,房地產對建材、金屬、化工、金融、批發零售、交運倉儲等行業的拉動作用超過了20%。

如果房價大幅下跌,我們身邊的各行各業,如原材料、鋼筋水泥、工程機械、挖掘機、施工裝備、傢俱、家電、五金裝修都會受到影響。

比房價回落更焦心:80%“後浪”買房靠爹媽,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

在筆者看來,今年樓市出現了兩個現象,比房價回落更讓人感到焦心。

1,80%的“後浪”買房靠爹媽。

網易房產數據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八成的90後購房需要依靠父母支付首付,“不啃老買不了房”已經成為平常現象。

在已經購房的群體中,半數以上在買房時由父母支付首付,通過努力工作攢首付的約佔37%,另有8%左右的受訪者表示首付系借款而來。

購房時首付款最主要來源來自父母的70後佔比32.20%,而工作攢首付的比例超過半數,達57.1%。

90後不僅無法獨立負擔首付,連負擔首付的主要部分都無能為力,以父母支付首付作為最主要來源的比例達到79%,主要靠自己攢首付款者比例只有11.80%。

顯然,這項調查說明了一個事實:70後、80後這些“前浪”們,至少還有自己掏首付買房的機會,一部分人需要父母轉借。但是,到了90後這一代,在城市裡紮根的難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當90後、00後的“後浪”們,需要給“前浪”的70後、80後交房租時,絕大部分青年需要爹媽掏首付才能買房時,這是比房價回落更讓人焦慮的事情。

2,商鋪、寫字樓空置率創房改2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的數據,中國四大商業中心——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平均寫字樓空置率在第一季度上升至15%,創下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寫字樓租金已連續6個季度下降。

比房價回落更焦心:80%“後浪”買房靠爹媽,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

數據顯示,全國一線城市第一季度的寫字樓新增供應總量為44.8萬平方米。但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四個一線城市的甲級寫字樓空置面積約為700萬平方米,這大約是中國最高建築上海中心大廈總面積的12倍,是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總面積的18倍以上。

不光是寫字樓,還有曾經車水馬龍的商鋪。

仲量聯行發佈的北京一季度零售業地產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月,北京市區商鋪首層(優質商鋪)租金平均價格926元/平方米/月,環比下降0.5%,是自2009年第四季度,10年來首次出現市區商鋪首層租金增長率出現負值的情況。

此外,據信息時報近日報道,一季度廣州出現部分餐飲關店的現象,儘管有商場租戶調整樓層重新開放,趁農曆年前開業而改善了空置,但個別大型租戶的退租及推升全市空置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季末的6.7%。全市淨吸納量錄得負值,是近四年來首次。

連京滬廣深尚且如此,其他二線省會、中西部三四線城市的商業地產環境可想而知。

如果說“後浪”們無力靠自身收入買房,說明各行各業的資金、勞動力都已經被房地產所“捆綁”,那商鋪、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則意味著與房地產相關的終端產業鏈已經出現“瓶頸”。

年輕人們買房尚可耗費青春去等待,無非多花一些時間罷了,但線下商業的不景氣,加上大量新城區開發、樓盤底商、大型購物廣場的持續供給,將會成為未來樓市難以甩掉的一個“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