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不管你們怎麼樣,反正昨天我的朋友圈是被這視頻給刷屏了。


這是B站請在B站很受歡迎的何冰老師做的一次演講,錄製的一條短片。因為何冰老師出色的臺詞功底,以及視頻中許多戳中人的文案,讓許多人產生了共鳴。


比如


“你們年輕人,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你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笑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與鼓勵。”


“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得未來”


實話實說,都很戳人。


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我個人同樣喜歡這部片子,不得不說他做得讓人心潮澎湃,而且面對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確實有相當多一部分“前浪”,看不慣後浪的一切,從根本上否定後來的一代。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了“垮掉的一代”80後,“完蛋的一代”90後,“腦殘的一代”00後等汙名化言論。


B站這支宣傳片,就是在針對這些沒事愛鄙視後輩的“老人”做的,確實很棒。


但依然有讓人無法同意的地方。


比如把“弱小的人,才習慣嘲笑與否定”和“君子和而不同”放在一起講顯得很奇怪,因為你無法定義怎樣的否定,才是“習慣嘲笑與否定”。


誰來定義呢?誰能夠定義?


而“生而不惑”和“多樣生活”又顯得矛盾。


因為所謂年輕人,在面臨自己道路選擇時迷惑是正常的,每一次迷惑都會帶來新的選擇,都會完善他們的三觀。


這世界這麼大,沒有誰是真的能做到不迷茫,不焦慮的。


如果一個人真的生而不惑,說難聽點,可能只因為他們的選擇太少了,遇到無可奈何的事情太多,最後就不得不“不惑”了。


這怎麼都不是什麼好事。


這是文案部分,而視頻視頻裡舉的這些例子來說,其實從頭到尾說的都是一句話:


“這是你們後浪的時代,但僅限於精英。”


視頻裡提到的。


環球旅遊、在上海CBD穿著漢服翩翩起舞、乘風破浪出海探險...


我不算老,大學畢業也沒太久,就我在大學學習的經歷來說,這沒有一個是普通年輕人能做到的。


也無怪乎有評論說:


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引起這麼多人共鳴。


作為一部B站的廣告片,我們不能對它要求太多,做到這一步就夠了,是一個相當成功而且遠比“恆源祥羊羊羊”來得高雅的案例。


但是當這部廣告片由官媒宣傳,而且將在央視一套發佈時,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事實上,當今的年輕人,面臨的是怎樣一個時代,我們都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最難畢業季、最苦應屆生、加班996、買房靠吸乾兩個長輩一輩子的積蓄...


不止是中國,全世界都是這樣。


資源越發集中,越發被“前浪”把持。寒門出貴子的故事越來越少。祖國高速發展的紅利期逐漸消退,帶來的是後浪越來越艱難的發展路徑。


不要裝外賓,這是現實。


你覺得那些生活艱難的“後浪”們,看到前浪用教育的口吻,說這樣一些話:


“你們過得太好了,我羨慕你們啊。”

“你們生活得太牛逼了,我敬佩你們啊。”


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更別說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其設立初衷,是為了紀念1919年五月四日的學生運動,講究的是青年人參與到社會運轉,在公共領域發聲的事情。然而視頻裡,我們看到的卻是那些更高端更酷炫的私人生活,卻和公共領域毫無關係。


所以我說,這視頻作為B站的廣告片,完全沒毛病,這些有趣的私人生活,本來就是B站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他們需要吸引的群體。


但如果它作為官方在五四青年節的宣傳,那就有點避重就輕了。

什麼“前浪”“後浪”,還是真正思考一下“何為青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