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讀一些文學作品讀不懂,覺得很沒意思很囉嗦?

仙丶清風


感覺別人說話囉嗦,是因為不想聽,和自己三觀有衝突。

就像成人教育小孩,小孩感覺囉嗦。

對於生活、社會、人性的認識,與作者相比,有的讀者就是個小孩水平。

其二,真正的作家是用文學的各種體裁——詩歌小說散文隨筆,闡述他們對於世界的獨特深刻的見解,並不迎合讀者,也沒有什麼功利實用的價值,只是人類精神世界充實的外化。有些作品是連娛樂的作用也沒有的,相反讓讀者增添煩惱,讓讀者因思考而感到苦痛。

其三,好的文學作品是著眼於人類的,斤斤於私利的讀者會感到不適與多餘。

其四,好的文學作品都是先鋒前衛具有探索創新意義的,讀者往往不能及時適應。

其五,現實主義作品相對容易理解,現代主義的意識流、超現實現在也一天天通俗化,後現代價值多元價值解構碎片化敘事跨文體寫作更會讓讀者不知所云。

其六,故事是人類的最愛,最好看的電影是故事講得最好的電影,連一些高人的微頭條輔導課也講,你要有流量,情緒要兩極化內容要故事化。這世界變化飛快,讓人眼花繚亂,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難於把握,故事不多,邏輯混亂,紅塵滾滾,遍地誘惑,享樂主義,手忙腳亂,有些人急於強大急於爽,只好跑到小說裡,但並不是所有小說都是對現實的逃避,所以看得不耐煩。

《紅樓夢》裡,實際上是人類精神世界最豐富的生活,吟詩作畫,猜謎鬥草,讀書看戲,耍一點小脾氣,連丫頭都在學寫詩。

很多人就搞不懂看不下去,毫無興趣。

至於說白茫茫大地的結局,讀者們可更管不了那麼多,他們只要現在而今眼目下,只要及時行樂。

我曾經說過一些名言,“真正的作家應該是人類的先知”,“所謂文學,就是對一切的理解與同情”,“最偉大的小說沒有情節”,不要說讀者,連頭條的編輯也許也會問,你有沒有文化啊?

我只好應聲說道,我沒文化我沒文化。


大悔憶智周


文學作品只有與讀者產生了共鳴,讀者才覺得有意思。如果讀者讀不懂怎麼能有意思呢?但讀者甲讀不懂,不等於讀者乙也讀不懂,只要大多讀者能看懂,覺得有意思就是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昨天看了《當代》負責西北地區的編輯的文章,他說:《平凡的世界》當初在他眼裡懸念少、一般般,給予了退稿,後來被別的刊物首次發表,一炮打響,轟動文壇。自己後悔莫及,受其他編輯埋怨。他還悔恨地說:當時若徵求主編的意見就不會失去發表路遙作品的機會。


笑冰


看我又來吃老本(ノ๑`ȏ´๑)ノ︵⌨。

當~當~當~

接下來,我推薦的這本書會讓你,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它的名字叫做《文心》

是不是很眼熟?

如果,你看我的其他回答,相信你要開始吐槽,怎麼又是這本?!

我也不想啊!

但這一本書,在中文啟蒙領域,真的是扛鼎之作!(哪怕你讀的是外國書,也能有所啟發。)

當然,你如果不想看這本書,也沒關係,問題的答案都寫在了下面。

為什麼讀不懂?

我們就直奔主題吧,主要有以下原因:

這些文章本來不為我們寫作的,是作者寫述自己的經驗的東西。

什麼意思?

意思是,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有考慮過讀書的人!

所以,他(她)不會照顧你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的構成,包括且不限於——語言系統,三觀,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閱歷,生活時代,年齡,性別,身材外貌,專業能力.......

這麼多影響因素,你有看不懂,不喜歡,怎麼不正常?!


對同一件事物的感觀,是因人而異的,且普通人所感到的多半不及詩人文人的深刻。

拋開上面講的,干擾因素。

哪怕你同作者,在這些經歷上高度相似。

但是,感受就一定是一樣的嗎?

俗話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只要有,那麼一丟丟的差異,感受的意境便會是千差萬別!

那麼,你有看不懂,不喜歡的地方,怎會不正常?!

結語

一本書,讀不懂,不喜歡,若無必要,毋須強求。

讀書,就像吃飯。

不合胃口的菜,不必硬塞。

除非,不吃它,會危及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