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容克階層為什麼能實現德國統一?

頭髮總也長不長

我發現這個問題下的兩個回答說的都是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實現德國統一,而不是問題問的為什麼容克階層能夠實現德國統一。容克是一個階層,泛指易北河以東的大地主。雖然這個階層把持著普魯士國家的軍官和公務員隊伍,但並不能把他們和普魯士國家混為一談。

而且容克所自詡的那種對“王室和國家”的“天然的忠誠”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吹捧的姿態。容克們在幾個世紀裡效忠霍亨索倫王室只是因為他們和王室有著一致的利益,畢竟王室掌握著普魯士王國接近三分之一的地產,是王國最大的地主。只要勃蘭登堡-普魯士依然是一個德意志東北部的農業國,這種共同利益就是國王和容克們最堅強的紐帶。

(勤奮的國王、馴服的農民和體面的貴族,容克們的理想社會)

但是遺憾的進入19世紀普魯士在1815年獲得的西部領土逐漸崛起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西部土地上的工業革命和城市化,帶動了東部領土上的類似發展,普魯士王室從工商業稅收上取得的收入,使君主身上地主的形象逐漸褪色。也正在這個時期隨著1848年革命和1848年12月腓特烈-威廉四世國王頒佈的《欽賜憲法》,普魯士王國進入立憲政治時代。

對革命、憲法和議會充滿不安的容克階層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於是他們試圖利用一切手段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其中的手段之一是議會,根據1849年5月30日的王家法令,普魯士議會的選舉方式從1848年《欽賜憲法》的普選制改為“三級選舉制”,全國的選民按照納稅額劃分為三個等級,各選出三分之一的選舉人,然後再由選舉人選舉議會議員。這項選舉法從制度上讓“一千個富人”掌握了與“十萬個窮人”相同的選舉權。

另一個手段是國家高級官僚,雖然按照普魯士王家法令,從18世紀晚期開始普魯士的公務員已經必須經過考試,而且必須取得大學畢業文憑並在法院實習。但在18世紀平民很少有人上得起大學。但隨著平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容克們對公務員的壟斷開始下降,所以他們開始逐漸後退到他們在公務員組織裡最後的堡壘,也就是外交部。外交官和普通公務員不同,外交官團是國家在國外的臉面,必須打扮得體舉止優雅才會不丟國家的臉面。而國家並不會為外交官提供相應的薪水補償,相比外交官頻繁參加社交活動的話費,國家提供的補貼是不成比例的,所以外交部要求報考外交官的人必須提供財產性收入證明,而在近代金融業興起以前,唯一可靠的收入證明就是地產。所以普魯士外交官團幾乎維護了它清一色的容克貴族色彩。

(別看俾斯麥總是穿軍服,其實他一輩子在戰場上都是看客,俾斯麥的身份裡最重要的是外交官)

考慮到這兩點,你再去看俾斯麥,一個依照三級選舉制當選的“極端保守派議員”加“貴族出身的普魯士外交官”。你就真正認識到了容克貴族和德意志統一之間的關係。1862年9月俾斯麥就任普魯士首相,1864年就發動普奧對丹麥戰爭,1866年就發動普奧戰爭,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事實上他作為普魯士首相外交大臣的前八年就幹了一件事就是發動戰爭。而這三場戰爭的結果就是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

那麼為什麼俾斯麥要迫不及待的發動戰爭呢?這就要解釋一下俾斯麥是怎麼成為普魯士首相的。導致俾斯麥上臺的是1862年的“憲法危機”。憲法危機的原因其實是兩件原本不相干的事。第一是普魯士的軍事改革,第二是憲法規定的預算必須得到議會通過。

普魯士在拿破崙戰爭時代就引入了革命法國所創造的義務兵役制,並且規定了三年服役期,但是從1815年以來普魯士軍隊幾乎不會讓士兵真的服役三年,一般只服役兩年。1861年繼位的威廉一世國王,一直以軍事專家自居,所以一繼位就推動普魯士軍事改革,軍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讓士兵服滿三年兵役。

在軍事改革這個問題上容克階層採取了熱烈的支持態度,但他們的興趣並不在於讓士兵服三年兵役上,畢竟士兵都是他們的佃農,佃農一走三年對他們沒什麼好處。那為什麼他們還要支持呢?原因在於軍事改革的另一項內容,那就是廢除“國民自衛軍”。“國民自衛軍”和“義務兵役制”一樣,都是拿破崙戰爭的產物。為了反抗拿破崙德意志人表現出了空前的愛國熱忱,組織了大批志願軍來反抗拿破崙,今天德國的金黑紅三色國旗,就是拿破崙戰爭時期呂佐夫志願軍的顏色。

(呂佐夫志願軍幾乎代表著普魯士貴族最討厭的兩個玩意,平民軍官和1848年革命裡的統一理想)

但在容克看來作為志願軍的遺產的國民自衛軍是一支市民的軍隊,而且這些平民出身的國民自衛軍軍官,居然可以跟貴族出身的普魯士正規軍軍官平起平坐,就是侵犯了他們的特權。我們前邊說了容克貴族把外交官團視為自己的最後堡壘,但容克貴族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學,都能考上公務員,更不是人人都有錢,那些當不了外交官的容克怎麼辦?他們的出路就是普魯士軍官團。

所以容克為了把平民出身的自衛軍軍官趕出軍官團而支持軍事改革。而議會里佔多數的自由派則為了捍衛自衛軍這支在1848年革命當中保衛過自由派的武裝力量而反對軍事改革。(金黑紅三色旗之所以成為今天的德國國旗,也是為了突出1848年的革命傳統。)

而議會要反對軍事改革的方法就是阻撓軍事預算。軍事改革撥款被議會駁回,錢就不能花,不能花錢自然就不能讓士兵服役。於是就出現了1862年的憲法危機。

巍然這個矛盾當時有兩派不同的觀點,一派謀求和自由派妥協,畢竟憲法規定預算必須得到議會兩院批准,如果不批准就不能花錢。但也有腦路獨特的一派,這一排的代表就是俾斯麥,俾斯麥提出憲法雖然規定預算必須得到議會批准,但沒說不批准該怎麼辦。如果不批准就不能花錢,那麼政府就要停擺,而政府是不能停擺的(美國總統們此刻淚流滿面)。這說明憲法有漏洞,但這個漏洞不需要修改憲法,只要出臺一個憲法解釋就行了。而俾斯麥拿出來的憲法解釋就是,預算不通過只不過意味著政府不能開徵新稅,但原本規定的稅還要繼續交,然後具體怎麼花就看政府的良心了。這個解釋就叫“憲法漏洞理論”。

(這幅畫的場面太溫馨了,你們把圍著俾斯麥的議員想成正在拍桌子罵娘就可以理解1862年的鐵血講話了)

俾斯麥在組閣以後最後嘗試了一次向議會謀求妥協,他發表的講話就是“鐵血講話”,他的“鐵血宰相”這個外號也是這時候得到的。但其實當時他還在試圖和議會妥協,他說“鐵和血”只是因為他在為一項國王的軍事改革法案的撥款辯護,並不是說他真的就要發動戰爭了。但議會把他轟走的結果就是從1862年以後俾斯麥內閣就開始越過議會自由的花錢,強行推動軍事改革,他們也因此被議會里的自由派視為流氓無賴。俾斯麥的內閣在1860年代有兩個外號一個是“無賴內閣”另一個要體面些是“笨蛋內閣”。

這樣緊張的關係之下俾斯麥內閣除了外交和戰爭還有查禁報紙之外根本無事可做。而當俾斯麥想要查禁反對自己的報紙的時候,連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王太子都跟他對著幹。於是俾斯麥唯一的出路就是戰爭。當德意志帝國終於建立的時候,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茨爾說了一句話來讚美俾斯麥,他說“俾斯麥沒有辦法讓每個德國人為了早晨的牛奶多花一個硬幣,所以他發動了一場戰爭,這下每個德國人的生命都隨他支配了。”


克羅採和春天

德意志地區,在歐洲屬於“四戰之地”,周邊的列強都盯住了這塊地方,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觸及各個列強的敏感神經。

身處這樣的險境,如何突出重圍呢?這就得看看當時歐洲的環境。

普魯士採用和平崛起的模式,能不能實現突圍呢?

難度是很大的,對於普魯士來說,“突圍”即意味著獲得了自主權,假如沒有自主權,普魯士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受制於其他的列強,而各個列強自然是希望普魯士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這就使得普魯士的生存空間狹小。

假如普魯士沒有自主權,沒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久而久之,普魯士將被各個列強國給瓜分,甚至能不能保得住自己的王國,都是一個未知數。

那麼對於普魯士來說,實現崛起的最佳策略是什麼呢?

其實此時的普魯士,也只剩下了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富國強兵。

更準確的說,就是搞“軍國主義”,讓軍隊成為這個國家的核心,一切都圍繞著軍隊,不僅要有保衛自己的能力,還得有對外擴張的能力。

但是歐洲列強不是傻子,不會坐視你普魯士變成列強,是一定要干涉的,那麼如何打破干涉?

如果按照一般的套路,普魯士可能就會走向一條好戰之路了,但這條路必然是死路,因為周邊列強的實力都超過普魯士,假如以一國對三國,則是必敗無疑的下場。因此普魯士選擇路線,非常的務實,那就是:在經濟上完成德意志的整合,先變得有錢。

這條路線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普魯士的軍隊在變得強大,但同時自己還有穩定的財源,可以支持普魯士的擴張路線,逐漸放棄了和列強“決一死戰”的想法。

這樣一來,當普魯士擁有了成為列強的資本,這時候即便列強想幹涉,也無從下手了。

普魯士拉了一幫小兄弟,還把名義上的大哥奧地利給拉上了,藉助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創造了普魯士崛起的絕佳之機。在普魯士的主導下,德意志各個邦國逐漸建立了“關稅同盟”,打破了關稅壁壘,藉助第二次工業革命,普魯士實現了“彎道超車”,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已經居於歐洲前列。

這就是說,德國統一之前,普魯士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歐洲列強,而且主導了德意志地區的經濟,使得德意志在經濟上已經完成了“統一”,下一步就是在政治上實現升級和整合。

藉助俾斯麥高超的運營能力,普魯士先後取得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從此歐洲再沒有可以干涉普魯士的力量,普魯士也就順道把“北德意志邦聯”升級成了“德意志聯邦”,即:德意志帝國。

總的來說,普魯士能夠成功建立“德國”,俾斯麥的功勞大概要佔到百分之80左右。如果沒有俾斯麥,頂多就是擴張了普魯士王國的力量,在德意志邦聯成為老大哥,絕無可能建立一個新的帝國。但同時需要看到,普魯士在統一德意志之前,就已經是一個列強,這得益於普魯士實現了:兩條腿走路。

即:一邊發展經濟,整合德意志的經濟資源,實現“富國”,同時發展軍事力量,實現“強兵”。

假如普魯士走了“窮兵黷武”的路線,那麼必然會被周圍的列強給吞併,也就談不上統一德意志了。


圖維坦

普魯士的容克貴族祖先是條頓騎士團。其標誌性的白底黑十字,後來成為了普魯士國旗原型。再後來,這麵條頓旗的黑白色調甚至成了納粹旗所效仿和致敬的對象。條頓騎士團有先軍後有國的開拓史詩,就決定了普魯士天生“不是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個有國家的軍隊”。


普魯士的存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四周都是強敵,都對它虎視耽耽,環境和現在的以色列類似。所以只能瘋狂的擴充軍事力量,不斷對外征戰。認定強權就是公理的政治理念。弗裡二世為普魯士打造了一套獨特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就是普魯士軍國主義。。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的好戰性促成了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出臺。促進了德國的統一。也間接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