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我身邊有個朋友的孩子四歲了,剛上幼兒園,這哥們跟他媳婦的教育觀念不一樣,為了這個老幹架,今天又打了起來,他一生氣就摔門出來了,來找我訴苦。

我看著他哭喪個臉就問他到底是為了什麼,他說他媳婦太強勢,剛剛三歲的孩子就給報了八個輔導班,也不問我就連錢都交了,這個月光交孩子的輔導費就交了將近小一萬塊錢,他覺得一點必要都沒有。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他就拿同事家孩子跟她媳婦說,“我們單位王姐家的孩子從小連幼兒園都沒上過,從老家回來就直接上小學了,一樣經常是考年級前十、班級第一”。

他媳婦就生氣說“人家王姐是正兒八經大學本科畢業生,你是高中畢業,教育孩子能一樣嗎?你這輩子就這樣了,孩子要不從小就開始教育,就跟你一樣。你去問問人家怎麼教育孩子的,跟人家學學,別一天除了上班喝酒啥也不會,我教育孩子你要不懂就別瞎摻和。”

聽了他的訴苦,我勸了半天說,“你愛人考慮的也有道理,這麼說吧,如果當時王姐在這裡有自己的房子,是不會讓孩子從老家待到上學才回省城的,這孩子還算悟性好,在學校教育跟得上,如果孩子因為基礎薄弱老是跟不上的話,對沒給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王姐肯定會很愧疚的。”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經驗一部分來自於自己的家庭教育環境,還有一部分是後天習得,並且在借鑑他們教育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更適合的教育。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朋友媳婦的教育方向是對的,但是可能方法上存在一些誤區,我跟他說把握一下三點:

第一、以後有什麼關於孩子學習方面需要報班之類的,父母雙方一定要提前商量合計,兩個人試聽後看是否適合孩子學習,而且這麼小的孩子學東西,一定要報家長可以陪同的那種訓練班,這樣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如果一個培訓項目是正規的項目,是不會拒絕家長的陪同的, 一方面是孩子好管理,一方面是家長能認可培訓的效果,如果這麼小的孩子沒有家長陪同,有些別有用心的教育機構是不會負責任的。

父母還需要特別注意選擇在公共教育區域有監控設備的培訓機構,正規的教育企業在硬件方面都是會有投入的,這樣即使出了什麼突發情況,也能及時監控和留下相關證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第二、讓孩子有個選擇性的學習過程是必要的,孩子還小,還不能確定他到底喜歡什麼,也許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喜歡跳舞、後天喜歡跆拳道等等,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同。

父母需要通過一個學期或者一年的觀察,發現哪個項目是他喜歡並且做起來自發主動的,就給孩子選擇哪一個,選好了就要堅持下去。

這期間肯定有個反覆的過程,孩子就是孩子,如果僅僅是興趣培養也還會樂於參加,但是要讓他堅持下來就需要家長的督促和狠下心來,比如孩子喜歡彈鋼琴,剛剛開始的時候強度不大還挺喜歡彈,但是隨著課程的加深慢慢就變得訓練強度及時間都延長了,這時候孩子自己往往堅持不下來。

家長這時候不能心疼,咬著牙也要堅持完成,這樣不僅僅是鍛鍊了專門技能,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毅力的培養,當然這個過程使用的方式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使用,而不是硬套辦法。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第三、父母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眼前,培養孩子的最佳時間就是上了幼兒園到小學之前的這段時間,因為這會兒是想對來說沒有什麼硬性學習指標的時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來針對自己的興趣來打磨,並且通過堅持進行訓練訓練出孩子的專注力、毅力和總結能力。

這些能力在上學前就培養好的話,對孩子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拿上面的那個例子來說,通過興趣的持續性培養,能夠讓孩子比同齡人更加有毅力,這對他上小學之後是非常有益處的,同齡人沒有他能夠持久堅持的訓練,自然就沒有他能吃得了學習的苦,專注性也不會像他一樣。

如果你家孩子早已經適應了一節課45分鐘的專注訓練,而其他孩子連15分鐘的專注都保持不了。日久天長,這個學習效率很自然就比同齡人高出很多。

父母教育觀念不一致怎麼辦?家長先商量,給孩子選擇最適合興趣班

對孩子來說,越早進行訓練就越容易接受,他的忍耐性就越強,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在操作過程中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確定下來後家長要有意識的進行堅持,這樣才是培養孩子的最好途徑。

父母需要帶孩子打牢學習的基礎,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擴展孩子的知識面,才能更加適宜日益發展的社會需要,而不被高速的節奏所淘汰。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