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寶媽的分享:
孩子之前上幼兒園什麼也沒學到,現在上一年級什麼也不懂,老是跟不上進度。沒辦法,只能靠自己努力,每天早上六點半,七點早讀,七點半吃飯去學校,下午四點回家寫作業背課,半小時舞蹈,看一小時數學學習視頻,七點吃飯,八點做一些數學練習,九點睡覺,每天邊寫邊哭,媽媽心疼得不行,但還是要堅持下去。
是什麼原因讓父母如此“狠心”
1、孩子學習進度跟不上。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個好的開始,一個好的起點,即使自己辛苦點,也是滿足的,看著孩子落後其他同學,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能不著急嗎?
2、父母的期望。誰家的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時候看著孩子哭鬧,不想寫作業,自己也會心疼,但是為了以後,現在必須要這樣做,只能靠自己。
3、孩子的表現。看著孩子的表現,恨不得自己親自上場,手把手的教。不懂就是不懂,理解的慢,教孩子真的需要耐心。
壓得越深,反彈的越厲害
陝西一名10歲女童因老師批評從3樓跳下不治身亡;合肥一名10歲男孩,因學習受到批評,從34樓墜落;婁底一名12歲男童,因不滿座位調換跳樓身亡……為什麼學生跳樓事件屢禁不止,僅僅是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一點小事嗎?當然不是。現在孩子壓力一點都不比大人小,孩子的身心發育還沒成熟,容易衝動,這些都應該是大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勞逸結合,不能一味地的追求成績,反而失了初衷,時刻關注孩子心理上的變化,才能預防孩子不健康的思想。
陶行知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師。
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只站在大人得角度,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多方面思考,才能瞭解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
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盧梭說過:如果你不首先培養活潑的兒童,你就絕不能教出聰明的人來。
還記得以前有個報道說的是,神童學生,年紀輕輕就考進著名大學,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上了大學還要父母的陪讀。這樣人生,是完整的嗎,童年來的記憶只有無數的單詞,公式,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沒辦法處理,這樣的孩子,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嗎?
隨著父母的開放,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認識到孩子的身心問題。對這方面也是廢了不少功夫。
轉變孩子的態度,學習不是任務
引導孩子,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知識不是為了完成老師,家長佈置的任務,是能幫助自己,完成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的處理,讓自己的眼界,身心得到擴展,豐富自己的經歷。
適當的放鬆,勞逸結合
孩子不可能一直都是精力旺盛,學習事枯燥的,需要一點調味劑,給孩子適當的休息,休息時間內,玩一些解壓的遊戲之類的東西。
給孩子一點空間,時間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隱私,只要能按時完成作業,給孩子一點時間,空間,去做孩子喜歡做的事。
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定期給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再想什麼,用朋友間的心態去跟孩子溝通,糾正孩子不正確的思想。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既害怕孩子受苦,又怕孩子不學。找到合適的方法學習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