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孩子也有權利做個孩子。他們有權在童年時期嬉戲玩鬧,率性而為,並且不必擔心因此受到責怪。當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父母也會讓他們分擔一些家務並承擔一部分責任,但這些絕不能以犧牲童年生活為代價。

——《原生家庭》


李雪琴最近很火,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被李誕稱為“脫口秀的天才”。這位來自鐵嶺的姑娘,用她獨特的幽默和出人意料的梗,一次次的上熱搜。同時也被網友們誇讚“北大才女”。

就是這樣優秀的女孩,卻也有著她那痛苦過往。

李雪琴曾在節目中自曝自己有過重度抑鬱症的經歷,那時的她天天都有要割腕的感覺,有好幾次在街上都崩潰了。

但是,她卻笑著將痛苦的那些事,講成了段子。本需要被人治癒的她,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治癒別人。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在李雪琴上初三的時候,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她說她的叛逆期和青春期在小學就結束了。

她說:“在我爸媽離婚後,我再也沒有在媽媽面前哭過。”

父母的分開,本以為孩子應該是被保護的那一個,可是她缺失哄媽媽,不讓她生氣。-

原來,她才是保護媽媽的堅強女孩。

原生家庭帶來的無奈是難以改變的。自從父親的離開,雪琴的媽媽很容易焦慮,情緒十分不穩定。因此,母女兩個的情感關係發生了轉變,李雪琴懂事的遷就著,照顧著母親。

有一次,李雪琴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她覺得還可以,可是她發現媽媽卻快要崩潰了。從那以後,她不允許自己考第二名。因為她知道,只要自己沒有考好,別人就會說是她媽媽沒有把她帶好。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懂事的她不會讓媽媽受一點委屈,默默的扛起一切,所以,她曾在脫口秀中調侃道:“我媽是我帶大的。”

觀眾聽完鬨堂大笑的時候,誰會想到一個14歲女孩她擔起了“父母”的角色,不得已變成了“小大人”,承受著那些無法擺脫的焦慮。

有時候,孩子面對家庭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們迫於家庭的壓力,成長的太早也太快,這些重擔常常壓的他們喘不過來氣。與此同時本該屬於他們快樂的童年生活也被剝奪了。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男主人公萊斯和妻子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因為妻子覺得和他生活無趣,感覺就像和一個機器人生活在一起死氣沉沉。

可是,萊斯除了工作,在情感上的表達完全是死板的,他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情感。

原來,這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萊斯從小就過早的承擔起了“父親”的責任。他有三個兄弟,他是大哥。

在他8歲的時候,母親得了神經衰弱,整天不說話,除了追劇就是睡覺。而父親經常出差,並且對於妻子的病不抱有任何期望了。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這時,8歲的萊斯扛起了本該屬於父親的責任,每天照顧弟弟做早飯,送他們上校車,這些都由他負責。而且放學的時候萊斯也要做家務,看著弟弟別吵到媽媽。還要想辦法讓媽媽開心點。但是,無論他怎麼努力一切還是老樣子,毫無起色。這種壓抑的感覺讓他感覺到糟糕透了。可是一方面在萊斯心裡又覺得:“我討厭這些事情,可是那又怎樣?總要有人來做。”

可悲的是,萊斯除了照顧弟弟,甚至成為了母親的“家長”。他被迫成長,代替父母履行家長的職責。為了家還有一個家的樣子,他沒有時間像同齡的孩子那樣愉快的玩耍,更沒有辦法擺脫憂慮。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就如書中說:“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應,他便學著乾脆否認自己有需求這回事,以此來對抗孤獨感和情感缺失。他的存在就是為了照顧別人,至於他自己則無關緊要。”

所以,萊斯將自己的情感之門關閉,因為他在這樣的家庭中沒有時間,也沒有合適的榜樣供他學習。以至於他在成長中沒有汲取到任何的情感滋養。

當他想像別人敞開心扉的時候,卻無法打開,因此經常感到沮喪和迷茫。

那麼,怎麼不讓孩子面臨這種情況呢?

就是讓孩子做個孩子。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他們觀察父母的言談舉止,模仿父母的行為。因為他們在小時候接觸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的參照標準。所以,父母作為榜樣,對於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原生家庭》作者列出四點適用於現在父母的清單:

● 他們必須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 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 他們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 他們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 他們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很多時候許多父母可能連一條都無法完成,有的父母在自我情緒和健康的心態保持方面是很不穩定的,他們不但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反過來卻是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李雪琴:我媽是我帶大的,段子背後隱藏的無奈,是父母的不稱職

當家長不能履行自己的責任,在生活中和情緒上忽略照顧孩子的時候,家庭各成員的角色就變得模糊,顛倒。而孩子被迫扛起責任,被迫成為自己的父母,放棄了孩子該有的快樂,過早的犧牲自己的童年生活為代價。去照顧,去滿足父母的需求。

這樣會讓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在迷惘中隨波逐流,失去人生的方向。

所以,讓孩子做個孩子,讓他們可以在童年時期愉快的玩耍,快樂自信的成長。


文|緹縈軒

圖|網絡(侵刪)

此文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

男孩給女友15元紅包買奶茶,卻被罵,網友:又多一個要錢的節日

婆婆要我生二胎,不生就讓她兒子和我離婚,這二胎該不該要?

二婚男問女友:陪多少嫁妝?女友:我沒管你要彩禮,你哪來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