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画几个小人,像这样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上述三幅,是中国古代农民,雅称劳动人民的形象,取自《芥子园》。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实也简单,看服饰。上述三幅人物服饰皆无衣袂飘飘,长袖裙摆,装束都比较收身,干练,显然着这样的衣服干活方便。我猜测这其中也饱含着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概念,坐庙堂的跟处江湖之远的从骨子里就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这就是中国文人画的智慧—从形式上给人划出群体,而且界线极其鲜明。

扯到这儿,就牵扯到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文字的虚伪性。而就文字的虚假性来说,历史这玩意最能说明问题。比如历代君王的传位诏书,比如无数牛逼人物的丰功伟业,比如拔高,比如贬低,皆由史官之笔操控,当然这背后自然是执政者的意愿。相比之下,文人画就真实一点了,当然这不包含在皇家效力的宫廷画师,比如清朝牛逼的宫廷画师郎世宁的部分作品。所以啊,所谓历史,切不可太当真,这里所讲的历史自然不单指民国之前,包含所有今天能称之为历史的一切过往。

当然文人画由于文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文字直白,直白到只要张眼睛,只要认识字就能读懂其意思之十之八九,而文人画则不同。文人画在形而上的哲学表达上有极高的空间删除和空间想象,删除了太多合理的空间布局。这样做牛逼之处是从精神内涵上可以迅速把看画人分为两种:看的懂的和看不懂的,而巧妙的地方是往往看懂的少,看不懂的多,有印象派作品的鉴赏功能。

不过可悲的是,20世纪十年特殊时期,有些不懂装懂的,有政治毁灭倾向,有自保倾向的一群人,脑子一热,毁了不少文人画。题外话,不多说。

再像这样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几个小人—中国文人画的思考,很现实

以上五幅之小人,从服饰和姿态上可以判断其为高古之士。为何不是当官的?很简单,我省略了小人的出场环境。以上人物皆出自《芥子园山水篇》,在中国古代的审美生态中,山水有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即出世,这里头包含着道家的思考。由此看,儒家出不了好的山水画大师。另外高古之士多清奇,甚至有些寒酸,而自古以来当官的都一身脂肪,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屈原,比如李白,比如颜真卿,比如杜甫,比如蒲松龄,比如曹雪芹。

再来看服饰。以上小人服饰皆有水袖裙摆。水袖裙摆是古代文人的标配,说这话有出处。且看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谢灵运的一段记载:

陈郡谢灵运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民间谣曰“四人挚衣裙,三人捉席坐”是也。

看看,谢灵运出门光捯饬衣服的就有七个随从,虽然有些奢侈,但将其精神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洛神赋图》中,曹植后面也跟着三个捯饬衣服的随从。细看中国历代文人画,有此意者不在少数。这有点像今天婚礼上新娘穿的婚纱,在有些场合新娘婚纱的裙摆的长短和扯婚纱的伴娘的多少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中国人在比谁牛逼这件事儿上,有些地方自古至今都是相通的,且别把古人看的多高雅,且别把现代人看的多庸俗,固化到骨子里的审美认知是不会变的,和处世姿态有关,和政治环境有关。

再看姿态。上面五幅小人姿态多内敛。在山水画中,内敛的姿态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有庄子逍遥游的姿态,有曹操观沧海的姿态,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姿态,有徐霞客赤足丈量中华山水的姿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知上,古人牛逼于今人不是一点点。可惜古人的这种智慧时至今日被大多数今人遗忘,甚至篡改。

时常看到今人不惜付出生命之代价,意欲征服这个高峰那个高峰,站在峰顶向全世界发出这样那样的呼喊,虽不反对,但绝不赞同。挑战身体极限,意志极限无可厚非,可前外别试图挑战自然极限,自然是没有极限的。人于自然,多一点敬畏,姿态内敛一些,比较靠谱。另外从这个角度来看,今人画山水,切不可只知表现山水之雄浑,之气魄,之伟岸,之险峻,要是能把山水内敛,把对山水的敬畏平铺纸上,不可不说是一种极致的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