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事 本就可以不是大事

父母的事 本就可以不是大事

父母的世界,你不懂


1


临近春节,我的朋友梅凡带着满腔的喜悦,放假回家,第四天就跟我说,不想在家待着了,家里太闹心了。

梅凡来自农村,为了家庭,父母从早忙到晚,也从早吵到晚。小时候,钱是争吵的主题;长大后,梅凡努力工作,每月都往家里寄一大笔钱,以期家庭和睦,但两人的吵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原来只为钱吵,到开始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渐渐地,梅凡就发现,父母有钱后,就是太闲了,整天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没事就拿吵架当娱乐节目,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上纲上线。

这次过年,梅凡提前了一周回家,想好好休息一番,乘兴而回,败兴如此,他的母亲因为他父亲买的沙发坐垫有点厚的问题,与之争吵起来,然后又把陈芝麻烂谷的事翻出来,重新数落对方一次。

可能是在孩子面前,伤了各自的自尊,两人进而大打出手,都到了闹离婚的地步,之后几天也就没消停过。

梅凡夹在中间,左右不是,家庭气氛十分诡异。本来辛苦工作了一年,回家想好好休息,反而是劳心有劳力,晚上睡觉时,都担心父母会再打起来。

听了梅凡一番抱怨,我也是苦笑连连。

家庭琐事最难搞,我也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可以提供,只能劝他说少管一下这些事,父母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很多事情父母能解决,而且能解决的比我们还好,我们没必要过多参与父母的生活

2

当初看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时,看到主人公果然的母亲因丈夫与大妈跳广场舞而生气,看到果然的父亲因一碗红烧肉而离家出走,看到果然每次因被父母叫回,解决争端而满脸心累表情,颇感有趣,但现在想来,也是深有同感。

父母的事 本就可以不是大事

我的辛酸,你懂不

中年父母之间的争吵,经常是起于鸡毛蒜皮,落于惊天动地。

无关乎利益纠纷,无关乎大小多少,他们几乎是为了吵架而吵架,基本没有前例可循,更不能从书上,或从从它处得到具体的解决之道,往往是只能解决一次是一次。

但细细想来,无论是电视剧中果然的父母,还是梅凡的父母,甚至于很多类似的家庭,虽然父母无休止无理由地争吵,都从未真正使家庭破裂,反而是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几十个年头。

父母的关系在吵架之后的愈合能力超过了我们的理解。吵架在他们看来,原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我的父母也是吵了大半辈子的架。我少小离家,外出求学,虽然很少待在家里,但几乎每次回家,都能碰到父母争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在我的意识中,不但有温馨,也有争吵,谩骂,数落。

长大后,曾花费很大的气力,试图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使父母相敬如宾,家庭更加和谐。

渐渐的我发现,我的调解是无效的,父母之间依然是大毛病不犯,小问题不断,曾有几次吵架,我认为他们的关系真的到了悬崖边上,但现实是第二天两人就像没事人似的,谈论饭后一起去集市买东西。

他们该干嘛还干嘛,有说有笑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生活还在继续。


3

有时候,我就在想:小时候,父母管孩子;长大后,孩子管父母。

时间,让孩子与父母的角色发生变化,但不变的却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之道。小时候,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听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求我们不能吃这吃那,要求我们不能做这做那,将一件小事放大无数倍。

所以我们不满,我们叛逆,我们总认为父母不懂我们,认为我们有代沟,新与旧的代沟。

长大后,父母渐衰,年事渐长,孩子也开始要求父母听我们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不合符我们基本认识的事,都要求改变,都希望能改成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接收新思想,去大城市生活。

这与当年被父母要求的我们何等相像,事虽不同,理却无二,父母与我们之间也有了代沟,旧与新的代沟。

我们希望父母和谐,家庭和睦,都是处于我们对于父母,对于家庭的关爱,然而是否还有一种表达关爱更贴切的方式,即尊重,尊重父母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既不缩小,也不夸大。

各安本分,那就是最大的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