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文丨文文教育儿(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木匠式父母培养孩子就像是按照蓝图一样,规划好孩子的未来,并且让孩子按照“图纸”一步一步的进行自己的人生。而园丁式父母只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顺便为孩子修剪成长过程当中的多余的“枝条”,然后顺应孩子的本性让孩子自由的发展。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案例分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琳琳的父母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从小就开始对孩子严加管教,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爱好,但是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身体素质也不如同龄人。对此琳琳的父母也感到比较迷茫。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一、木匠式父母对孩子的危害

1、孩子的创造能力受到阻碍

儿童天生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而木匠式父母早已为孩子规划好成长的宏伟蓝图,他们总会告诉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迫使孩子按照自己规定的路线成长。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对很多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能力。

比如说孩子喜欢堆积木、拼乐高,而家长认为玩这些东西会让孩子失去大量的学习时间,甚至认为有些玩具会令孩子玩物丧志,从而阻断孩子爱玩的天性,孩子的创造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2、消磨孩子的自尊和斗志

为了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木匠式父母会过度限制孩子的时间、自由、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高压环境当中,不仅身体要受到父母的摧残,而且心灵也会受到重压。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父母过度和过多的计划会逐渐消磨孩子的自尊和斗志,让孩子失去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某大学的高校在读生难以忍受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而选择跳楼自杀,很多人会认为是这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抗压能力比较薄弱,殊不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父母过度的控制。

3、孩子的成长空间受阻

在木匠式父母影响下的孩子,就像是在玻璃瓶子里生长的植物,由于缺乏一定的成长空间,植物得不到更多的土壤,水分以及氧气终究会枯萎。孩子在父母的管控之下不仅成长空间受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童年心理阴影。

比如孩子稍微有些跳脱,逃离了父母的管控,有些父母轻则对孩子进行一番批评教育重则就是一顿拳脚相加。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是从精神和心理上打压孩子,拳脚相加会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这种童年阴影往往有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二、园丁式父母的作为

1、适度放养

黄磊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中说到,任何施加给孩子的宏伟蓝图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枷锁,这种枷锁只会束缚孩子的成长。虽然在短时间内有可能让孩子变得优秀,但是从长远方面考虑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些家长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失去了自己的朋友和原本的生活圈子,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到培养孩子的任务当中,但是到头来却受到孩子的埋怨。所以适度放养孩子,才是真正的为孩子考虑。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2、教会孩子拥有未来核心能力

作为父母与其倾尽所有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和好的未来,不如教会孩子拥有未来核心能力。什么是未来核心能力呢?未来核心能力就是指让孩子主动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并且掌握一定的生存能力。

父母的任务不再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和想法而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不断获得成长的经验,更好地塑造和提升自我。

三、如何成为园丁式父母

1、经常和孩子沟通

《小欢喜》当中英子的妈妈宋倩对于英子的管控过于严厉,导致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更为亲密,不愿意和母亲进行过多的交流、沟通。宋倩就是典型的木匠式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沟通从心开始。经常和孩子沟通有利于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培养孩子并非雕塑孩子,请做“园丁式”父母,而非“木匠式”父母

​2、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园丁式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从来不会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也更加倾向于民主化,自由化,亲子关系也更为融洽。

总结

木匠式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精美的艺术品,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园丁式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像是一位艺术者,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独立的人格。

育儿启迪是我们最该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