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正文------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几米绘本

我一直追求,提出一个问题,不仅能给出一些思考,也能给出一些答案。但这次,我却做不到。

我的问题是,父母如何吵架,才能降低对孩子的伤害?设定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两个默认的前提:一,“吵架”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人与人尤其是夫妻之间难以避免,无需、也没必要把“不吵架”作为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二;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无可避免。

现实一点,我会认为,适度的吵架对孩子来说,如同感冒之于免疫系统,这种“考验”可以提升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矛盾和对抗关系的理解力。毕竟,他们将来会遇到各种人,而矛盾和对抗在人际关系中很常见,尤其是夫妻。既是如此,那就只能换一个角度思考,是否存在 “高质量吵架”,能把伤害减到最低?

这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如何让它成为现实,我并不确定,也无从论证。

为了寻找答案,我做了随机采访,采访和我的个人经历印证了大标题:升级为父母的夫妻,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是的,当他们吵架的时候,既无修养,也无同情。

第一位采访对象:SUN

27岁,女,前不久刚吃了她的喜糖。

来自河北。

我们很熟悉,所以面对她,我开口就问:你爸妈吵架吗?
她愣了下,说:“吵,我的暴力就这么来的。”我也愣了,一问一答间,她已双眼泛泪。

我:他们吵得厉害吗?

SUN:厉害,小时候爸妈会互相打对方,我和妹妹就一直哭。

我:害怕?

SUN:怕他们把对方打坏了,怕他们离婚,怕我们没有家了。

我:还会动手?

SUN:嗯,用皮带(打),还会动菜刀。

我:频繁吗?他们吵架或者动手。

SUN:有段时间,挺频繁。


SUN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90后,独立、能干,在人群中有着鲜明的职业素养,有那么点强势。父母频繁吵架,是在她上高中之前,起因大多是因为奶奶总跟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就找妈妈发火,战火由此点燃。让我诧异的是,挥动皮带、拿起菜刀的竟是妈妈。看来,她的妈妈在夫妻关系中不是弱者。


我:现在还打吗?

SUN:现在很好了,可能明白了吧,现在看,他们很恩爱、很为对方考虑,偶尔我爸发脾气,妈妈还经常站在爸爸的立场上思考,她还是挺幸福的。

我:你觉得你爸爸是好爸爸、好丈夫吗?

SUN:是。


我无语,很多夫妻年轻时吵过、打过、砸过,你死我活过;熬到中年过半时,他们成为恩爱有加的人生伴侣。遗憾的是,吵架作用在孩子身上的伤,却成了永久的印迹。


SUN:他们吵架后会问,你们谁跟爸爸,谁跟妈妈,我们都选妈妈。

我:他们当年打完怎么收场?

SUN:他们不收场,我们不跟爸爸说话,也不一起吃饭,他自己吃泡面。

我:那你们跟妈妈吃饭,开心吗?

SUN:不!

说到这,SUN眼圈更红了,或许千言万语也无法细致描绘,是怎样的“不开心”。

我:虽然妈妈很强势,但你还是同情妈妈,对吗?

SUN:是,就觉得爸爸为什么总要信奶奶的话?有一次,我就说了我爸。

我:那时你多大?

SUN:高中。有一次,就那一次,我冲过去批评他,他就哭了。


他哭了?一个中年男人被十几岁的女儿说哭,惭愧?伤心?还是无奈至悲痛?我不敢问, SUN已经哽咽了。在断断续续的哽咽中,我听清了,她的父母在腊月二十五打架,打完照例是持续的冷战,腊月二十七,身为大女儿的她不得不挺身而出,除夕在即,为了应有的年味,少女果断承担起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


我:结果?

SUN:妈妈很生气地训我,说“无论怎样,你都不能对你爸那样说话!”那天,她不让我和她吃饭,让我和我爸吃。


中国父母的边界意识并不强,但在夫妻吵架上却是例外:对内,他们可以不把对方当人看;对外,却要维护父母的尊严,毫不含糊。我知道一个例子,一个小孩维护妈妈的尊严,和奶奶吵架,结果被妈妈反手劈了一个耳光。意思是我和婆婆对骂,但你小孩子必须要尊重我们这些大人,不能越雷池的半步。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只能是有苦难言。


我:父母吵架,会影响你对婚姻的看法吗?

SUN:会,我不信任婚姻和家庭,就觉得家不是特别好的地方,家里的人际关系也不好。

我:你觉得吵架吵到动刀子,和吵完之后的冷战,哪种痛苦指数高?

SUN:冷战,当然是冷战,觉得哪怕屋子里,火烧得再暖,家也是冷的、灰的。


说到灰色,27岁的SUN,脸上闪过一种特别的表情,好像瞬间穿越回少年,那灰色,应该是寒冷和绝望吧。作为孩子,她能指望亲爱的父母了解她的这种感受吗?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绘本《我只能为你写一张小卡片》

第二位采访对象:ZHAO

23岁,男,快乐小男生的样子。

来自山西。

我:你爸妈吵架吗?

ZHAO:吵,他俩吵,我哭,我爸还给了我一耳光。


我们沉默。只是哭,就挨了一个耳光。


我:你恨他吗?

ZHAO:恨啥,人已经没了。


我没有继续问下去的勇气。

第三位采访对象:XIN

27岁,男,公司职员、年轻爸爸。

来自河北。

问:你父母吵架吗?

答:吵,不吵架是不可能的。

问:他们吵架,对你影响大吗?

答:有,恐惧。


听上去,他父母吵架的激烈程度相对小一些,但也动过手。同样的,人到中年之后,吵架的频次少了,激烈程度也降低了。但新的烦恼是妈妈经常给他打电话。


问:打电话说什么呢?

答:抱怨,抱怨我爸爸不着家,天天去外面喝酒。

问:你觉得她希望你做什么?

答:让我劝我爸。

问:她自己干嘛不说呢?

答:她说了没用。

问:那是她的老公,干嘛要你说呢?

答:她可能是想倾诉吧,她没有其他倾诉的渠道。


是的,父母是这样一种人。你小的时候,他们说出手时就出手,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等你大了,他们却翻出陈年旧账,请你评理,请你帮忙。

第四位采访对象:YG

26岁,女,温和、说话会脸红。

来自辽宁。

我:你爸妈吵架吗?

YG:我小时候吵,也动手。

我:你什么感受?

YG:恐惧。有一次,他们把盘子全摔了,邻居就来劝。

我:你会同情谁?

YG:妈妈。高中时,我妈说:我们吵架是我们俩的事,跟你无关。

我:为什么高中才跟你说?

YG:小时候,他们吵,大概也没想到我。


据我了解,她初中时母亲得癌症,但夫妻悄悄联手抗病魔,痊愈多年后才告诉家人。我没想到,如此同心的夫妻,也会在女儿年幼时吵架、动手、摔东西。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绘本《幸运儿》

那天,我一连采访了五六个人,加上这些年有意无意采访过几十对父母,心里自然涌出一句话:

父母,

是一种稍不留神就很混蛋的成年人。


理由如下:

1、孩子越小,父母的吵架烈度就越高。一方面,小孩子的降临给家庭、婚姻关系、个人成长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的确是“没把小孩子当人看“,因此才会吵得肆无忌惮。同样,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吵架的烈度和频次会下降,一方面是他们成长了;另一方面是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在孩子面前注意面子和影响了,所以要收敛点。但这恰恰表明,吵架是可以收敛的。

2、孩子成年后,父母找孩子告“黑状”,诉说多年苦楚,背后仍然是一种自私的动机:找孩子说,比较方便;孩子容易被控制,说啥信啥;孩子怎么着,也不会笑话自己;毕竟夫妻间那点破事,无非是各种自私、怯弱、失望,跟外人说,大概率被笑话,但自家孩子不会笑话你,只会被你说得很入戏、很同情你。

3、和前两种行为相比,那些有意避开孩子吵架,跟孩子说“这是我们大人的事”的人,以及声称“为了孩子只吵架不离婚”的人,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在夫妻战争中,孩子是仅有的无辜平民。

父母吵架,给孩子刻上终身携带的刺青

还是再补充一点我的感受吧,尽管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写出来。

和很多夫妻一样,我四五岁时,爸妈也吵架甚至动手。我的体验是父母的深夜吵架比白天恐怖加倍。深夜的吵,被压缩在夜晚和卧室构筑的罐头盒里,而我在其中,动、不敢动;逃、无处逃。明明醒了,却只能装睡,忍耐着不翻身。

父母吵架的原因曲折隐秘、能拿到台面上的其实是冰山一角。在我家,冰山一角是“家务”。那时,每逢星期天,我妈的例行任务是洗衣服,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大盆和搓衣板,吭哧吭哧一件一件地搓,所有衣物至少要漂洗三遍。我爸负责买菜,把我放在自行车大梁上,偶尔会把下巴轻轻搁在我的头顶,有点痒,我会咯咯地笑。

但回到家,气氛就变了。

他俩有个固定合作模式,做饭时,我妈永远负责摘菜、洗菜、切菜,弄好了,等我爸爸来炒。如果这顿饭是吃鱼,那收拾鱼、剥葱切蒜这些事,当然属于我妈。这意味着我和爸爸的回家,等于是给妈妈带回了新任务。而我爸也不管我妈是否洗完衣服,只管把菜放在那里,带着我玩。但我是不敢开心的,我要察言观色和小心提防。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几米绘本

我妈表达情绪的方法是沉着脸+嘟囔。突然,我爸一声吼,“你吊着脸,撅着嘴,你哪不满意?”——这时,家里气氛就从阴云密布,变成雨雪冰霜,我就噤若寒蝉。——我不知道,接下来是吵一会就过去,还是会持续升级。久而久之,星期天的上午变成了一个需要时刻警惕,以防快乐变成悲哀的日子。

我成年后,对“做饭”极其反感,如果我不得不做,那我就关起门来,一人承担,避免像我妈和我爸那样的合作。潜意识里,家务就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这个认知,是父母吵架时植入到我的意识中,不管谁干家务,我都会紧张到不知所措。一度,阿姨做家务,我也会坐立不安。

这就是我说的“终身刺青”,父母是制造者。刺青还有很多种,比如对婚姻、对异性、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对家庭暴力、对情绪处理的习惯方式;刺青多了,就会成为一个孩子的心理底色

父母吵架带给孩子的影响:

1、家,本来是安全的港湾,但吵架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2、逼着孩子努力做超越儿童心智的理性评判,因为不做理想评判,就无法解释,为什么父母突然会变得疯狂和狰狞;

3、压抑,带来情绪紧张;

4、潜意识里影响孩子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一方面认为婚姻就该如此,另一方面对婚姻倍感失望。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几米绘本

也许,可以把吵架变成给孩子的观摩课

假设夫妻吵架是场戏,孩子就是被绑在座位上的观众,别无选择,无从逃避。越是小孩子,越无退票的可能。惊恐、无奈、心痛,——这就是小观众的看戏感受。如果戏剧中出现暴力,那么恐怖指数、心痛指数、无奈指数……我无法形容,诸君自行体会。

不当孩子的面吵,是否是最佳选择?不是!

孩子是精灵,他们会清晰地感到空气中弥漫着异常和不安。而让夫妻压抑着不吵架,既做不到,也不人道。——我个人就是这样,这些年,各种读书、各种加强修养、各种瑜伽+冥想+跑步+健身,仍然做不到天天和美。岁月静好中,总有那么几天把谈话变成谈判,进而谈判破裂,再进而制造出较大的声响(以声带造成为主,偶尔有杯子和盘子之类的器具参与),最后以冷战收尾。

一般来说,制造声响之后,我会尽快且明确地告诉孩子们:爸妈吵架了。孩子会问:为什么?我提到过的原因包括:生活习惯不一样、交流方式不一样,我对爸爸有哪些不满,爸爸对我有哪些不满。事实上,夫妻吵架也就这些原因。


孩子会问:那你还爱他吗?

我:吵的时候,会觉得不爱,吵过了,觉得还是爱。

孩子:问题解决了吗?

我:没有,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改变的。

孩子:你好像哭了。

我:不开心的时候,哭反而好受些。


我想要孩子了解的是:人和人之间难免会有不满,只是相爱的人对这种不满更敏感;吵架也是种沟通方式,准确地说,是正常沟通失败后选择的沟通方式,这其中,情绪失控是最糟糕的,很不幸,爸妈都是会情绪失控的人,但我们会慢慢学着控制。

我还会告诉他们:父母的感情生活很重要,但感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妈妈哭了,爸爸没哭,但我们都很难过;即使很难过,但一定会有办法,尚未解决,只因时机未到。

很多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点,我最为坚持:

父母吵架之后,一定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在你们制造的风暴中,你就要去安抚他,即便他不会说话、不会提问。从孩子出生后,到孩子成年前,都要这样做。——这是父母的责任,是吵架流程中必须安装的一个环节。

我相信,随着时间流逝,新一代总该得到更好的福利,否则上代就白活了。整体上来说,人类的暴力在减少,家庭暴力也是如此;文明和富裕,会让更多人学习如何幸福地生活,除了尊重、平等这些基本观念外,沟通方式、情绪控制,正成为日渐普及的常识和技术。因父母吵架而被刻上的伤痕,一定会越来越浅,甚至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一种途径吧。

父母,是一种很容易成为混蛋的成年人

图片来源于几米绘本

文章:郭佳

视觉:叶导

监制:木天

编辑:一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