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 对孩子真正的关心是了解其擅长之处并长远规划



父母 对孩子真正的关心是了解其擅长之处并长远规划


最近高考结束,有人欢喜有人忧愁,身边的父母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上优秀学府、985和211院校。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会在对付考试上这么成功,很多父母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这个就是著名的别人家的孩子理论。这个理论的逻辑是,父母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这方面比不过人家,因为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学习等同于智商(事实上智商不能完全由考试体现),在龙生龙凤生凤的中国思想中,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就说明双方父母的智商有差距。正常人都不会质疑自己的智商,所以只能迁怒于孩子不用功不努力。


很多父母表面上关心子女,其实并没有对孩子到底擅长和适合的方面做过长远的考虑,只是一味地说,子女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再努力一把就好了。其实,这并非真正关心子女,而是对自己智商高过别人的盲目自信,而把罪过归于孩子,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现实世界中,很多人其实是不适合应试教育的,每个人擅长的方面都不同。人的智力是多元、多方面的,学业考试就像非要让老虎和鲸鱼在陆地上比谁跑得快,这太难了。比方说,我身边有的人对声音模仿能力极强,学习外语非常快,而对空间想象方面比较弱,而家长和老师给她选了理科;有些人适合推导逻辑思维,而对于文字背诵和表达很乏力,父母非给他报考了语言类学校;有些人有极强的视觉观察力,一切事物都能被他活灵活现地画出来,但是他并不擅长考试,父母却死活不让上艺术类院校,最后孩子读了个贸易类专科学校,几经周折成了漫画设计师。


如果父母对一个不是很擅长考试的孩子做过多苛刻的暗示,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我怀疑、出现心理问题:“我为什么这么笨,我为什么努力了还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请家长们别总以为自己孩子是个全能的神级考试王,却忽视孩子真正的特长。


怎么样的父母才是合格的呢?当然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规划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明白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 孩子擅长什么,他在哪些方面有天赋?


首先,家长要知道,考试虽然重要,但考试的用途测试的孩子部分的学习天赋的工具,而非万能的通天塔。考试有时候能帮你测试孩子大概喜欢什么、擅长哪方面。


比方说,对于语言有天赋的孩子,他会在英语和语文上有所天赋,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讨论,是否对外语、中文有关的专业(翻译、文学等)有兴趣?是希望出国还是希望在国内读?如果想出国,可以了解一下国内的中外合作大学,也可以有目标性地选择适合的国外大学,并持续关注它们。如果孩子在数学方面有兴趣,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和数学有关的专业(计算机、建筑、人工智能等等),看看周围的人在这个行业的情况,观察孩子是否喜欢。


现在高考刚结束,我觉得最可悲的事情是:孩子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读书,直到高考最后一刻父母才会和孩子考虑读什么类型的学校。若是没选好,父母还会说反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连社会都没接触过的埋头苦读的少男少女,怎么可能知道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所以,家长要在更早的时候抓住孩子的喜好,这非常重要。同样,父母也不能在高考结束后松懈,要时不时了解孩子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这个学校,若是不适合,也要多了解一下是否能转专业换学校,一个合适的专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事半功倍的。


2. 家庭是否能对孩子未来起到帮助?


在考虑完第一个问题之后,也要考虑自己家庭的目前生活是否与孩子的未来有契合度 —— 一种职业契合度。自己了解的职业是最容易给孩子推销的,而给孩子讲自己不了解的职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多了解父母接触过或正在做的职业,而对于没有接触过的职业少下结论,这些职业要让孩子自己去接触了解。


在经济方面也要对于孩子未来做个长远的规划,算一算孩子未来成长需要多少钱,家庭收入是否能保证孩子的成长花销(比如小孩读大学的开销、在国内读研究生或博士的开销、出国读书深造的开销),每年应该拿出多少钱来投入稳定的基金中,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未来就业和闯荡的启动资金。这些都是父母应该考虑的长远性的问题。


总之,对于子女而言,父母就是他们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父母的每一个言行,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能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而对于父母而言,要深刻地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长与喜好,给孩子长期的规划,这比短暂的考试胜利的爽快更加重要。而很多父母只知道沉浸在短暂的爽快中,却让孩子负重奔跑,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