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注意坚持一些原则,孩子的可朔性非常强,家长如果不注意孩子就成不了才。

父母在孩子成长轨迹上坚守底线,留有原则,做到“两不管,三不惯”原则,哪里该管,哪里不该管,家长应该更加的明确。

邻居家的凡凡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个”问题少年”,主要原因是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去外面打工了,从小都是奶奶带着,而老人家压根就不会管孩子,由得他自由发展,放养式的成长。后来凡凡上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回来了。

但是也错过了最佳的管教期,到了上初中他跟着一些社会青年,学会抽烟喝酒,玩游戏,甚至打架,结果是孩子没上完初中就辍学了。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之所以孩子会这样,主要是父母在该管孩子的时候没有管,不该管的时候才管。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圆桌派》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其实就是指出家长的问题,说明很多家长在管孩子上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孩子这件事情上,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纵容,应该谨记两不管三不惯的原则,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两不管”到底是那”两不管”?

1、 孩子可以做的事情,父母不要管

这类就是什么都不放心孩子做,觉得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孩子上小学了还帮着穿衣服,上初中了连袜子,内裤都不会洗。也就是父母什么都包办了。

这样的包办式的父母很容易养成孩子“依赖、懒惰”的坏习惯。

事实上当孩子学走时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走路,当孩子十个月左右时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以后孩子才不挑食。

当孩子二岁想自己穿衣服时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 。

当孩子四岁时喜欢自己洗衣服就让孩子洗,洗不干净家长可以再加工一下。但是让孩子动手非常重要。

而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并且告诉孩子怎么做会更好。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2、 孩子可以独立面对的挫折,父母不要管

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挫折失败困难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家长就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凡自己家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

家长就会立刻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变得“懦弱、胆小、不敢突破自己“。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勇敢的学会面对挫折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路上必须要走的一步重要的路。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父母坚守“两不管,三不惯”原则,孩子今后更有出息,那到底是哪”三不惯”呢?

1、 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行为不能惯,要管

李玫瑾教授说,“3岁就要给孩子立规矩。”所以有些事情家长该管的时候还是不能够懈怠的,尤其是在孩子缺乏责任感的时候。

因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孩子,今后才会更容易被人信任。相反的,一个逃避责任满口谎话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2、 孩子撒谎说脏话的行为不能惯,要管

有的孩子说谎成性,有的孩子出口成脏,这样的行为是一种非常没有教养的体现。所以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坏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和教育。

孩子撒谎是家庭教育的一块“通病“,因为孩子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心理,面对父母的严厉,下意识会选择逃避。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告诉孩子,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但是不能够撒谎骗人,这是不正确的。

3、 孩子目无尊长的行为不能惯,要管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环。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是尊重。

有的孩子被溺爱着长大,所以他们变得目无尊长,变得非常的没有礼貌,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这样下去孩子今后很难学会感恩和孝顺,所以孩子目无尊长的行为,家长不能不管。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菁妈寄语: “两不管三不惯”原则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父母长期坚持下去,这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更多李玫瑾育儿的理念,上头条来吧。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李玫瑾”就可能看到更多的育儿知识了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孩子小时候的三种行为不能惯,家长一定要管,长大再管就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