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注意堅持一些原則,孩子的可朔性非常強,家長如果不注意孩子就成不了才。

父母在孩子成長軌跡上堅守底線,留有原則,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原則,哪裡該管,哪裡不該管,家長應該更加的明確。

鄰居家的凡凡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問題少年”,主要原因是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去外面打工了,從小都是奶奶帶著,而老人家壓根就不會管孩子,由得他自由發展,放養式的成長。後來凡凡上小學五年級時,父母回來了。

但是也錯過了最佳的管教期,到了上初中他跟著一些社會青年,學會抽菸喝酒,玩遊戲,甚至打架,結果是孩子沒上完初中就輟學了。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之所以孩子會這樣,主要是父母在該管孩子的時候沒有管,不該管的時候才管。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圓桌派》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其實就是指出家長的問題,說明很多家長在管孩子上有問題。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孩子這件事情上,不應該只是一味地縱容,應該謹記兩不管三不慣的原則,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兩不管”到底是那”兩不管”?

1、 孩子可以做的事情,父母不要管

這類就是什麼都不放心孩子做,覺得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所以孩子上小學了還幫著穿衣服,上初中了連襪子,內褲都不會洗。也就是父母什麼都包辦了。

這樣的包辦式的父母很容易養成孩子“依賴、懶惰”的壞習慣。

事實上當孩子學走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學走路,當孩子十個月左右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以後孩子才不挑食。

當孩子二歲想自己穿衣服時就應該讓孩子自己穿衣服 。

當孩子四歲時喜歡自己洗衣服就讓孩子洗,洗不乾淨家長可以再加工一下。但是讓孩子動手非常重要。

而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怎麼做會更好。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2、 孩子可以獨立面對的挫折,父母不要管

俗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挫折失敗困難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家長就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凡自己家的孩子遇到一點挫折,

家長就會立刻幫孩子解決。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變得“懦弱、膽小、不敢突破自己“。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勇敢的學會面對挫折是每一個孩子成長路上必須要走的一步重要的路。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父母堅守“兩不管,三不慣”原則,孩子今後更有出息,那到底是哪”三不慣”呢?

1、 孩子缺乏責任感的行為不能慣,要管

李玫瑾教授說,“3歲就要給孩子立規矩。”所以有些事情家長該管的時候還是不能夠懈怠的,尤其是在孩子缺乏責任感的時候。

因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孩子,今後才會更容易被人信任。相反的,一個逃避責任滿口謊話的人,走到哪裡都是不受歡迎的。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2、 孩子撒謊說髒話的行為不能慣,要管

有的孩子說謊成性,有的孩子出口成髒,這樣的行為是一種非常沒有教養的體現。所以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壞習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和教育。

孩子撒謊是家庭教育的一塊“通病“,因為孩子天生就有趨利避害的心理,面對父母的嚴厲,下意識會選擇逃避。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告訴孩子,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但是不能夠撒謊騙人,這是不正確的。

3、 孩子目無尊長的行為不能慣,要管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環。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什麼是尊重。

有的孩子被溺愛著長大,所以他們變得目無尊長,變得非常的沒有禮貌,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是不受歡迎的。這樣下去孩子今後很難學會感恩和孝順,所以孩子目無尊長的行為,家長不能不管。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菁媽寄語: “兩不管三不慣”原則看似簡單,其實需要父母長期堅持下去,這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更多李玫瑾育兒的理念,上頭條來吧。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李玫瑾”就可能看到更多的育兒知識了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孩子小時候的三種行為不能慣,家長一定要管,長大再管就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