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青華街道:“微改造”換來“大提升”

隆陽區青華街道:“微改造”換來“大提升”

小區路面鋪上了瀝青,路邊規劃了停車位,地下管網也完成了改造……近來,隆陽區青華街道四方社區、青華小區就像換上了“新衣裳”,更加好看好住了。

此前,安置後的青華小區道路坑窪不平、房屋周圍垃圾成堆、下水道管網堵塞嚴重、違規違建氾濫,衛生安全、治安保障、基礎設施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區居民,阻礙著小區的發展。

對此,青華街道對青華小區實行微景觀改造。通過多次召開黨員、居民代表及居民戶長會議後,成立了小區管理委員會,表決通過了小區居民公約、小區日常管理辦法。以保障居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決策權為主要目的,積極推進小區依法民主自治,激發小區居民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熱情,發動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通過逐戶走訪排查,廣泛聽取居民對小區治理的意見建議,梳理拿出問題清單。在隆陽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汙水管網及道路改造項目得以實施,並規劃停車泊位218個,小區內電力改造、電杆拔除、網絡線路改線、天然氣接入等也同時進行。改造後的小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社區管理更加規範、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切實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讚不絕口。

“自從小區裡添置了新凳子,我們下樓再也不用自帶小板凳了。”紅花一期安置小區裡幾位居民正開心地聊著這一新變化。過去小區裡硬件設施不夠完善,連可以坐的凳子都沒有,居民們聚在一起只能站著聊天,很不方便。四方社區工作人員認識到這個問題後,立即找來工人在小區內規劃安置新凳子。

紅花社區成立了居民服務中心,是融合了居家養老、健康養生、志願服務、體育競技、友誼聯誼、學習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服務綜合體”。居民開門下樓就能參加各個組織開展的活動,在無形中提升了居民組織化程度,真正實現“打開門來我參與、聯動連心一家人”。

打漁社區打造的“群眾大舞臺”不僅為安置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休閒空間,還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區工作人員請來民間老手藝人,把“二十四孝”雕刻在特意找來的江石上,建成文明“小廣場”;棚改時,村民家中用來餵豬的“豬槽”、用於舂食物的“杵臼”等日常生活用具被社區幹部精心製成“微景觀”,讓社區留住鄉愁。

“雖然只是對安置小區進行了‘微改造’,但解決的都是居民們最迫切的需求,我們有責任讓居民住得更安全更舒適,讓居民對社區更有歸屬感。”在青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仕連看來,有別於傳統的“大拆大建”,社區幹部更應該圍繞百姓身邊的難事、小事,躬身力行,如此,社區工作才更有溫度,才會被居民認可,社區才會更好看更好住。

董愛書 黃大芬

責編:蔣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