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段懷清,復旦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讚美勞動、書寫土地,反映勞動背後農村社會的深刻變化,是文學的經典主題之一。用歷史與審美的眼光去看待勞動,不僅是瞭解農村勞動人民的重要途徑,更承載了守護人類精神家園的重要意義。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向廣大讀者推薦書寫土地與勞動的五部長篇小說。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第一部是李丹的《走三邊》。這是一部以20世紀上半期陝北三邊地區革命歷史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從側面反映了劉志丹、謝子長等新中國革命先驅的奠基奮鬥歷程。小說塑造了一大批生成於日常生活與時代歷史風雲之間的人物,用血與淚的人物故事,客觀、歷史的眼光,回答了中國革命如何歷經艱難曲折和浴血奮戰走向勝利的問題,是一部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鄉土情結的文學作品,讀來蕩氣迴腸。其中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場景的細節描寫,同樣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量。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第二部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果要評選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閱讀量大而且持續受到關注的文學作品,該書大概會榜上有名。它的故事背景基本圍繞土地、農民和農村,但揭示的主題卻並不僅限於此。它直面並試圖揭示的,其實是人類帶有共通性的生存狀況及生活困境。小說中的人物不甘平庸,不屈服於環境,直面現實、挑戰命運,心中永遠保持著對於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並通過踏踏實實的辛勤勞動和與人為善的自我良知,一步一個腳印地建設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他們平凡的生命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奉獻與犧牲、堅韌與執著、頑強與抗爭、追求與奮鬥這些超越凡庸的人格力量與人生境界,讀來令人過目難忘、感慨系之。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第三部是賽珍珠的《大地》。該書以其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不僅極大地改寫了19世紀以來西方形形色色的“中國敘事”的語言風格與文體格局,也幾乎重構了西方視域中的中國形象。無怪諾貝爾頒獎詞寫道:“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作者用一種溫厚而細膩的情感筆觸,完成了對20世紀初期中國的農民生活及農民社會的史詩性的文學想象與敘事。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第四部是柳青的《創業史》。在反映上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運動這一巨大社會變革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柳青的《創業史》令人印象深刻。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當時農村中各種人物瞭如指掌,這給他成功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今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進入到當代文學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行列。小說肯定了創業者堅持不懈的現實努力與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同時也重新闡釋了“家業使兄弟們分裂,勞動把一村人團結起來”這樣一種有關土地—勞動的厚實生活體驗和樸素人生感悟。


#五一國際勞動節#段懷清:讚美勞動的五部小說

第五部是弗瓦迪斯瓦夫·萊蒙特的《農民們》。小說以秋、冬、春、夏四季更迭的完整時序為敘事脈絡,表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波蘭農民的苦難生活和努力抗爭的歷史,此書亦獲得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如果再加上1920年獲獎的挪威作家漢姆生的《大地的成長》(亦譯《大地的碩果》)、1938年獲獎的賽珍珠的《大地》,在短短20年中,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了三位以“土地—農民”為中心敘事的小說家。這一文學現象,似乎表現出諾貝爾文學獎對於西方在工業文明、商業經濟以及都市文化的多重擠壓淹沒之下,重新“發現”並關注大地,肯定並重構以個人為主體的勞動生活所作出的積極努力。

(本文刊載於2020年第9期《中國紀檢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