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天下大定,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开始讨伐商纣,周武王军在牧野大败商纣军,至此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始称西周。

周天子天下大定,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周武王代替商纣取得天下后,为了牢牢控制住原商朝的的领土,他采用了“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的策略,周武王开始分封天下,将王族宗亲、功臣贵族、商朝遗族分封到全国各地为诸侯,并将分封地的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这些诸侯国管理,诸侯国君的爵位有高低,面积也大小不一,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共同拱卫周王室。

据《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种现象是古代分封制所产生的,也是中国目前许多姓氏的源头。
周天子天下大定,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爵位等级

爵位,就是周代及古代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在法律制度上的规定。周代的最高统治者是王,比如周文王,周武王。

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有五个等级,即:公、侯、伯、子、男”五爵。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周代诸侯划分为五等,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周代的列位等级说:“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国语·周语上》载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逸周书·职方氏》说:“凡国,公、侯、伯、子、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一、公爵

西周的公爵分封的是王室宗亲和前朝贵族,封地有方圆百里,可以组建“三师”军队,有较大的独立性。

公爵诸侯国只有七个,分别是: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其中虢国的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弟弟,周武王的叔叔,所以被周武王封为公爵;

其余六个公爵诸侯国,都是前朝贵族后裔。夏禹的后裔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分封在宋国。黄帝、炎帝、尧、舜的四个后代,分别被分封为蓟国、焦国、祝国、陈国。不过,在进入到东周,以上七国不仅爵位有所变化,也陆续被周边诸侯国吞并。

二、侯爵

西周的侯爵封地也是方圆百里,在周初,齐、鲁、卫、晋、燕诸国都是侯爵,守卫着王室的东、北、东北、东南边疆。

周天子天下大定,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三、伯爵

西周伯爵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有的是畿内封君,如荣伯、井伯、杜伯、单伯、散伯、徵伯、过伯、夷伯等。春秋时代明确称伯的国君,主要有郑伯和曹伯。周平王东迁时秦国护驾有功给予升爵一级的奖励,从子爵改成伯爵。

四、子爵

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主要有北子和沈子。文献中其他诸子,尚无金文印证。楚国国君开始的正式书籍记载为子爵。后来其国君请求该封爵位不成而自封楚王。

五、男爵

春秋所见男爵仅有许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