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症狀:

番茄灰黴病是大棚栽培番茄的重要病害,莖、葉、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實,通常以青果發病較重。莖染病時開始呈水浸狀小點,後擴展為長圓形或不規則形,淺褐色,溼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黴層(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嚴重時致病部以上莖葉枯死導致枯萎病;葉片發病多從葉尖部開始,沿支脈間呈”V”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浸狀,展開後為黃褐色,邊緣不規則、深淺相間的輪紋,病、健組織分界明顯,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黴層。果實染病,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後向果實或果柄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並生有厚厚的灰色黴層,呈水腐狀。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灰黴病導致植物死亡

侵染循環:

番茄灰黴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灰葡萄孢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區)或菌絲體及分孢梗(溫暖地區)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菌絲,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和人們生產活動進行傳播。分生孢子依靠氣流傳播,從寄主傷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為弱寄生菌,侵染植物的貯藏器官或抵抗力較弱的部位(如果實)。可在有機物上營腐生生活。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果實染病症狀

生物學特性:

據華中農業大學研究資料表明:灰葡萄孢菌的生長溫度範圍較廣,在3-30℃之間都能生長,而最適生長溫度為20-23℃,在5℃以下及30℃以上,灰葡萄孢菌生長緩慢。灰葡萄孢菌菌絲致死溫度為50℃下1h。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8-32℃範圍內均可萌發,最適萌發溫度為20℃左右,培養24h後孢子萌發率可達94.3%。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發相對溼度要求較高,淹水條件下不利於孢子萌發,在20℃下培養24h的萌發率僅為5.8%。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發與空氣相對溼度有關,當空氣相對溼度≥80%,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才能萌發,當空氣溼度低於80%時,分生孢子不能萌發。灰葡萄孢菌也能在較廣的PH環境(PH2-11)中生長,灰葡萄孢菌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喜歡偏酸的環境,最適=PH值分別為5和6.2。灰葡萄孢菌菌絲生長對光照無特別要求,在黑暗或光照條件下均能生長。灰葡萄孢菌可利用多種營養成分,但是對培養基的碳氮源也有一定的選擇性,最適碳源為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最適宜氮源為精氨酸、蛋白腖或牛肉腖為最佳。一些學者認為營養對灰葡萄孢菌孢子萌發有促進作用。但也有研究發現有些營養成分可抑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發,如澱粉、蔗糖和精氨酸等。

灰葡萄孢菌孢子或菌絲的最適侵染溫度為12-17℃。在室溫條件下,灰葡萄孢菌的致病力隨著溼度的增加而增強。處於高溼條件下(相對溼度≥85%)8h,灰葡萄孢菌能成功造成侵染。在20-25℃和多雨高溼條件下,灰葡萄孢菌菌絲生產快、菌核形成早。大棚內的小氣候特別有利於灰黴病的發生。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葉片染病症狀

發病條件:

當然,種植密度過大,或營養生長過旺,田間通風透光差,品種抗性較低等,均是造成發病的條件。灰葡萄孢菌是弱寄生真菌,管理粗放,機械損傷、蟲傷、生長不良抗性弱等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番茄灰黴病發生的關鍵因素:一是低溫持續時間過長,低溫是溫室大棚番茄灰黴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在北方節能日光溫室中,溫度長期偏低,日均溫在20℃以下,尤其連陰天情況下,植株處於飢寒交迫的環境下,易發病;二是持續高溼是關鍵因素。遼寧省農科院植物保護所研究表明,在一天中,相對溼度大於90%持續8小時以上,灰黴菌就能完成侵染、擴展和繁殖。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葉片典型V型侵染

侵染機理:

灰葡萄孢菌能以分生孢子藉助風力、流水或雨水濺射進行傳播。分生孢子落到寄主植物表面,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萌發長出芽管,芽管伸長通過植物表面氣孔或傷口侵入植物組織,或是在芽管頂端形成類似附著胞的結構,附著胞則通過機械壓力及分泌一些細胞壁降解酶類物質直接穿透寄主植物表皮,進入寄主植物體內;在侵入寄主植物體內後,灰葡萄孢菌藉助於真菌毒素等化學物質殺死寄主植物細胞並形成初始病斑;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侵染之後,病斑開始擴展並造成植物組織軟腐;在侵染後期,灰葡萄孢菌在寄主體表形成分生孢子梗,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並開始下一輪的侵染循環。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染病葉片背面

葡萄孢菌作為一種壞死營養型病原真菌,能產生一系列非寄主轉化性的植物毒素殺死寄主植物,所以灰黴病的侵染作物種類繁多。從受灰葡萄孢侵染的植物組織中分離到的一些毒性物質,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使愈傷組織細胞活性明顯下降,並能對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等細胞器產生影響;能夠導致植物葉片變色和細胞潰解,從而有利於病菌的侵入和定植。

灰葡萄孢菌還能產生草酸等對植物有害的小分子酸類物質。通過體外草酸乙酸鹽水解酶,將草酸乙酸鹽轉化成丙酮酸鹽和草酸,酸化周圍環境;然後灰葡萄孢菌分泌的多種胞外酶類(包括果膠酶、蛋白酶和漆酶),受草酸激活,對寄主植物造成損傷。而且草酸可以螯合細胞壁上的鈣離子,破壞鈣-果膠複合物,鈣離子的去除擾亂了果膠複合體之間的分子內相互作用並破壞果膠主鏈的完整性,導致果膠間質吸水膨脹。草酸及灰葡萄孢菌產生的植物毒性蛋白還可引起植物發生防衛反應,直接引起植物程序性死亡,這些都有利於侵染進行。

灰葡萄孢菌也是一種腐生病原真菌,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壁降解酶,降解不同類型的細胞壁聚合物,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果膠酶水解破壞植物組織、消弱細胞壁,有利於病原菌穿透和定植寄主植物,併為其後的生長和擴展提供養分。

此外灰葡萄孢的代謝產物中有乙烯、生長素和脫落酸等植物激素,從而改變植物體內單一激素的量或破壞植物體激素的平衡。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莖稈感病

防治:

除去溫度、溼度等客觀因素外,生產上人工的不合理操作,往往成為灰黴病的重要誘因:一是對花進行激素處理,造成花瓣不能正常脫落,與果實粘連;一旦花瓣死亡,條件一旦合適灰黴病病菌便會滋生,引起果實染病或汙染果面;二是打叉摘葉等造成的傷口,沒有及時的處理或棚室病原基數較大,人為傷口造成病害爆發。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花瓣激素處理造成花瓣不能正常脫落

番茄灰黴病,這次終於講透了

圖:花瓣滋生病菌

這裡提幾點:

一是,低溫季節的高溫管理,將棚室溫度穩定在28-32℃之間,增產又防病。(別問我為什麼)

二是,棚室的整體消毒處理,除去正常作物施藥外,要對地面、立柱、牆面等等進行殺菌處理(不限農藥,也可以是人用的衛生消毒,大家自由發揮)

三是,採用雄蜂進行授粉,這樣花瓣可以自動脫落(另據用過的朋友講,西紅柿個頭並不小,與激素處理差不多)

四是,一旦條件合適發病或者發病後,不要噴施葉面肥,先治病。

以前整理的常用灰黴病防治藥劑(後來賬號忘了,重新發一遍):

細胞分裂抑制劑

乙黴威:對黑星病、炭疽病、青黴病、灰黴病等多種病害。在防治蔬菜灰黴病上有很好的效果。對苯並咪唑類殺菌劑(多菌靈類)呈負交互抗性。該殺菌劑能有效防治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灰葡萄孢病菌引起的葡萄和蔬菜病害,也可防治黃瓜灰黴病、莖腐病、甜菜葉斑病、番茄灰黴病,用於水果保鮮,防治蘋果青黴病。與苯並咪唑類殺菌劑有負交互抗性,然而兩者混合使用可導致產生對兩種化合物均有抗藥性的菌株。

真菌呼吸作用抑制劑

複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

啶酰菌胺:巴斯夫開放的新型煙酰胺類內吸性殺菌劑,殺菌譜較廣,幾乎對所有類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對防治白粉病、灰黴病、菌核病和各種腐爛病等非常有效,並且對其他藥劑的抗性菌亦有效。對主要經濟作物的多種灰黴病、菌核病、白粉病、鏈格孢屬等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吡噻菌胺:日本三井化學,對灰黴病、白粉病、霜黴病等廣範圍的病害有很高的活性,並有相當的持效性。

氨基酸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

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劑

苯胺基嘧啶類化合物

嘧菌胺:可用於多種作物中黑星病和灰黴病的防治,與三唑類、苯並咪唑類等傳統殺菌劑無交互抗性

嘧菌環胺:主要用於防治小麥、大麥、葡萄、草莓、果樹、蔬菜、觀賞植物、草坪、園林花卉等等作物中的灰黴病、白粉病、黑星病、穎枯病以及小麥眼紋病等,同三唑類、咪唑類、嗎啉類、二羧酰亞胺類、苯基吡咯類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對敏感貨抗性病原菌均有優異的活性。嘧菌環胺也可與丙環唑、環丙唑醇、咯菌腈等其他殺菌劑配成混劑使用。

嘧黴胺:對於防止葡萄草莓、番茄、洋蔥、豌豆等作物及觀賞植物的灰黴病有特效,還可用於防治梨黑星病、斑點落葉病等,嘧黴胺對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優異的活性,有其對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類殺菌劑已產生抗性的灰黴病菌有效。

由於作用機制相同,苯胺基嘧啶類殺菌劑的不同品種之間存在交互抗性,但與機制不同的三唑類、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等無交互抗性。

脂質和膜合成抑制劑

脂質過氧化作用抑制劑

二甲酰亞胺類化合物最終開發出三類殺菌劑,即噁唑啉二酮類,例如乙烯菌核利,乙菌利;樸海英類或咪唑啉二酮類,例如異菌脲;以及丁二酰亞胺類,例如腐黴利。

異菌脲:廣譜

腐黴利:對葡萄孢屬和核盤菌屬真菌有特效,能防治果樹、蔬菜作物的灰黴病、菌核病、蔓枯病等,對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抗性真菌亦有效,腐黴利噴施後可以通過作物的葉和根迅速吸收,使用後保護效果好、持效期長,有效組織病斑發展蔓延,腐黴利不能與強鹼和有機磷農藥混用。

乙烯菌核利:能有效防治灰黴菌、核盤菌,並對蔬菜立枯菌、白斑病菌、亞隔孢殼菌等有一定的療效,對葡萄、蔬菜還有治蟎作用。

該類藥劑之間也存在交互抗性,注意輪換用藥。

麥角甾醇類生物合成抑制劑

C14脫甲基化抑制劑

惡咪唑:對灰葡萄孢屬、盤單孢屬、黑星菌屬、枝孢屬、膠鏽菌屬、交鏈孢屬等病原菌均有極好的抑菌活性。該化合物對灰黴病菌有突出的殺菌活性,對蔬菜和水果商的二羧酰亞胺類和苯並咪唑類殺菌劑抗性株系和敏感株系均有很好的效果,對現有的殺菌劑不存在交互抗性問題。除了一直孢子萌發外,對灰葡萄孢屬真菌的各個生長階段均有一直作用,包括芽管伸長和附著器的形成、菌絲的侵入和生長、病害擴展及孢子形成,還具有較好的治療活性和中等持效性。

第三類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

環酰菌胺:用於防治灰黴病、褐腐病及菌核病,它的主要靶標菌是高風險、極易產生抗性的灰黴病。

其他

國內比較突出的就是菌思奇——啶菌惡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得不提,效果也可以。殺菌活性高於目前生產上推廣和使用的其他化學藥劑。最重要的是與其他灰黴病的防治藥劑之間沒有交互抗性。

輪換用藥儘量選擇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有交互抗性的藥劑不要一起用或間隔太短使用。然後根據自己情況,合理搭配。

文章來源:191 農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