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不知道之前的《哪吒》大家看的过瘾不?可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哪吒从出生起,就被贴上了“魔丸”的标签,导致不管是家里人还是镇上的人都会对哪吒从心里产生一种抵抗。

其实,不光是哪吒,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父母贴上标签,不管是坏标签还是好标签,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可以变成自己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但是父母们却不知道,正是他们所贴的标签,限制住了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危害远远大于利。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标签效应

身边有一位朋友,讲起了自己内向性格的形成经历,他说原本自己是不内向的,但是小的时候很少跟亲切接触,于是见面了不知道如何去称呼对方,结果父母就说自己太内向,有过第一次之后就会有第二次,慢慢的就被父母贴上了“内向”的标签,甚至已经把内向已经当做了自己的性格。

其实,这也是典型的“标签效应”,当孩子被贴上标签时,他会对做出自我印象的管理,把自己的行为贴合标签。

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贴标签”的这种举动,是具有定向导向的作用的,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心理,认为自己就是父母所说的那样“内心”、“坏孩子”、“调皮捣蛋”。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其实,就像灯台照亮船只一样,只不过,灯台的方向反了。

在《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提到过“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到自己,也会影响到他的行为。”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

当家长给孩子贴上一个“坏”标签时,孩子会潜意识的往家长所贴的标签上发展。

说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家的孩子很淘气,你却对孩子贴上了一个“坏孩子”的标签,慢慢的这个孩子会真正的变成一个坏孩子。

其实,孩子的反抗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而是父母给孩子贴上的标签所导致的,潜意识的在告诉孩子“你就是个坏孩子”。

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会下意识的给别人或者是给孩子贴标签,甚至还会把贴标签的话挂在嘴边。

一般父母给孩子贴坏标签时,都是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家长想要避免有“贴标签”的举动,那么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上升高度说孩子,应该就事论事。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举例

前提:假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碰掉地上碎了。

错误示范:吃个饭都吃不明白吗?饭都吃不明白,你说你还能做什么?太笨了。

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仅给孩子贴了“笨”的标签,还没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在哪里。

正确示范:你怎么把碗打了,赶紧收拾一下。

父母让孩子打扫的做法是非常有用的,这样会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后果,而且还没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要知道标签容易贴,但是想要拿下来是非常费劲的,标签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变成孩子的内心或者是性格。

所以,家长给孩子贴标签不仅不会对孩子有帮助,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家长如何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就事论事

有些孩子因为年纪小或者粗心大意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把错误上升高度,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错误,却被家长上升到关于孩子性格甚至是智商的问题。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家长要记住一点,是要帮助孩子解决错误,而不是让孩子拥有错误。

2)多去鼓励孩子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犯一点错误,就是去批评孩子。父母要学会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心形成的关键,并不是他们做了多成功的事情,而是在于父母的鼓励。

家长喜欢给娃贴标贴,限制孩子的发展,危害远远大于利

3)控制好情绪

如果父母仔细回想一下的话会发现,每次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都是情绪非常烦躁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控制好情绪,情绪激动时说话容易不经过大脑,造成贴标签的情况。

只有控制好了情绪,才能降低给孩子贴标签的次数。

暖心小贴士

当家长给孩子贴标签时,危害远远要大于利,而且还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和成长,父母只有用发展的燕国去看待孩子,及时孩子做错事情,父母也要控制好脾气,相信孩子可以改正错误,相信经过时间的累积,孩子会变成你心目中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