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吐火罗人为什么消失了?

拉风的机长


吐火罗,民族名。亦称:兜传勒、吐呼罗、货罗,唐朝以前称:大夏。唐称:吐火罗。

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也有称大概源于阿富汗)。南下、缓慢的向水源充足的绿洲迁徙,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传统的领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

吐火罗人,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在龟兹古国出土的:太阳墓地(龟兹、意为白颜色),是典型的印欧丧葬形式。楼兰美女、小河公主也是典型的白种人,高眉、深目。古时所称的:大月氏、龟兹人、焉耆人、车师人、乌垒人、焉布拉克人等,都是:吐火罗人。

语言:早为原始印欧语。后分裂为:凯尔特语、日尔曼语、拉丁语、斯拉夫语等等。

吐火罗人对西域的文明乃至中国的文明与发展,都有过重大的影响。象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就是吐火罗人从西方引入中国的。

公元8世纪后,吐火罗人逐渐被维吾尔突厥人同化。吐火罗人形成:古粟特人和古塔里木其它民族。


眸子8552


题目问的有些模糊。

通常而言,吐火罗人是指生活在吐火罗盆地(或者吐火罗平原)的印欧人,就是生活在今日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以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天山以南,阿姆河上游两岸的人。汉代,中国称之为大夏,大夏就是吐火罗的另一种翻译,而西方称之为巴克特里亚。

题目中所说的,建立西域三十六国的那群人,是新疆土著,也基本是印欧人,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吐火罗人。由于很多种阴差阳错,这些南疆土著有时也被叫做吐火罗人,他们所说的话,包括龟兹语和焉耆语,也被叫做吐火罗语。特别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及楼兰附近的一座城是“睹货逻故国”,更是让人们坚信,南疆土著也是吐火罗人,甚至是吐火罗的起源地。

其实,南疆土著并不是吐火罗人,但是他们与吐火罗人都属于印欧人,或者说是雅利安人。3000多年前,中亚、西亚、南亚,是雅利安人的世界,来自北方草原的雅利安人四处迁徙,征服了中亚、伊朗和印度,并永远留了下来,并从游牧逐渐转型为定居。在伊朗和印度之间的这一片土地,就是中亚,也是雅利安人的地盘。

在中亚历史上,围绕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印欧人建立了多个城邦密集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河中地区的泽拉夫善河流域的,是粟特人的城邦;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是费尔干纳人的城邦;位于吐火罗盆地的是吐火罗人的城邦;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周的,是南疆土著人的城邦。这几种人,都是印欧人,都是东伊朗的雅利安人,他们语言各异,但是大同小异,都是东部伊朗语的各种方言,彼此基本可以相互沟通。所以,当张骞第一次来到西域的时候,他先到了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然后又到了河中的粟特地区,然后再吐火罗盆地找到了大月氏人,最后通过南疆城邦和羌人地区返回汉朝。过程中,张骞就发现了这几个地方的语言都大同小异,走过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翻译问题很简单。张骞只带了一个叫堂邑父的仆人,估计是匈奴人,可以解决对匈奴和大月氏的翻译问题,大宛国给配的翻译可以解决其他东伊朗语国家的交流问题。

在这几个东伊朗语地区,历史上,他们的国力普遍十分弱小,但是文化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而且地处交通要道,贯穿东西南北,与各大主要文明都有十分密切的交流。历史上,中国人来过,希腊人来过,波斯人来过,阿拉伯人来过,印度人来过,大月氏人来过,匈奴人来过,突厥人来过,契丹人来过,蒙古人来过,俄罗斯人来过,英国人来过。所以,这里的古代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兼收并蓄的态势。

这里的东伊朗文明,直接受波斯文明的指导,但更取决于中国的兴衰,因为中国的强弱决定了丝绸之路的兴衰,而东伊朗文明离不开丝绸之路。所以,在汉唐时期,东伊朗文明也都非常繁荣,特别是在汉朝,而唐朝时期已经是东伊朗文明的绝唱了。当丝绸之路衰退之时,东伊朗文明也随之衰退,最终被其他文明所取代。时至今日,这些东伊朗文明全都消失不见了。

东伊朗文明的消失,其结局有两个,一曰波斯化,二曰突厥化。吐火罗盆地波斯化了,河中粟特地区界于波斯化和突厥化之间,花剌子模、费尔干纳和南疆都突厥化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长期以来,东伊朗文明地区长期夹在西南波斯和东北游牧民族之间。如果波斯帝国强大了,那么粟特、花剌子模、吐火罗,无一例外的都是波斯领土,而费尔干纳和南疆也是波斯文化的辐射区,波斯帝国的贝希斯敦铭文清楚的记载了这里都被波斯帝国征服了。而波斯衰落时,游牧民族一定会南下,大月氏人、康居人、匈奴人、突厥人都这么干过。在张骞凿空西域的年代,波斯帝国已经灭亡,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安息帝国正在向上发展,即波斯文明正处于低谷,来自河西走廊的大月氏控制了吐火罗,来自哈萨克丘陵的康居控制了粟特城邦,来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控制了南疆诸城邦。

就这样,到了7世纪,波斯帝国又被阿拉伯帝国灭了,大量的波斯人离开伊朗,来到了东伊朗地区,他们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之一。在阿拉伯帝国在9世纪逐渐分崩离析之际,波斯人在中亚重建了波斯人的帝国,特别是萨曼王朝,非常强大。在萨曼王朝时期,波斯文化在东伊朗地区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于是,东伊朗的粟特、花剌子模和吐火罗全都波斯化了,波斯人与这里的东伊朗人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他们说波斯语,他们被称作塔吉克人(大食)。东伊朗的撒马尔罕、布哈拉、玉龙杰赤、巴尔赫、赫拉特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波斯文化城市。

但是,好景不长,游牧民族很快也就渡过锡尔河、阿姆河南下了。9世纪中期,蒙古高原上,回鹘汗国崩溃,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突厥语民族大迁徙。在这一波浪潮中,大量的回鹘人进入了南疆塔里木盆地,并定居下来,居住在龟兹、焉耆等地。这种进入,与之前几个世纪突厥人统治西域城邦的方式完全不同,过去突厥人并没有大量迁居南疆,只是派人驻扎南疆,监督各城邦。这次不同,是突厥语民族大量进入南疆,带动南疆开始了突厥化。除了回鹘人,其他突厥语民族,包括葛逻禄人、样磨人、钦察人等都行动起来,四散迁徙。在9世纪后期,有一群突厥语民族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并皈依回教,到了10世纪末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发展到鼎盛,向西灭掉萨曼王朝,向东灭掉了于阗王国,西喀喇汗王朝以撒马尔罕为都城,占领了河中原粟特地区,东喀喇汗王朝以疏勒(喀什)为都城,占领了南疆,二者中分费尔干纳盆地。于是,这就拉开了原东伊朗地区的突厥化大幕。此后,突厥化浪潮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辅之以强烈的伊斯兰浪潮,最终,东伊朗文明彻底消失了。东伊朗的核心地区,即今日的南疆、乌兹别克斯坦基本都突厥化了,并且信回教。

其实,吐火罗盆地也未能幸免,在喀喇汗王朝建国的同时,也有一批突厥语民族来到阿富汗,建立了伽色尼王朝。但是,这批突厥语民族太少了,不足以改变塔吉克人的主体地位。于是,吐火罗盆地至今仍是塔吉克人居多,阿富汗北部是这样的,塔吉克斯坦也是这样的。突厥语民族的痕迹不是很明显。而撒马尔罕、布哈拉这样的塔吉克人大城市,虽然归属于乌兹别克斯坦,但至今仍是塔吉克人居多数。

就这样,在7世纪以后,原东伊朗地区的文明,逐渐被波斯文明和突厥语文明所取代了,东伊朗文明从此消失的无踪无影。萨曼王朝以后,这里的历朝历代,要么是波斯文明,要么是突厥化文明,要么是波斯化的突厥,要么是突厥化的波斯,就是没有东伊朗文明什么事了,即便蒙古人在13世纪对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的屠杀和统治,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就这样,那些曾经繁荣富庶的东伊朗文明,在波斯化、突厥化、伊斯兰化的浪潮中,消失不见了,南疆是如此,吐火罗盆地是如此,河中地区是如此,费尔干纳是如此,花剌子模也是如此。


龙豹鸡


到了公元七世纪以后,随着唐帝国与突骑施汗国、吐蕃王国及东进的阿拉伯帝国四股强大政治力量,在西域展开空前激烈的角逐的背景下,原本存在的吐火罗叶护政权变得岌岌可危,尤其705年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屈底波将征服吐火罗人作为了主要目标,在阿拉伯帝国军队的连续打击下,吐火罗斯坦的土著政权纷纷灭亡,而西域地区的吐火罗人土著政权依附于唐朝和突骑施势力的庇护,还能苟安一时。

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后,随着唐帝国的势力步步退却,以及突骑施汗国的灭亡,西突厥势力逐渐在西域地区占了上风,吐火罗著土著政权纷纷臣服于西突厥汗廷,而中亚原吐火罗斯坦地区则已经完全伊斯兰化,此后吐火罗人逐渐不复存在于史籍中,他们的后裔逐渐融合到突厥诸部或中亚穆斯林群体之中了。


史海悠游闾春晖


不清楚,吐火罗这个民族可能不够强大,融入了别的少数民族当中,被同化了,也类似于匈奴一样,融入了蒙古族群中,不会灭决。


94310417小云


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而且大民族相互更替,你方唱吧我登场,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统治过这个地方的民族数不胜数,所以民族融合非常充分,你说的吐火罗最后也是在轮番轰炸之后消失于历史长河了。


浪里小刀


被其他文明征服逐步分散通化掉了,多数后代融入到吉尔吉斯斯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