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到底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

按照美國學者根據日本戰中統計計算,在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四十四萬餘。一位研究抗戰歷史的專家張忠義先生,旁徵博引日軍史料,也得出一個接近的數字,45.5萬人。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佈的數字則為48萬,而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則採用建國後綜合統計後的數字——55萬。當然,也有對此持有異議的專家學者,比如社科院的劉大年教授,就根據國民黨軍戰地統計數字計算,日軍在中國陣亡人數超過100萬人。

到底哪個數字是正確的呢?

美國方面使用的是日軍提供的公佈材料,按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然而,對日軍公佈的陣亡人數,一直就有異議。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第一方面的異議是日軍的陣亡人數和對手公佈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國民黨軍在臺兒莊戰役中,認為至少擊斃日軍一萬二千餘人,而日軍公佈的陣亡人員只有兩千餘,相差六倍之多。一些學者如張忠義先生將其歸結為中國軍隊對戰果的誇大。

國軍對戰果誇大可能有之,但日軍的作戰記錄中,卻有很多令人費解之處。

例如日軍在作戰記錄中,經常可見"苦戰"字樣,而公佈的傷亡卻極小。以攻佔洛陽為例,整個戰役,日軍公佈的陣亡人數,區區55人。但其中又分明記載了多次激戰,如停車場肉搏戰、禹王廟對攻等等,傷亡人數頗有些對不上號。

又如抗戰初期的山西萬全之戰,日軍有記錄稱此戰中步兵第三聯隊幾乎全軍覆沒,原因是第三聯隊本身屬於二二六兵變的主力,這些官兵都屬於當時的叛軍,但懲罰遲遲未作,送他們到中國戰場,其意義就是讓他們能夠"光榮地死"。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第三聯隊的官兵為了洗刷恥辱,在萬全城下發動了自殺性的衝鋒(不炮擊摧毀城牆,直接進行雲梯登城),大部戰死沙場。然而,與此矛盾的是,同時公佈的戰報中,第三聯隊的傷亡合計不超過一百人。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靖國神社中供奉的靈位,與日軍公佈的陣亡人數不符,並且逐年增加,彷彿越來越多的陣亡人員從地底下冒出來一般。

看來,日本的戰報,還真讓人有些不敢相信。這種戰報的權威性早就受到質疑,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就多次發現日軍力圖以掩飾自己傷亡的做法造成美軍的錯覺,並鼓舞自己的鬥志。

雖然日方戰報的數據說不通,但作為外國人,我們所能夠做的,只是懷疑。然而,近年來日本國內的資料統計,卻為這種說法提供了新的證據。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雖然還無法斷定到底有多少日軍陣亡中國,但其統計的數字,至少證明無論軍事博物館還是何應欽將軍,提供的數字都過於保守了。而日軍的戰報,則在這些翔實的統計數字面前,徹底失去了可靠性。

比如,日本權威歷史學家伊藤正德(《帝國陸軍史》的作者)在他的書中,記錄戰死在中國的日軍,共計78萬9370人。

而在一冊日本新聞社編輯的《中國慰靈》中,則提供了更為詳實的數字。這本書,是一套記錄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情況,追悼亡靈的系列圖書,包括《緬甸慰靈》、《滿州慰靈》、《瓜島慰靈》等,《中國慰靈》是其中的第五部。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在這一冊圖書中,新聞社記者統計的日軍在中國陣亡總數,超過七十萬人,其中不包括蘇聯紅軍、抗日聯軍在東北和中國遠征軍在印緬的戰果。這是戰死和戰病死的合計人員數字,這符合陣亡人員統計的原則,美日統計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在南洋的傷亡人數,也是這兩個數字的總和。

我們再來看一下,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了多少人口:

對於中國在抗戰中的人口傷亡情況,說法不一。早先的著作多持2000萬的說法,何應欽稱,中國直接間接死傷者在2000 萬以上。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也說:"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在2100萬以上"。而中國軍事a>科學院編的《中國抗日戰爭》則說,"中國軍隊傷亡380餘萬人, 中國人民犧牲2000餘萬人, 中國軍民傷亡總數達3500萬人以上。"這個3500萬的數字被沿用至今。

抗戰爆發後兩年,即1939年7月,國民政府就頒佈了《抗戰損失查報須知》,規定"人口傷亡查報辦法","人口傷亡,除傷亡將士由軍政部督同各部隊調查外,概由各市縣政府每遇敵軍攻擊或遇敵機轟炸後,由派員督同該管警察及保甲長,依照政院頒發之《人口傷亡調查表》,逐戶調查據實填載",然後報行政院、省政府留存。對於該辦法頒佈前的人口損失,也要求各地"追查補報"。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因戰時情勢混亂,各地的傷亡調查工作很難展開。1945年10月,依照各地呈報的傷亡調查表,整理出的《人口傷亡報告表》上,顯示平民傷亡僅516690人(重傷57851人、輕傷62272人、死亡396567人),顯然與真實情況嚴重不符。所以內政部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在統計戰爭傷亡人數時,只能進行估算。

具體的估算方法是,在呈報傷亡調查表的各縣中,選出崑山、南寧、邵陽等31縣,將它們的"人口傷亡總數平均之,作為每次普通戰鬥人民傷亡之代表數"。然後將戰鬥分為會戰、重要戰鬥、小戰鬥三種,以"普通戰鬥代表數百分之十為小戰鬥之代表數,普通戰鬥代表數之十倍為每次重要戰鬥之代表數,普通戰鬥代表數之百倍為每次會戰之代表數。"最後把"每省每種戰鬥之次數,分別乘以每種戰鬥之代表數,將所得次數相加後,再將後方各省實際報告本會之空襲傷亡數字分省加入",得出民眾傷亡總數。

依照以上方法,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估算,民眾重傷979003人、輕傷2240685人、死亡5390164人,合計8609852人。再加上軍政部所報軍人傷亡3405461人,總共是12015312人。委員會對這個結果並不自信,說"內中估計方法是否合理,數字是否適當,仍請專家多方研究指正。"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年2月,行政院實際公佈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參照了各省戰後相繼呈報的傷亡統計,其所披露的數字,與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的估算略有不同。這份報告顯示,軍人傷亡3650405人、平民傷亡9134569人,合計12784974人。這個數字並不反映全國的人口傷亡情況,"系以東北各省市及臺灣以外之中國領土為限,共軍佔據區域亦未計列在內。"

至抗戰勝利前的1945年3月,所謂的"共軍佔據區"約956960平方公里,人口9550萬。抗戰期間,各個根據地政權也進行過一些局部的人口傷亡調查,但和國統區一樣,沒有辦法深入開展。…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至於東北、臺灣和華僑的人口損失,依據學者袁成毅的研究,在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傷亡、一二八淞滬會戰和長城抗戰的傷亡總數為63446人。在戰爭中,參加日軍的臺灣兵有53393 人死亡或生死不明, 再加上受傷致殘者2000人, 共55000人。此外日軍制造"無人區"造成27萬人死亡,發動細菌戰造成27萬人死亡,香港同胞在內的華僑傷亡有5332人。以上幾項數字,再加上國、共公佈的軍民傷亡情況,合計22888801人,為"較為可靠統計的最低限度的數目"。袁成毅據此認為,"考慮到1947年國民政府所公佈的數據裡國統區損失統計的保守性……中國軍事科學院公佈的3500萬的說法絕對不是一個誇大的數據。"

為了得出更精確的人口損失情況,卞修躍進行了逐省調查,如查證四川省(含重慶大轟炸死亡人數)死亡22500人,受傷26000人。他還對勞工、偽軍等以往被忽略的群體進行了傷亡統計。依照他的研究,中國有20620939人直接死於戰爭,14184954人被殺傷,5351073人被俘或失蹤,以上總計40198559人。如果再加上河南饑荒等間接死於戰爭者,中國在抗戰中可信的傷亡將超過4500萬人。

抗日戰爭中,到底犧牲了多少人,這個“數字”太驚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