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本,二本,三本讀出來考公務員,考上都是一樣的,你怎麼看?

特朗普的爺


本人年近知天命,兩個孩子都上過大學,一個己經工作了,一個還在繼續上學,加上本人也曾經上過學,對現在的大學也還算有一定的瞭解。因此,我就斗膽來湊個熱鬧,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所謂的一本、二本、三本的說法,其實來源於高校招生的錄取環節。1、一本者,第一批錄取的本科生。一本院校包括全部985高校、211高校,還有一部分教學實力比較強的高校,也在一本招生。一本招生即是實力的象徵,又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在國人心中自然分量很重。有些一直在一本招生的院校近年來走下坡路,風光不再;屬於照顧性質的211高校,那水平確實氣乏善可陳。2、二本者,第二批錄取的本科生。二本院校與一本相比,自然在教育質量、辦學實力、社會聲望等方面差距較大,明顯處於第二梯隊。或許,當初一本、二本界限森嚴,但越到後來這種區別越模糊。例如:某高校,在本省一直在二本層次招生,如果在其他省市被放到一本招生,學校會不厭其煩地在學校簡介中一一列出來,當做莫大的榮耀,沾沾自喜一番。3、三本者,第三批錄取的本科生是也。以民辦高校和一、二本高校自辦的獨立學院為主,雖然有一些還不錯,但草臺班子、野雞大學的惡名如影隨形,實質的作用是:學生交高費,混上四年,學校發個文憑,屬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劣質文憑工廠、社會財富收割機,僅此而已。你指望一個建築老闆任董事長、請上幾個退休教授,再臨時僱用一些剛畢業、未正式就業的學生的所謂高校能培養出什麼高材生,坦率地說,那絕對是緣木求魚。好在無論是所謂的一本、二本、三本高校,還是所謂的985、211高校,這些名頭都已經不再使用。

其次,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大學生們。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就是高考分數。當然,一本院校錄取的分數高,或者很高;二本院校次之,三本院校更低。從普遍意義上說,一本院校錄取的學生當然綜合素質更高,人相對聰明一些,會學習,愛學習,更容易成才。二本、三本當然越來越差。一般來說這樣理解也是對的,但也不絕對。極端而言,上了一本大學,如果不愛學習,認真鑽研打遊戲技術、化妝、美容技巧、撩妹絕招、追帥哥實招,吃喝玩樂四年,苦練睡功四年,花了家長四年錢,勉為其難地畢了業,肯定是草包一個。上了個二本院校,如果認真學習,鑽研所學專業知識,肯定也學了好多知識。當然,三本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論什麼院校,只有在校期間必須認真學,才能名符其實。畢竟,四年或五年的學習時間可以徹底地改變一個人啊!見過一些一本院校的畢業生,那良好的自我感覺,目空一切的樣子,鄙視他人的神態,令人印象深刻。一句話:不論一本、二本、三本的畢業生,有真貨,也有假貨,絕不要把那文憑太當回事兒。

最後,從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畢業的學生考上公務員,都是人才。現在,一年的大學畢業好幾百萬人,能考上公務員的估計最多不超過20萬人。能考上公務員者,都是過五關、斬六將後才成功上岸,絕對是佼佼者。這一點毫無疑問。你詳細研究一下公務員考試的招考公告,從沒見過要求區別一本、二本、三本畢業生的(除部分省公開招考名校畢業的所謂高層次人才),只要學歷符合要求就可以。也就是說:從走出校門的那天起,一本也好,三本也罷,都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能顯示真本事的標準之一就是被錄用為公務員。有沒有能力和水平,一上考場,立馬現了原形。見過幾個在本省一個毫無名氣的二本院校的學生,他們講:從走進大學校門的那天起,買上一套公務員招考學習資格,苦讀苦啃四年,資料都翻爛了,內容都爛熟於心,一到招錄考場,恰能筆下生花,最後成功上岸,順順利利成了官員。倒是有些985院校、211高校畢業的學生學問高深,不屑如此,不擅此道,屢試不中,只能垂頭喪氣。另外,無論你承認與否,文科類、法學類畢業生考公務員,那確實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一旦成功上岸進入公務員隊伍,不論是高層機關的公務員,還是最基層的鄉鎮公務員,待遇是完全一樣的。那本文憑也基本上就成了歷史檔案,最多大家閒聊起來說說誰是哪一個大學畢業的,很少有人關注的。進入機關就看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綜合素質,況且,大學裡學過的那些東西,在公務員崗位上,能用到的最多不超過15%。比自身學歷更重要的還有工作態度、個人品行、自律能力、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等等方面。如果把自身知識水平稱做硬件、智商的話,這些能力或許可以稱為軟件、情商吧。很多時候,軟件比硬件更為重要。至於一個人能幹出什麼成績,職務能達到什麼層次,學識水平、個人努力程度僅僅是一個方面,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就更多了。通俗點說:一本院校的不見得都優秀,二本院校的也能出類拔萃,三本院校的也有高歌猛進的。上什麼層次的大學,與個人前途多少有一些關係,但相關性確實不大。一句話:上大學讀書與混跡官場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兩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