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險,是坑嗎?

“分紅險”好比“基金”


分紅險分保證收益和非保證收益兩部分。通常保證收益部分較低,而非保證收益容易被利用進行“銷售誤導”,從而導致該險種譭譽參半。

其實分紅險是一種隨著“經濟週期”和“保司投研能力”沉浮的保險產品形式,可以與重疾險,終身壽險以及終身年金險相結合。

購買分紅險,要求消費者有一定的辨識能力。

類似買基金,基金經理的能力,基金的歷史業績都要納入參考框架。一旦成交,理論上,保司與消費者就處於同一陣營,同甘共苦。


分紅險的意義


眾所周知,在90年代,內地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保險公司因為缺乏對未來經濟環境以及利率趨勢的預判經驗,而普遍採取了較高的預定利率研發產品(對客戶來講就是高收益產品,普遍在8%-9%左右),但是在央行連續八次降息之後,保險行業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利差損”,也誕生了一批棘手的“壞賬”。(所謂的“利差損”大致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在合同中設定給付客戶的收益遠遠超出公司自身靠投資實際取得的利得,也就是虧本了。直到現在,不少保險公司依然在填過去的坑。)

當然,對保險公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的還有“死差損”和“費差損”等等。只是這些都比較可控,所以不展開討論了。

在付出了慘痛代價後,不少大型保險公司吸取教訓,重視起經濟週期的市場風險,資管能力以及精算團隊的建設,為了避免再一次陷入“越賣越虧”的局面而採用了較低的定價發行產品(提高疾病發生率或者降低預定利率)。

隨之而來的是產品價格的提升,與目前相對激進的中小型保險公司相比,大型保險公司在保費方面毫無優勢。(較激進的定價會在一度程度上使保司存在經營和擠兌風險)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使得保險公司降低潛在經營風險的同時提高競爭力呢?

“有”,分紅險就是這種可以讓保司與客戶實現雙贏的產品。

注:這不是分紅險的誕生背景,此處舉例只用來闡述分紅險的設定意義和存在價值。


分紅險的內在邏輯


一張非分紅型保單的定價包含了“保單成本”和為公司股東預留的“邊際利潤”。

而分紅險往往比非分紅險的保費還要貴一些。(分紅險定價較低,相應的保證收益部分一般在1%-2%之間)秘密其實就在多收的這一部分保費裡。

眾所周知,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但是風險很難量化。可以說,所有產品都是精算師們依據大數定律,用一組組“無中生有”的預估數據進行測算設計出來的。但總有一些不利於保險公司的“肥尾事件”,可以看作是不可控的未知風險,比如“突如其來的利差損”。這時,多收的這部分保費可以用於平滑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

當然,如果沒有發生嚴重的未知風險(成熟保險市場比如香港,很大幾率不會),這部分多收的保費經過保險公司代勞投資後會在保單後期悉數返還,也就是“利差益”。

“利差益”加上可能的“死差益”和“費差異”就是“分紅”的組成部分,是保險公司的“額外利潤”,也是賬面的“可分配盈餘”。

在內地,銀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的“可分配盈餘”至少百分之七十用作分紅。在香港,沒有明文規定,保險公司自行把控,有部分保司聲明會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分配盈餘”作”分紅”。

有朋友會說,“可分配盈餘”不還是保險公司說了算。的確如此,但是在良性競爭的非寡頭壟斷的保險市場,黑心的保險公司是很難存活的。


分紅險的投資方向


也許有朋友會問,在發生了突如其來的“未知風險”後,是不是分紅實現率會很低,或者乾脆不分紅?

其實,在成熟保險市場的保險公司不會這樣。

首先要說明的是,分紅險都是長期險,也就是說分紅險真正體現出巨大優勢是在保單後期,需要時間的積累。

分紅險之所以會比非分紅險多出一些超額收益,是因為底層資產除了投資常規的固收債券市場(國債,企業債,地方債等等),也有相對較多的一部分投資於權益市場(比如股市,樓市等等)。而權益類資產的特點是投資耗時較長,並且沒有預定的退出時間。(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類似險資這樣的大資金在權益市場中有進場難,出場更難的靈活性缺失問題,不適合做短線交易。其實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就從側面反映出了大資金的無奈。)

所以,分紅險在早期是沒有多少分紅的。因為才剛入場,哪來什麼收益?即使是入非標的資金池,也要根據一定原則進行先來後到的利潤分配。

針對本節開頭提出的問題,成熟的保險公司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和消化。大部分會通過儲存投資收益較好年份的分紅用來補貼投資收益較差年份的分紅。以此來平滑整個保單期間的分紅波動率。


分紅險的兩種分紅方式


市面上有兩種分紅方式:英式和美式。

這裡大概介紹一下各自特點


英式分紅:

1、紅利派發的形式是保額,出險時會全額給付。

2、派發的保額提取時會折算成現金價值,早期會有一定損失, 所以流動性較差。

3、持有時長要求高,能夠獲取更高的權益資產收益。因此相對激進一些,保證收益部分較少,非保證較多。

4、適用於終身養老金


美式分紅:

1、派發的是現金紅利,領取靈活便利。

2、累積紅利可用於交下期保費,也可以在保司提供的賬戶中累積複利生息。

3、流動性較高,通常債券類資產配置比例相對較高, 所以穩定性好,因此保證收益部分相對較多。

注:實際應用中,預期收益高低與分紅方式關聯不大,與底層資產的配置方式有實質相關性。

如何挑選分紅險?


這裡給大家總結幾條:

1、儘量買成熟保險市場的有成熟分紅險經營經驗的保險公司的產品,比如香港的分紅險。

因為成熟市場的費用率,分紅實現率,歷史分紅數據和底層資產配置方向相對公開透明,更有借鑑價值。

而內地保險市場屬於新新市場,不少保險公司尚未完成初期的消耗,再加上險資入市有不少限制,各方面披露也不透明。所以並不是最佳的分紅險選擇標的。

2、因為一些“你我都知道”的原因,短期來看,香港分紅險不免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是拉長週期看,波動依然是可以平復的。

對於看好港險的朋友,購買時建議參照分紅險近5年以上的“分紅實現率”而不是“總現價實現率”,也就是每年實際分紅與計劃書上建議分紅的比值。如果實現率較高,就值得考慮。雖然過去不代表未來,但這個指標依然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3、如果嫌外匯兌換麻煩,想購買內地分紅險的朋友,建議參照計劃書的中檔分紅數據,並且一定要看這份分紅險的存續年數。

因為根據銀保監會的規定,如果連續3年未達到中檔分紅標準,保險公司必須下調該產品的中檔收益。一些愛鑽空子的保司會通過不斷下架老產品上新產品的方式,暗戳戳得下調中檔收益而不用書面聲明。所以,產品的“年齡”也非常重要。


END


隨著內地保險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外資保險公司入駐內地門檻的降低帶來的鯰魚效應。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內地分紅險市場會慢慢走向成熟。屆時,消費者也將會有更多的保險產品形式作為選擇。


下期預告:

負利率債券的購買邏輯


分紅險,是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