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蔡鍔中路兩廂將恢復老照壁、又一村等老建築特色風貌

長沙蔡鍔中路兩廂將恢復老照壁、又一村等老建築特色風貌

長沙五一商圈

老街區將換新妝

蔡鍔中路兩廂有機更新將惠及約2800戶居民

將恢復老照壁、又一村和紅色劇院等老建築特色風貌

長沙蔡鍔中路兩廂將恢復老照壁、又一村等老建築特色風貌

4月14日,在長沙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有機更新部分)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對又一村外牆立面施工。

長沙蔡鍔中路兩廂將恢復老照壁、又一村等老建築特色風貌

4月14日,正在拆遷中的黃泥街。本版圖片均由見習記者 周可 攝

麻石人行道,建築或現民國風情或是蘇式風格……長沙市蔡鍔中路的黃泥街、府後街、文運街等15條街巷將“蝶變”,主打民國風。4月14日,記者從長沙市芙蓉區有關部門獲悉,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有機更新部分)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其中該項目率先啟動建設的一、三片區有機更新工作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月紅 見習記者 周可 通訊員 易斌

蔡鍔中路兩廂15條街巷將“蝶變”

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總投資2.2億元,面積178畝,涉及黃泥街、府後街、文運街、老照壁、老照壁一條巷、伍家井一條巷、伍家井二條巷等15條街巷、約2800戶居民,房屋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此次棚改範圍東起建湘路、西至黃興路、南臨五一大道、北達中山路,有機更新工作分為6個改造片區實施,其中部分位於寶南街,部分位於黃泥街。

黃泥街、府後街、文運街等15條街巷都是長沙五一商圈有名的老街區,很多長沙人都有著關於它們的記憶,其中黃泥街曾是非常有名的書市。這些老街區雖地處繁華鬧市,但存在著基礎設施陳舊、配套設施不完善、路面凹凸不平、居住環境不優等問題,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中山路、府後街將現蘇式風格和民國風情

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有機更新部分),整體結構為“兩軸、兩帶”,“兩軸”即以文運街、寶南街形成的南北向特色綜合功能軸線;“兩帶”,以伍家井、黃泥街形成的東西向特色步行文化帶。

該片區內有文物保護單位兩處,其中包括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歷史遺蹟5處,有老照壁、秋瑾烈士祠原址、小吳門故址等。據瞭解,項目將重新恢復老照壁、又一村和紅色劇院等一批老建築的特色風貌,對現有建築部分進行修復修繕、外牆立面改造。結合該區域老長沙的建築風格以及片區商業價值,因勢利導按蘇式風格和民國風情對中山路、府後街等區域的建築進行重新定位、翻修改造,讓歷史風貌與現代商圈有機結合。此外,以拆違拆圍為先,重構老街舊巷的空間格局,打通道路循環,織密街巷路網,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完善街區配套基礎設施,增加遊園綠地,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項目於2019年底啟動施工。

將添歷史步道和綠化廣場

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範圍裡,芙蓉區還將打造9條歷史步道,共計長4.05公里,其中包括中山路、寶南街北、文運街北等。

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位於長沙市芙蓉區蔡鍔中路徐祠巷,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芙蓉區城建投負責此項目有機更新工作的張譯透露,將利用拆違空出來的地塊,在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附近新建一個綠化廣場。“力爭能體現這一歷史文化底蘊,併力爭打造成方便大家休閒娛樂的一個好去處。綠化廣場,目前還在深化設計階段。”張譯表示。

進展

一、三片區下半年將完成“變妝”

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一、三片區在去年11月啟動建設。其中一片區為北至中山路、南至伍家井、東至寶南街、北至蔡鍔路區域,面積4.1萬平方米;三片區為北至中山路、南至府後街、西至黃興路、東至文運街區域,面積4.6萬平方米,其中包括長沙人耳熟能詳的又一村、紅色劇院等建築。

地處長沙鬧市區的紅色劇院是長沙非常有歷史的老電影院,始建於1954年,至今宿舍區還沒接通燃氣管道。長沙市芙蓉區定王臺街道黃泥街社區裡,多是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樓,屋頂漏水、下水管道不通、沒有公共的休閒空間等。

完善道路、電力、燃氣等配套基礎設施……一、三片區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有機更新。麻石路面、民國風建築……屆時,在這裡不僅生活配套設施更好,大家還能感受街巷的古色古韻。據張譯介紹,一片區主要是對中山路沿線進行仿民國風改造;三片區主要通過對紅色劇院建築外立面的改造來重現民國風,又一村外牆立面改造後將呈現蘇式風格。他說, 除中山路外,一、三片區內的人行道都將鋪上麻石,還“將通過建築外立面改造,譬如顏色搭配,窗臺和窗欞的設計、牆體勾勒造型等元素來呈現民國風。”

在黃泥街社區裡,4月14日上午,記者從中山路文運街口一路南下,只見窄窄的巷子裡,兩旁的舊房屋與附近的商業高樓形成對比。在該社區文運街、府後街的各大項目施工現場,挖機轟鳴聲、焊接聲、錘打聲……交織,工人們正忙著粉飾住宅區的外牆。今年6月,這些住宅樓和臨街商鋪都將換以紅色和米色的外牆,與馬路對面的長沙市青少年宮建築色調相呼應。

白牆、灰色門窗……在中山路旁,部分已完成外牆立面改造的建築,民國風撲面而來。

居民

不再頭疼房屋漏雨了

北臨中山路,南靠五一大道,在長沙市芙蓉區定王臺街道黃泥街社區裡,有老長沙人記憶裡忘不掉的黃泥街、又一村,也有長沙寶南通訊市場。

黃泥街社區居民周先生打小就住這裡,至今已經40多年。“我家住三樓,以前下雨的時候,五樓樓頂的雨水可以一直滲到我家。”他說,去年11月有機更新動工,黃泥街社區整治改造區的老舊房屋的屋頂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經過防漏處理後,今年春雨時節,周先生不需要再在家中擺上盆和桶來收集屋裡的“小雨滴”了,此外隨著有機更新工作推進,另一個困擾他家已久的老問題——廚房和廁所的下水管道經常堵塞也解決了。周先生回憶,以前每個月家裡的下水管道至少會堵上兩三次。有不少居民乾脆單獨接了下水管,外牆上各家各戶的下水管相互交錯,很不美觀。

現在,黃泥街社區的老舊小區外牆上已經很難再找到私接的管道,“脫皮龜裂”的牆體變得光滑,居民自建的單車棚拆除了,多了很多公共休閒空間,一些只有公共旱廁的宿舍樓也改建了水廁。“整個社區住宅區的改造預計今年6月便可完成,屆時從外觀上看這一片都將是嶄新的面貌。”改造施工現場施工方負責人袁工介紹道。

記憶

黃泥街:昔日的“書市”和“服飾市場”

承載了不少老長沙人記憶的黃泥街,也是蔡鍔中路兩廂棚改項目(有機更新部分)涉及的15條街巷之一。

黃泥街,長沙市一條很小的老街,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圖書批發市場。

1997年,黃泥街書市整體搬遷至現在的定王臺書市。隨後,黃泥街便彙集了不少做外貿童裝和服飾的店鋪。

現在,黃泥街的南側已經沒有了住戶和商戶。“三年前開始拆遷,到現在,住在裡面的人陸陸續續都搬走了。”王先生的便利店開在長沙黃泥街北側,他在黃泥街附近已經住了20多年,一說起過去的黃泥街,還記得曾經的熱鬧,“短短一條街,一到週末全是買衣服的市民。現在房子拆了視線倒也是開闊了,改造後,黃泥街應該會更漂亮。”對未來的黃泥街,他也充滿期待。

黃泥街不僅存在於長沙“老口子”們的記憶裡,對於不少95後而言,黃泥街曾是“時尚”的代表。長沙市民黃小姐說,小時候每次去黃泥街,都能發現很多“走在時尚前沿”的衣服,“記得小學時,當別人都穿布裙子的時候,我在黃泥街就買到了蓬蓬的紗裙,很漂亮也很時尚。”

來源:湖南在線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