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

近日,在街上当街“教训”自家孩子的场景越见越多。

妈妈因为孩子在医院门口前面把掉到地上的面包捡起来吃,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位妈妈生气地追着自己大概3岁左右的宝宝,要打他的屁股。一边非常大声地训斥孩子,“医院这么多病人,这么脏,你捡地上的面包吃,你是饿死鬼吗!你还会跑,今天别和我回家了!别跟着我了!”

3岁的小朋友非常害怕,在逃跑后被抓回来的时候,一边用慌乱的眼神看着我们这些在医院这里刚好闲得无聊而看戏的人,一边抱妈妈大腿哭着说以后不敢这样了。

我看着这个小朋友,很是心疼。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

而即使这一次经过痛骂,宝宝会暂时不去做这种事,但是当你在家一不注意的时候,宝宝又会故技重演,这些都是让妈妈们非常头疼的屡教不改的“熊孩子”。

那孩子为什么犯错总是屡教不改?其实,孩子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是因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宝宝的每一次犯错对于妈妈来说其实都是一次教导和训练宝宝分析问题的机会。

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导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做到“听话”的乖宝宝呢?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

第一,发生了什么事?了解事实

当宝宝突然出现这些错误行为时,就要及时地和宝宝交流,引导宝宝把心里的想法讲出来。

第二,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建立同理心

通过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还有询问他现在是什么感受。通过这样建立同理心,宝宝就会觉得自己被得到了尊重和关心,慢慢地就会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第三,你打算怎么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分析问题能力。

第五,你接下来会做什么?

进一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你希望妈妈怎么做?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

再如一开始所说的,宝宝在医院门口捡地上的面包来吃的事件。这时,可以通过交流了解事实和建立同理心。然后告诉宝宝,这是很不干净,吃了会肚子疼。以此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然后再询问宝宝如果以后肚子饿或者是想吃这个可爱的面包的时候,要告诉妈妈。然后如果你实在是很想吃,妈妈也给你买。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孩子支持。孩子以后在外面就不会随便捡地上的东西吃了。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过:大多数时候,孩子所作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还是对儿童发展了解更多一些。

因此当宝宝犯错屡次不改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打骂,而是去了解宝宝这样做的背后心里想表达的是什么,以做到“对因治疗”,然后引导宝宝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正确的做法。

-----------------------------

哈佛育儿团为男父母更科学的养育指南。哈佛龙爸,哈佛+北大双料学霸,是位勤奋钻研的超级奶爸。为给宝宝更好的早教启蒙,寻访美国和中国知名儿医专家、育儿专家,心理学家,创办乐智龙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