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近日,在街上當街“教訓”自家孩子的場景越見越多。

媽媽因為孩子在醫院門口前面把掉到地上的麵包撿起來吃,而在眾目睽睽之下,一位媽媽生氣地追著自己大概3歲左右的寶寶,要打他的屁股。一邊非常大聲地訓斥孩子,“醫院這麼多病人,這麼髒,你撿地上的麵包吃,你是餓死鬼嗎!你還會跑,今天別和我回家了!別跟著我了!”

3歲的小朋友非常害怕,在逃跑後被抓回來的時候,一邊用慌亂的眼神看著我們這些在醫院這裡剛好閒得無聊而看戲的人,一邊抱媽媽大腿哭著說以後不敢這樣了。

我看著這個小朋友,很是心疼。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而即使這一次經過痛罵,寶寶會暫時不去做這種事,但是當你在家一不注意的時候,寶寶又會故技重演,這些都是讓媽媽們非常頭疼的屢教不改的“熊孩子”。

那孩子為什麼犯錯總是屢教不改?其實,孩子出現屢教不改的現象,是因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缺乏對孩子正確的教育。寶寶的每一次犯錯對於媽媽來說其實都是一次教導和訓練寶寶分析問題的機會。

那麼,究竟怎樣的教導才能讓孩子真正地做到“聽話”的乖寶寶呢?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第一,發生了什麼事?瞭解事實

當寶寶突然出現這些錯誤行為時,就要及時地和寶寶交流,引導寶寶把心裡的想法講出來。

第二,你現在是什麼感受?建立同理心

通過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還有詢問他現在是什麼感受。通過這樣建立同理心,寶寶就會覺得自己被得到了尊重和關心,慢慢地就會把他的想法說出來。

第三,你打算怎麼做?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引導孩子分析問題能力。

第五,你接下來會做什麼?

進一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你希望媽媽怎麼做?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再如一開始所說的,寶寶在醫院門口撿地上的麵包來吃的事件。這時,可以通過交流了解事實和建立同理心。然後告訴寶寶,這是很不乾淨,吃了會肚子疼。以此讓他明白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然後再詢問寶寶如果以後肚子餓或者是想吃這個可愛的麵包的時候,要告訴媽媽。然後如果你實在是很想吃,媽媽也給你買。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予孩子支持。孩子以後在外面就不會隨便撿地上的東西吃了。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提過:大多數時候,孩子所作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還是對兒童發展瞭解更多一些。

因此當寶寶犯錯屢次不改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打罵,而是去了解寶寶這樣做的背後心裡想表達的是什麼,以做到“對因治療”,然後引導寶寶正確的表達方式和正確的做法。

-----------------------------

哈佛育兒團為男父母更科學的養育指南。哈佛龍爸,哈佛+北大雙料學霸,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