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基金頹勢:“爆款”基金淨值僅剩5毛

本報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熱銷基金年年有,但各個“爆款”成名後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中郵基金(834344.OC)旗下中郵核心成長基金、中郵趨勢精選基金和中郵信息產業基金的單位淨值僅為0.66元、0.50元和0.85元。這3只基金都曾受到過基民的追捧,發行規模分別達到149.57億元、72.32億元和126.02億元。

客觀而言,這3只基金均成立於市場高點,為基金的投資運作帶來利空因素。但上述基金的長期業績表現不佳,真的只是時運不濟麼?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同樣成立於2015年五六月市場高位的基金,大多數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歸正,表現較好的基金,已實現了50%以上的收益率,其中,華商新趨勢優選積極的收益率高達80.47%。

“爆款”基金業績不佳

2007年,A股上演了一場魔幻大劇:這一年,上證綜指年度漲幅高達96.66%;當年10月,大盤指數一度衝高至6000點之上。中郵核心成長成立於2007年8月17日,幾個月後,就遭遇了2008年的股市大跌。從年度業績表現來看,2009年、2014年和2015年,該基金也曾有過良好的成績,全年業績表現均優於同類平均水平。但其長期表現並不理想,截至4月22日,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33.97%。

中郵趨勢精選和中郵信息產業則分別成立於2015年5月27日和2015年5月14日,彼時,大盤指數正向5000點高位攀登,而基金的建倉或趕上了更高的點位。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收盤於5178點,此後A股開啟大跌模式。而截至當年6月30日,中郵趨勢精選的資產淨值為62.71億元,較發行規模減少了近10億元;同時,其2015年三季報數據顯示,過去三個月,該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27.98%;三季度末,基金的股票倉位為69.61%。

此後,中郵趨勢精選的業績表現更是不盡如人意,2019年,該基金的年度收益率首次歸正,但基金淨值的漲幅仍低於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長期業績表現方面,截至4月22日,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48.9%,單位淨值僅剩5毛。而中郵信息產業2016年、2017年業績表現不佳,自2018年開始好轉。但截至4月22日,其自成立以來的淨值增長率仍為-15%。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分析,中郵趨勢精選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表現弱於同期創業板指數,從2015年以來,該基金經過多次更換基金經理,但在各自然年的業績排名均處於同類基金靠後,未見到業績有明顯起色。

實際上,爆款基金業績表現欠佳不只是中郵基金獨有的現象,2019年之前成立的爆款基金中,目前面值不足1元的基金不在少數。張婷向記者指出,從歷史上來看,很多爆款基金成立後業績不佳主要存在幾點原因:首先,A股市場散戶佔比較大,追漲殺跌的特徵明顯,很多投資者往往在市場極度高漲時買入,很容易買在市場高點,而很多爆款基金是由情緒堆積起來的,因此,爆款基金成立在市場相對高點,是業績表現不好很重要的原因,比如2007年以及2015年高點。

“其次,市場風格是不斷輪轉的,沒有哪一種風格能永遠佔據上風,一旦基金風格和市場風格不匹配,基金就會表現不佳,比如2015年是創業板大牛市,但由於估值極高,2016~2018年均處於估值下行以及商譽大幅貶值的區間,在2015年成立的爆款科技成長型基金就會表現較差,而價值風格的基金表現較好;另外,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較大,會對基金業績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很多爆款基金動輒上百億,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加大,超額收益會被不斷稀釋。”她進一步說。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靈活配置型基金,截至目前,中郵趨勢精選和中郵信息產業自成立以來的業績表現明顯弱於同期成立的其他同類基金。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4月21日,成立於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大多數自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歸正,表現較好的基金,已實現了50%以上的收益率。比如,同為大盤成長風格的基金中,華商新趨勢優選自成立(2015年5月14日)以來的收益率為80.47%;泓德泓富A自成立(2015年6月9日)以來的收益率為61.57%;國投瑞銀瑞盈自成立(2015年5月19日)以來的收益率為65.18%。

對於同在2015年市場高點成立卻出現業績兩極分化的現象,張婷解釋,2015年兩次股災以及2016年熔斷之後,2016~2018年均呈現價值風格相對成長風格佔據相對優勢,在此期間,科技成長股票處於殺估值的階段,並且商譽減值也大大地影響了科技成長板塊的業績。因此,如果在基金成立之後,基金風格發生切換,從成長切換到價值,一般表現還可以,而一直堅守成長風格的基金表現會相對較弱。

她還強調,基金經理變更也會影響基金業績表現,後續接手的基金經理的風格以及選股能力對基金業績影響也比較大。

受業績拖累以及投資者贖回壓力,截至今年一季末,中郵趨勢精選的規模下降至14億元,中郵信息產業的規模下降至25.41億元;而彼時發行規模達到近150億元的中郵核心成長,目前基金規模不足50億元。

不少基民在中郵趨勢精選的網絡討論區發問:“這個基金到底什麼時候能回本?”一位基民4月11日留言稱:“2015年買的,現在還虧4成……”基金單位淨值長期位於1元以下,中郵基金如何維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截至記者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曾集中持倉樂視

這幾隻“爆款”基金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也展現了中郵基金自身的發展路徑。

眾所周知,爆款產品的出現,一方面歸因於渠道的推動,另一方面,往往有賴於基金公司品牌或明星基金經理效應的帶動。中郵基金也不例外,該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主打權益類產品。早些年,其旗下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優秀表現也曾令人印象深刻。譬如,2015年5月上旬,中郵中小盤靈活配置基金成立(2011年5月10日)以來的收益率超過197%;2012年6月成立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年度收益率曾連續三年在同類排名中位於前列。

但與此同時,由於投資風格較為激進、持股集中現象突出,中郵基金的投資操作也曾備受市場爭議。尤其是2016年之後,伴隨大盤風格轉換,中郵基金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優勢不再,淨值表現紛紛走下坡路。而集中持股的隱患也開始顯現。例如,2017年,樂視網爆雷,彼時,中郵基金旗下有7只基金重倉了樂視網,這些基金當年的收益率表現受到一定影響。

基金業績不佳導致投資者用腳投票,2016年以來,該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一路下滑至2018年末的300億元。2019年以來,其管理規模有所回升,但增長速度較為緩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規模不過368.32億元。這一過程中,任澤松、許進財等明星基金經理先後離開中郵基金。

經歷了時間的洗禮,當年的盛況很難再現。成立之初,中郵基金髮展勢頭相當迅猛,在成立的第二年,即2007年年末,該公司管理規模就達到了769億元。但很快出現了下滑,幾經沉浮之後,2015年四季度末,中郵基金管理規模再次超過760億元,達到789億元。此後,中郵基金開始走下坡路。

回看中郵基金權益投資在2015年之後的衰退,有業內人士評價,大盤風格發生變化後,中郵基金踏空藍籌行情的同時被中小創拉下水,這也是其主動權益基金業績跳水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說,市場風向發生轉變時,對基金經理的平衡能力帶來較大考驗。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有的基金經理形成固定的投資風格後,很難適應其他的市場風格。比如,擅長投資成長股的基金經理,面對藍籌股行情也可能會手足無措。

2018年,中郵基金啟動了投研改革。同年10月,時任投研總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郵基金不僅要做牛市戰車,更要善於熊市中防守,做到攻守兼備。並強調,“我們更看重基金經理業績的穩定性,不能只看規模和相對排名,以絕對收益理念重塑我們的投研體系。”

客觀而言,中郵基金旗下也有自成立以來業績表現始終良好的主動型基金。而2018年以來,該公司旗下此前業績表現不佳的部分產品也有了持續向好的趨勢。例如,上文提及的中郵信息產業基金,雖然自成立以來的淨值增長率仍為負數,但從同期創業板指數的表現來看,該基金表現好於創業板指數收益率(-36%)。

張婷指出,該基金一直是成長風格,在2016年以及2017年,由於中小盤個股殺估值,業績下行,基金業績並不佳,但從2018年以來,該基金業績逐漸好轉,尤其2019年以及今年以來的科技成長風格逐漸佔優的背景下,該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甚至存在超額收益。

不過,整體來看,中郵基金投研改革的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提振業績的壓力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