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樂隊的夏天》2,又名《撈五條人的夏天》,又又名《西天樂評團》,終於趕在秋天之前上線了。

到目前為止,節目播出了7期,33支樂隊已經全部亮相完畢,可以說是風格迥異,神仙打架,熱鬧極了。

節目之外,網絡上的討論也此起彼伏,有為心儀樂隊打call的,有為淘汰樂隊抱不平的,也有對專業樂迷的發言感到困惑的。

不同的聲音之中,《樂隊的夏天》確實有點不一樣了。


但好在,音樂帶來的快樂一點沒少。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本季寶藏樂隊——五條人,一支樂隊撐起半個節目的收視率。

人字拖、塑料袋logo、A4紙名牌,是他們獨特的標誌。


雖然兩次在節目中被淘汰,他們卻受到眾多網友喜愛。


被問到為什麼要換成方言歌《道山靚仔》?


他們說:“因為那一刻只有這首歌能頂得住我們的熱血。”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看節目的觀眾,被他們的“脫口秀”逗笑,也被他們身上的自在灑脫吸引,忍不住對他們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被扒出來的,是他們的傳奇經歷,和更多經典的塑普話、方言歌。

這不聽不要緊,一聽,妙啊。你就算不明白他們到底唱的是什麼,也能從編曲裡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南方潮溼味,加上港臺風韻的鼓點旋律,混雜著日常的瑣事,有種赤裸的真實感。

歌擺在那裡,人就跟著他們沉醉了。

再仔細研究,才發現歌裡唱的,大多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從城管、到小販、再到小城青年……


從母語走向社會上共存互滲的多元語言,從自身經歷走向眾生百態,每一首歌都虎虎生風,充滿了普通人的生命力。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雖然自嘲是塑料音樂,但五條人音樂中的閩粵風格和人文色彩,是大多數樂隊不具備的。


用五條人自己的話說,是“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而樂評人李皖這樣評價,在他們的歌裡,“地域如此之小,世相如此之大”。

這種真性情,在他們的歌裡,也唱進了我們心裡。

從去年的九連真人,到今年的五條人,在他們身上,被驗證的是,音樂沒有規則,甚至不分語言。


我們或許聽不懂歌詞,卻能聽懂他們的一腔熱血,感情到了,情緒就剎不住車。

在音樂日趨娛樂化的背景下,這些原汁原味的方言歌曲,還在唱著腳下真實的土地,說著人與人之間最微妙的故事,多珍貴啊。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相比上一季,今年的節目在內容上更多元了。


實力雄厚的老牌樂隊不缺,新成立的樂隊也比比皆是。

先來說說剛成立1年、全員90後的Mandarin。

年紀小,但是來頭不小——


90後的肖駿,中國爵士吉他青年領軍人物;

94年的安雨,科班出身,被稱為“年輕的鼓手裡最好的”;

98年的主唱Chace,是第一個登上 Tomorrow Land 的中國DJ。

這三個大男孩,長著鮮肉男團的臉,用音樂驚豔了所有人。


看似是這場“遊戲”的新手,卻用過硬的音樂實力,坐實了“新生代頂級配置”的稱號,讓前輩們集體變成“粉絲團”。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誇他們“重視音色,講究細節,音樂表達有個性”。

年輕樂隊很是生猛,老牌樂隊也同樣不甘示弱。

95年成立的野孩子樂隊,真實而豪放。


五個西北漢子站在舞臺上閉著眼、揹著手,一張口就唱出了來自曠野的呼聲,把人帶到洶湧澎湃、大浪滔天的黃河面前,忍不住熱淚盈眶。

成立20多年,解散後又原班人馬重組的達達樂隊一出場,彈幕裡一片“爺青回”。


原來的四個少年已經老去,好在“年齡回不去了,但年輕的狀態還在”,用一首《南方》把我們帶回了最好的“黃金時代”。

臺上,新舊樂隊各有特色,完全是神仙打架,精彩盡興。


臺下,部分專業樂迷的發言卻著實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比如,水木年華在唱《青春再見》,經過時光暈染的滋味,帶來的是闊別曾經的感覺。


對他們來說,這首歌是致意過去的自己,也期待全新的自己。

然而,現場卻有專業樂迷評價他們“四十多歲人了還唱青春再見”。

有不同的審美無可厚非,我們也尊重不同的聲音。


可這樣的評論,脫離了音樂本身。

水木年華是很多90後的青春回憶,這個點評瞬間引起了網友的不滿。

正如白皮書樂隊的主唱劉家輝說的,音樂不分年齡。

在這個年代,音樂多樣性、多元化已經成了一種趨勢。

年輕的風格,帶來全新的體驗和冒險;

經典的致敬,同樣也振動情感,帶來感動。

新舊兩開花,也很好。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我們為什麼喜歡《樂隊的夏天》?

那是因為它最大程度體現了音樂的多樣化和包容性。

民謠、放克、朋克、英倫、電子等各類風格,你能說上來的,這個舞臺上都有;


吉他、鍵盤、貝斯,還有手風琴、豎琴、馬頭琴……那些五花八門的樂器讓音樂有了層次和靈魂。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個性化的表達,也知道了成立的時間比我們年紀還大的老樂隊。


還有那些來自不同地域、民族色彩強烈的樂隊。

與此同時,和節目一樣變得越來越包容的,是觀眾。


“爆款”頻出的夏天,是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從方言歌曲的普世化,到民族跨界的國際範,從新樂隊的小眾獨立、過硬實力,


到老樂隊的範正條順、經典再現,大家越來越能接受和欣賞不同的音樂種類和風格。

在有樂隊的夏天裡,我們看到的,是音樂對生活的意義。


即便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擁有不同的背景、來自不同的國家,但音樂是沒有規則和定律的,它能包容無數種可能,表達萬千種情緒,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音樂如此,科技亦然。


如果說音樂的包容性,是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為同一首歌動容。


那麼科技的包容性,可能就是要用最簡單的元素,做出令任何種族、文化、背景的人都“一看就懂”的產品。


不管是音樂還是科技,只有用包容的心去創作,才能更好地貼合用戶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